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主流价值与女性意识的双面书写
——评千羽之城《云霄之眼》
来源:省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心 | 作者:郭 晨  时间: 2022-02-25

?  【技术发展促逼媒介形态和传媒生态的颠覆性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文学创作的生产、流通和接受方式。肇始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题材取向和话语表达方式,其创作边界也在数字化浪潮的全面侵袭下得到破坏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千羽之城创作的《云霄之眼》有意识地将网络文学的创作风格与主流价值的宏大叙事进行缝合,在展现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冲破性别牢笼,积极建构和传播女性意识,传递现实诉求,从而形成女性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动员;在媒介技术对文化生态的全面影响下,坚守艺术作品价值内核,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中肩负起时代选择和历史价值的双重使命。

  【关键词网络文学 现实题材 宏大叙事 女性意识 媒介融合


  自1998年连载于BBS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至今已经步入第二十四个年头。二十余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从起初的杂乱无序,到一度以燎原之势井喷而出如今也已初具规模,随技术变革呈现出类型化的有序态势。其中,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再度成为与媒介融合时代内生逻辑最为契合的新定位不同于早期以言情为主的现实类型,如今的现实题材网文通过主旋律基调下的宏大叙事,将故事融入历史和时代洪流,实现向主流价值主动靠拢的积极姿态。

  在第三届辽宁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获奖作品中,七猫中文网签约作者千羽之城所创作的云霄之眼讲述了霍棠、秦知夏、周觅、李宇飞四位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女生,面对功勋卓著的第四旅歼击航空兵部队首次将女飞行员纳入招新范围的宝贵机会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歼击机女飞行员的奋斗历程作者通过女性英雄角色的群像书写映射现实问题,诉说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描摹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在宏大叙事中融入女性意识的话语表达,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中肩负起时代选择和历史价值的双重使命。

  一、因势而动现实题材的宏大叙事与主流价值的符号表达

  “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现实题材是占主导地位的?!?/span>[]然而随着这一新兴创作形态落地生根和逐步发展,其历史沿革从以就地取材的现实题材为开端转向通过玄幻、穿越、重生架空等虚幻题材获得井喷式流行。如今网络文学再度回归面向现实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与幻想类网文齐驱并行平分天下的场面。大江东去为代表的现实题材网文更是在无意间开启了从个体叙事到宏大叙事的转变,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形态。[]云霄之眼正是通过讲述当代空军女兵的成长历程,来展现和平年代青年军人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作者将个体生活的“小切口”,逐步升华至家国情怀的“大主题”,把日常琐事、儿女情长置于国家社会、时代的宏大叙事格局下续写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彰显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直以来,宏大叙事都是中国文学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也为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了重要的精神遗产?!?/span>活着》《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传统文学作品都是立足广阔的家国视野,在历史洪流中把握个人命运通过描摹现实背景下国人在艰难中求索的奋斗历程,反映更加宏大的时代命题早期的现实题材网文虽然也借鉴经典文学的创作手法但由于故事情节的简单化与时间线的短暂性,仍无法摆脱集中于满地鸡毛和情场辗转的个人视角即便企图响应时代呼唤,也容易出现格格不入、生搬硬套的杂糅倾向。正当网络文学停滞不前时,宏大主题的叙事格局为现实题材网文注入新的活力,催生出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的创作类型云霄之眼,作者选取脱贫攻坚边境缉毒、国庆阅兵等重大主题,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丰富人物形象的关键节点,迎合国家大力倡导的弘扬主旋律的号召为作品增添了新时代的厚重感。

  《云霄之眼,作者利用了大量篇幅着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宏大的阅兵仪式由于强烈的政治诉求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象征,既是一场庄严的政治仪式也是一场盛大的媒介仪式。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是一种集体性的象征行为,通过符号语言等形式来展现社会生活的仪式必定会激起、维系、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态[]书中不仅从飞行员的视角参与式描写了阅兵式的宏大场面,也提到央视总台的现场直播和转播,通过现场解说员的话语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和七十年峥嵘岁月的历史进行回溯唤醒仪式参与者共同的集体记忆,形成“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与此同时作者还在宏大事件的场面描写和人物活动展开中制造新记忆,强化仪式参与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不断建构起对国家的认同感,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澎湃情绪近年来,依托文字影像等媒介技术展现仪式的作品层出不穷主旋律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就以“备飞”女飞行员的独特视角再现了201593抗战胜利日阅兵式,向观众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情怀和我国强大军事实力的时代风采利用建构起的媒介情境唤醒国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强化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流意识形态

  除此之外,现实题材网文还呈现出建构符号化的英雄人物来传达主流价值的创作取向不同于好莱坞超级英雄的超现实主义,《云霄之眼在个人情怀、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融合中进行再创作以新兵飞行员的成长来展现中国青年群体特有的形象风貌。不论是自小便将飞行视为奋斗目标的李宇飞,还是险些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中国飞行事业的周觅,一个个多维立体的青年英雄形象都在日常生活的展开中逐渐丰盈起来,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作者以柔性表达诉说宏大价值,高度赞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续写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网络文学正是在新闻媒体作为客观真实的事件记录者之余,以艺术加工的视角补充型塑中国式英雄人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对引领当下社会青年树立艰苦奋斗和崇高理想具有现实意义

