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省作协举行中层干部“重温经典”提升文学素养读书活动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时间: 2021-12-28

?

  12月20日,省作协在机关三楼文学现场举行省作协中层干部“重温经典”读书活动。

  这一活动是根据省作协党组安排,在省作协机关中层干部中每月举行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体会,提高处级干部文学鉴赏水平,提升文学素养。第一期的读书活动是读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红岩》?;疃墒∽餍匙槌稍?、副主席沙宪增主持。

  《红岩》描写的是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重庆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故事。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省作协机关中层干部李海岩、张岩峰、任志瑛、李建福、雷宇分别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和读书心得。沙宪增最后做了总结,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中层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读红色经典著作,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二是要通过读经典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品读中从文学的角度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所展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来了作者解写作意图,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鉴赏水平。三是要把读书活动跟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读经典作品不断加深对党史学习理解,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把党史学习引向深入,特别是要结合对十九届六中全会所做《决议》的理解和把握,学习贯彻好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附:省作协参加活动的中层干部发言提纲


再读《红岩》体会

张岩峰

  最近,在参加省作协组织的“重读红色经典”活动中,重新阅读了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以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这部令人激动、悲愤、崇敬的小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许多情节如同一幅幅画面时常在眼前浮现。

  《红岩》是一幅全景图。它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和全景展示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表现了革命志士矢志不渝地忠于共产主义理想,身处逆境与敌人斗智斗勇,展现了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

  《红岩》是一本英雄谱。书中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为代表的众多革命者群体形象。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救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刘思扬出身豪门,投身革命,他们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穷凶极恶、垂死挣扎,经受住信念、意志和生死的考验。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出淤泥而不染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和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红岩》是一部教科书。全书共三十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亲身经历了许多革命烈士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逗煅摇芬痪媸?,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失去亲人忍痛擦干眼泪投入新的战斗,能够蔑视酷刑折磨让特务鹰犬发出哀叹,能够踏上刑场而放声大笑,是因为他们有着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对党不可动摇的忠诚,有着钢铁般的革命意志。重读红色经典,要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浩然革命正气,感受巨大人格力量。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共产主义崇高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壮丽华章。


做一名守规矩的老实人

李海岩

  少年时阅读《红岩》,更多的是看故事情节,被江姐、许云峰等英雄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感染,更加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尤其是看了电影《烈火中永生》后,江姐等英雄形象铭记在心中,很多镜头历历在目。遵照滕书记部署,重温《红岩》这部红色经典,结合党史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再度走进山城那个白色恐怖时期,仿佛看到先烈们坚定信仰,为了革命胜利而前仆后继。

  《红岩》有许多令人血脉喷张的经典对话,但让我极为震撼的是这段:许云峰注视着对方(甫志高)低下去的头,继续问道:“是什么东西使你看不见这些?是什么东西使你不按照党的要求办事,硬要按照你自己的意图,背着党活动?最近以来,你屡次表示,希望担负更多的工作,看起来这是积极的表现,但你的出发点又是为了什么?”

  这段话直抵我的灵魂深处,在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就是生死线,是绝不可以违反的。甫志高好大喜功,嘴上应承着纪律,私下里自作主张搞活动,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甫志高盲目自信,就是对党的不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负责任。最终被特务从书店打开突破口,甫志高成为可耻的叛徒,江姐因此被捕。和平年代,党的纪律同样是决不可违反的。对比之,现在又有多少同类人呢?有的官员盲目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草率上马,百姓看在眼中恨在心里。有的官员好大喜功,讲究排场,多被百姓嗤之以鼻。实际上就如光着身子的国王一般,早被百姓看穿看破。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种心态,有没有这种行为呢?工作上的松懈,思想上的松懈,自以为谁也看不到,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其实不然,这就是对党对事业的不够忠诚。自己也有过做完工作期待表扬的心理,也曾有过不切实际干亮点工作的意愿。对比之后,不禁汗颜,许云峰的这段话好比是一记重锤敲在警钟上,让我及时清醒。先烈们为了信仰慨而赴死,就是守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建设新中国的初心,就是担打到反动派,建立人民新政权的使命。身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时刻以党章为行动指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明确“红线意识”与“底线意识”,擦亮眼睛,时刻警醒自己,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信仰,努力工作,做一名守规矩的老实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做红岩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读《红岩》有感

