? 几年前,我们一行几人,到一个叫紫都台的乡镇体验生活。同行作家老丁深有体会地跟我们讲,二十多年前,他当记者时候,曾经来过这里。那时,这个地方很穷,可在党的富民政策帮助下,如今这里的变化可太大了!
这里有连绵的青山,纵横的沟壑,溪水涓涓,山花烂漫,森林、秧苗、梯田……
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片碧野连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昔日里泥泞、坑凹不平的乡村土路,都铺设成柏油和水泥路面。道路两旁栽种着看桃、金叶榆等一些观赏树木,还安上了靠太阳能发电——光浮板的路灯,农户家的庭院前,也都种上了花花草草。乡下过去那种土坯房已经不见踪迹了,取代它的是崭新的农舍,还有楼房。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处处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景象。
在镇政府的接待室里,镇上的领导放弃假日休息时间,专门儿接待了我们。农民朋友听说我们要来,还从温室大棚里釆摘来一些新鲜的油桃和大樱桃,洗得干干净净地放在果盘里,摆在会议桌上,特意让我们尝尝鲜。镇领导介绍说,过去,当地农民尽种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农作物,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入,家家的日子过得都比较拮据。近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投入大笔资金,扶持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仅搞高效农业,而且还帮助农民们发展各种养殖业。镇里还打算拿出一大笔资金,购买一批榛子苗,利用当地荒山和荒坡这些资源,再帮农民们栽种上大面积的榛子林。榛子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坚果。隨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喜欢吃这种坚果的人也越来越多??銮遥质锹躺称?。等再过上几年,这里的榛子挂果后投放市场,销路也肯定错不了。
镇领导讲,原来镇上的几家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相继破产??砂樗嬖屑苹孟蚴谐【玫淖停褂忻裼玫木蚱?,加上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伴随交通上越来越便利,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一些投资者纷至踏来。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而且还安置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农民们进了公司,成为员工,过着和城市上班族一样的生活。话说到兴头儿上,镇领导非要带我们到几家企业去参观走访。
我们离开镇政府所在地,驾车驶向华能集团落户这里的一家分支企业。汽车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面行驶着,道路两侧的一棵棵白杨树,被我们乘坐的汽车不时地甩向后面。透过车窗,重峦起伏的青山峻岭间,是一块块梯田。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块儿上,是党和政府出资为当地农民兴建的一幢幢温室大棚。远远地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就像北方冬季里的积雪一样。
春天本来是农民们最忙的时候。眼前尺把高长势喜人的禾苗,盖住了地表,绿油油的焕发着勃勃生机。现在的农村,过去用牲畜耕种、梨田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历史。农耕方面不论是播种还是收获,全部都用上了各种的农业机械。即便在这农忙的季节,田间地头却很少见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原来,隨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春播的时候,一次性施用长效肥,加上喷洒农田除草剂,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用施肥,也不用除草,加上秋收再用机械收获,哪还有什么农活儿?。〉毕碌闹泄┟?,告别了几千年延习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种传统生活方式,终于从繁重地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当我们途经一个自然屯时,路旁农村小广场的林荫下,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衣着整洁的聚在一起,有的唠嗑儿,有的下棋……正享受着幸福的晚年呢!
汽车开始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驶,虽然路陡,但很平坦。原来这条水泥路弯延到山顶,华能集团的子公司就座落在那山顶上,己经尽收眼底了。
公司的面积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一座二层小楼是员工们的宿舍和食堂。平房里是机房。楼房的整个后院都是电力设备,前面有蓝球架和单、双杠等一些体育器材。多数的员工们,都是从高校毕业后,来这里工作不久的大学生,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我们问起他们整天待在人烟罕见大山里,是否会感到寂寞而想家时,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年轻小伙儿,冲我们微微笑了笑,用外乡人的口音回答说,和年轻的伙伴们整天待在一起,一起工作、生活,习惯了也就不想家了。而且这里有树木草虫,鸟语花香,算做是大自然给予他们的一种馈赠吧,更是一种享受了。
镇领导告诉我们,风力发电这个项目落户到这里后,每年就能给镇里头,增加一百多万元财政上的收入呢!返回途中,在镇领导的引领下,我们又一起到另外几家企业去参观走访。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资源。因为自然环境始终没有受到污染,一家矿泉水企业,几年前就已经落户到这个镇上。招待我们饮用的矿泉水,便是我们去过的这家企业生产的。当年,企业上马后不久,矿泉水很快地投放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了。
当我们参观一家造纸企业时,这家公司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卫生用纸的。我们都担心造纸企业是否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时。镇领导会心一笑地回答我们说,不会的,都进行了无污染处里了??銮?,国家已经加大了污染治理的力度,尤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倘若这家公司真的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是不会允许它们入驻投产的。
接着,我们又走访一家正在生产中的畜牧饲料厂,不仅听到了运转、哄鸣的机器声,而且还看见了员工们工作时热火朝天地场面。
当我们来到刚刚落成,还没有正式投产的一家食品有限公司时,才听说这里的前身,就是镇上原有的一家乡办联合厂,已经倒闭多年了。当年的厂房瘫塌得破乱不堪,院子里长满各种杂草。这家公司将原有厂房推倒,重新建成现在这样一幢幢窗明几净、崭新的厂房。厂区里新栽的一些花草树木,给人的印象整个是一个环境优美、花园似的公司。
走进车间,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十几位工人师傅正在安装设备。见我们进来了,一位男士迎了过来??瓷先ヒ簿腿杆甑哪昙停械壬聿?,挺英俊的,衣着也很朴素。经介绍他就是业主——公司的老板。
他姓张,原来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民,做干豆腐出身。
十几年前,二十来岁的他,将从家里做好的干豆腐,骑着自行车驮到城市里,走街窜巷的去叫卖。每天早出晚归要往返一百多华里的路程。后来,他在城市里租间房子,开起了豆腐房。不光卖干豆腐、水豆腐,还卖豆腐脑和豆浆。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生意越做越好。如今,他在市里的开发区,开办了一家拥有三百多名员工的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公司生产的豆浆,被市里列为市民早餐工程。有的产品还被定为第十二届全运会指定商品。公司新制作的蒙古族传统点心——“喇嘛糕”,已经投放市场,在全国各地打开了销路。据说,还请了台湾阿里山公主做这个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呢!
这次回乡二次创业,除了做食品的初加工。还打算把一些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招进公司,成为公司的新员工。
当我们听说,他才三十几岁就是市政协委员时,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多了不起呀!一位农民,如果说当年离开这个山沟沟,离开这块曾经贫脊的土地,心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美好的憧憬,那么事业有成后,又回到家乡进行投资搞建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回顾这些年身边的变化,我惊喜地发现有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满怀一片赤诚与热爱,投身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征程中来。在海角,在天涯,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到处都有建设者们的身影,到处都是日新月异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家乡怎样的贫穷落后,哪怕是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远都没有遗忘它!
祖国江山,美丽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