任志瑛

  《红岩》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主的经典革命题材小说,又是一部关于人生信仰的启示录。它以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为依据,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结构布局严谨,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

  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对主角许云峰、江姐的人物形象刻画深入人心。许云峰是一位工人出身的地下党工运书记,一位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当发现沙坪书店被暴露后,果断决定转移;为掩护革命同志,他面对叛徒挺身而出;在敌人的审讯面前,他机智回答,巧妙地把徐鹏飞引入错误的判断,从而?;ち说匙橹屯久堑陌踩?;在渣滓洞的监狱斗争中,他沉稳地发挥着主心骨的领导力量;在白公馆不见天日的阴森地窖里,他以顽强的意志用双手挖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逃生道路,却把机会留给了更多的战友,自己带着对胜利的向往从容就义。小说中许云峰的沉稳机智、胆识过人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贯穿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个特点成为他性格上的突出标志,完美的塑造了他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江姐是作者又一个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她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贞,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的机敏干练形象;在去北川的路上,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入狱后,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即使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也毫无畏惧,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监狱后,她和战友们一针一线绣出五星红旗鼓舞大家的斗志;胜利的前夜为了不暴露越狱的计划,她临危不惧从容就义。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对江姐的人物刻画更加突出了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尤其是在她面对毒刑,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种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会让每个读者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品读《红岩》,让我感慨良多。在那个年代,信仰的选择就是生命的抉择。以江姐为代表的一代代追求真理、救亡图存的共产党人,面对艰苦的牢狱生活,他们不消沉;面对严酷的刑罚,他们不屈服;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他们不动心;面对死亡,他们也毫不畏惧,因为在他们心中,有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坚定的信仰,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红岩英雄们铸造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以及共产党人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反观那些只贪图享乐、没有革命气节,毫无革命信仰的叛徒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终将被世人唾弃,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小说中,江姐在赴刑前对“监狱之花”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孩子啊,你要记着: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闭獗ズ钋榈囊旁福歉锩缺裁嵌晕颐呛罄慈说南M椭鐾?,我们要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让红岩精神长在我们的心里,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烛照后人;要做红岩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接力前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从革命传统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淬炼忠诚的品格,将红岩精神融入血脉,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红色照耀下的伟大精神

——读《红岩》的多面思考

李建福

  《红岩》是一部向青年进行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深思书中所表现的有三大精神: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执着的爱党爱国精神和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描写了在红色照耀下战士们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让我们坚信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的红岩精神。

  首先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逗煅摇芬皇橹凶疃诵钠且沧罡腥酥辽畹某【熬褪茄闲炭酱蚝妥沉椅T诔筛诒徊逗?,遭到的残酷虐待:“冰冷的水泥磨石地面上,横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脚上还钉着一副沉重的铁镣。鲜红的血水,正从那一动也不动的肉体上往水泥地面滴落……”江姐在十指被钉入竹签后,“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被褂行碓品灞惶Ы卫锸保暗<艽永蚊趴诨夯禾Ч?,看不见被破毯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的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担架猛烈地摇摆着,向前移动,钉死在浮肿的脚胫上的铁镣,像钢锯似的锯着那皮绽肉开的,沾满脓血的踝骨……”但是醒来后,却高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种不畏惧肉体折磨的勇敢大无畏精神不得不让人叹服。

  2019年我在省委党校省直机关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时,曾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歌乐山等地进行理论和现场学习,聆听了原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馆长厉华进行《红岩精神---信仰的力量》专题教学。用心、用情、用最感性的神经末梢去感受红岩精神,理解了什么是“红岩精神”,切实感受到革命志士的初心和使命,这种精神是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

  其次是执着的爱党爱国精神。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形势下,“斗争”与“忠诚”二词最能体现出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

  “红岩精神”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革命志士为争取民主自由,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概括,是革命先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人生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红岩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也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斗争紧密相关。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但是国共之间除了抗日外,在其他政治问题,尤其是民主问题上没有共同点。国民党虽然被迫同意共同抗日,但仍顽固坚持独裁,不断制造政治军事摩擦,企图在抗战中消灭共产党的力量。

  最后是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依旧苦中作乐,对于任何灾难,他们都用一种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待。这种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使共产党人有着很大的弹性。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寓意着:永远不会被征服!而当时的共产党员在坚持抗战的同时,也与国民党之间展开了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有着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面对惨绝人寰的酷刑和死亡的威胁,他们仍然以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泰然处之,就像蔡梦慰等烈士在狱中创作的《黑牢诗篇》写的那样:

  人,被当作牲畜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

  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用凉水来灌鼻孔,用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

  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这是何等的意志力!也只有钢铁般的信仰才能支撑这些共产党人度过这人间地狱,也让我们领悟到他们坚定的初心。

  反思全书,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识别像甫志高一样的叛徒,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他们表面上很善于伪装,甚至让你感到这样的人是不错的同事、朋友,但是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对于这样的人要学会甄别,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面临的危险和考验虽然与国民党统治时期不同,但是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长期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在新形势下,要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大危险,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是我们的制胜法宝。二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私奉献精神也是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身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积累下来的又一宝贵精神财富。三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国建设进入新时代,辽宁建设处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要弘扬“红岩精神”,就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时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辽宁各项工作迈上新合阶,实现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实现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读《红岩》:感悟我党强大的组织能力

雷宇

  我第一次读红岩这部小说是在1995年,当时还是部队的一名小战士,第一次读就很喜欢这部作品,读了好几遍,但当时受理解能力所限,主要是当励志故事来读,对小说中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记忆犹新,但并没有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我斗争态势等内在逻辑关系做的深层次思考。

  直到上个月,时隔20多年后,我又重读这部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我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洪流中把这些故事定位,重新挖掘和感悟到了这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的历史价值,自己的思想上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小说的情节大家都认真阅读了,我在这里不做复述,我谈谈自己读小说产生几个疑问:

  一是狱中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不怕死?作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本能,任何人都不例外,这些共产党人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拒不投降,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能视死如归。1949年11月27日下午,国民党在对白公馆和渣滓洞大屠杀时,用机枪隔着栅栏门向牢房内扫射,面对枪口这些共产党员挺直了腰板,站在牢门前唱起了国际歌,做到了真正的视死如归。大屠杀过后,逃出来的只有十几个人,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么多,大部分革命者牺牲在了那场屠杀里。仅仅过了两天,解放军赶到了歌乐山,看到白公馆渣滓洞的断壁残垣,许多身经百战的战士,禁不住嚎啕大哭着说:“我们来晚了”。比较日伪时期的被日军抓获的国民党囚徒,大批叛变当汉奸,甚至主动投降当汉奸的也大有人在,两党党员层次境界,立见高下。

  二是为什么还要坚持斗争?身陷囹圄、手无寸铁,已经被极端限制主观活动能力的共产党员,却为什么依然还能继续战斗。比如在狱中办《挺进报》、集体绝食、绣红旗等等,都是以组织形式的斗争体现,还有个事例,我也觉得很有代表性:渣滓洞有个13岁的小囚徒叫蒲小路,以前是个流浪儿,后来稀里糊涂地当了国民党兵,后来被我军俘虏后开了路条放回家,又回了国民党部队给军官当勤务兵,但因为一件小事,这小孩顶撞了军官太太,被诬陷为共产党的探子,被五花大绑送到军部却什么也没问出来,后来被送到了渣滓洞,刚到渣滓洞,蒲小路表现出得一副社会人得样子,骂人、顶嘴、抢饭,但狱中的难友非但没有看不起他,还在吃饭时都匀出一点儿让他多吃,干活时让他多休息,诗人蔡梦蔚叫他学儿歌、何雪松叫他读五言诗、潘兴海叫他学阿拉伯数字和加减法,不久后,浦小路开始在地上练习写字,在墙壁上写生字和算术公式,在一众共产党员的教育下,在狱中,浦小路从一个不良少年成长为了一个革命战士,这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

  三是为什么还要不断总结教训?歌乐山两所监狱中被囚禁的共产党员在狱中坚持斗争的同时,为什么还坚持总结出了著名的狱中八条。大屠杀后的第28天,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罗广斌的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主要内容为: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狱中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是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1948年由《挺进报》事件带来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主要是由于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才造成一度难以遏止的破坏势头。叛徒人数很少,只占被捕人数的5%,但是影响极坏,破坏性极大?!侗ǜ妗纷胖亟衣读思父雠淹降哪谛氖澜绾屯杀涔媛?,久远地警示革命后来人。

  在寻找我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我惊奇发现,发生在歌乐山的真实事件远比小说故事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白公馆、渣滓洞狱中斗争其实就是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一个缩影,事件虽小,却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充分反映出我党强大组织力的“三重独特优势”,三重优势也回答了思考的三个问题:

  第一重优势,选干部。前几年有一句话叫: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其实不光在21世纪,过去也一样,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关键要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选人用人的主要标准也就是两条,一是信仰、二是能力,对这两条的标准也是坚持的极为严格,大家可以了解下我党著名将帅的履历,会发现就是在那个残酷的斗争年代,每位将领从参加革命到入党的时间也都在两年半左右,考察的非常严格,保证了干部队伍的高素质,直到当今,我党的高级干部也是由全国的顶尖精英构成?;赝纺酶枥稚奖还匮旱墓膊橙宋?,无论是江姐、许云峰、陈然他们这些人都是这些各行各界精英中的精英,不仅信仰坚定,而且能力超强。做个比较和国民党中原大战后大力发展党员,没人愿意入,就在各县乡发钱,谁入给谁发,结果不少人为了领钱入了国民党,而且有的人入了好几次,成为历史的笑话,两党最后决战时其双方骨干素质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毓防椿卮鸶枥稚礁锩氨参裁从胁慌滤赖木?,答案是这是他们有信仰的精英的本质属性。

  第二重优势,强基层。加强支部建设是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从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开始重视支部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并敢于放权,激发支部的创新活力,而不是一杆子管到底。比如在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制定的军队密切联系群众政策,各支部队基层党组织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新解放的广大农村地区,解放军各基层连队在支部的领导下,有的实行一个兵认一户农民为亲人,负责帮助各种体力劳动,有的文化教员实行第一批为农村儿童扫盲,教会识字学文化,都是基层的创新,紧密地联系了群众。歌乐山的先烈能够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残酷环境中坚持斗争,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能够坚持,主要是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了力量,虽然已经和外界党组织断了联系,却依然能够靠创新精神适应环境,坚持斗争,这和我党强大的基层组织能力分不开。

  第三重优势,严纠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我党的另一优良传统,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纠错需要平时的纪律监督和事后的惩戒,这一点我党从不手软,毛泽东同志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明确了执行严明纪律约束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歌乐山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坚持斗争,其中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是重要一条,很多同志在被捕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疏漏和可能成为叛徒的可以人员,并总结在前一阶段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得失,共享心得,及时止损,调整策略,进一步推动与敌斗争的发展,争取主动,总结归纳了著名的《狱中八条》,因为这也是我党总结纠错的这一制胜法宝在歌乐山监狱斗争中的集中体现,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传承。

  通过对阅读读《红岩》后的思考,我作为一名党员,深刻感受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和革命先烈真正把信仰付诸于实践的不易,我想他们不惜牺牲生命,想要的实现那个世界,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繁荣景象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