  二、在解构中自塑:冲破性别牢笼,传递现实诉求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式中,女性意识主导下的性别视角早已成为一种洞见,[]为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崛起的文学研究提供了补充经验,性别问题也一直或显或隐地作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等宏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文学创作中。究其本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从未脱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女性意识的建构也从未脱离上述因素的限制。正如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span>[]因此对于网络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探讨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体差异和偏好选择,而是置于更加宏大的格局下思考其构建渊源与使用动机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予以后世看待现实问题的视角参照,指出其一贯秉承的社会学价值在于能将“局部环境下的个人烦恼”与“社会结构的公共问题”[]联系起来,用以揭示社会主体如何被塑造,以及如何超越当下的个体突破现实的结构性困境。

  在云霄之眼,女主角霍棠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在父母的庇佑和呵护下长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父亲决定将家族企业悉数交由弟弟继承,一气之下撕掉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入学通知,作出了报名选飞的决定,企图通过成为歼击机飞行员证明自己的实力反抗父母对其一贯努力的无视,以及传统观念中对女性能力的漠视和偏见??氯衔?/span>由于权力存在各种力量的博弈,脱离某个人或某种力量的绝对掌控与支配自始至终处于某种变化流动过程中。[]面对父权制社会长久以来对于女性在职场上的隐性歧视和话语牢笼,霍棠主动逃离父母让其回归家庭、忠于母职的安排,昭示出作者对于社会惯性思维下将女性尤其是特权阶级妇女视为外围的传统逻辑的批驳。女性主义长期致力于启蒙和鼓舞女性争夺法律、教育、经济的独立地位,英勇并非男性特权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女性具备同等条件。近年来,我国也不断促进性别平等政策的推进呼吁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领域拥有平等权利,《云霄之眼的人物构型中不仅流淌着主流价值导向的鲜活血液,更是作者对于女性生存困境的直接映射和对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表达。

  不仅如此,《云霄之眼中还通过构建新兵女飞行员的群像谱系,凸显女性角色的象征符号意义从而传达出以往网络言情小说或主旋律宏大叙事遮蔽的性别经验,尤其体现在人物的外貌塑造方面。传统网文写作中,由于受到长期男权社会审美标准的钳制纵使在女性作者的笔下,女性角色往往也是以流水线的娇弱形象存在在对男性角色的依附中将追求爱情视为唯一宗旨,愈发深陷强化男权崇拜的结构性陷阱。然而在云霄之眼,作者创作出的新兵女飞周觅借由短发中性的形象特征,成为对传统男性凝视的反叛,打破一贯以来对女性“白幼瘦”的审美标准,在非凝视外貌中展示女性形象向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的双重压迫提出抗议,传达女性突破物欲主体的束缚,也是对当下物欲横流现实的一种省思。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云霄之眼在对女飞的考核和作战等情节安排中体现出高于现实的理想主义书写。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妇女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受到根深蒂固的父权逻辑影响部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内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见,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就业问题,女性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着更多的隐性歧视?!?/span>云霄之眼中提到国家1951年培养了第一批女飞行员,虽然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空军飞行员招生也展现出一定程度上对女性的友好姿态然而国防生、消防员、海军飞行员等专业仍呈现出性别意向。[]任何看似是对女性的特别优待最终都会反过来成为女性发展的限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女性人才发展、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保障女性劳动者劳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主要目标。[]这无疑是国家对于女性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呼声和有力保障讨论并重视书中缺失现实视角,正是以超越制造对立的透明化方式,冲破性别的牢笼,使得性别不再被视作区隔的工具,不再是一种合理化偏见的手段,也不再是钳制个人选择与生活的桎梏。

  三、颠覆性延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文学价值传承

  技术发展促逼媒介形态和传媒生态的颠覆性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文学创作的生产、流通和接受方式。肇始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正是依托新兴媒介技术进行内容生产的典型佐证,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题材取向和话语表达方式,网络文学创作边界也在数字化浪潮的全面侵袭下得到破坏性发展。受制于媒介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而进行的网络文学创作更加倾向于通过刺激性的情节安排,简单化的语言表达,外挂”的人物设计来博取读者欢心,并陷入套路化的题材类型。在这样背景下,云霄之眼坚持不落窠臼,有意识地将网络文学的创作风格与主流价值的宏大叙事进行缝合,在年轻化的文学表达中嵌入厚重的红色基因,既能以青年视角保全受众不流失又能以专业化、主旋律的基调,吸引其他年龄层的读者入局。

  在作品的流通和接受方面,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缺乏互动性的象征资本作者不仅可以在评论区与读者进行直接互动,还可以诉诸短视频、网页链接等多样化的流通渠道扩大作品影响力,《云霄之眼的网站评论区中不乏从其他网络文学作品中顺藤摸瓜而来的读者留言。然而,也有学者表示,互联网使得读者与作者的在线适时互动成为可能,实质上却是对作者的双重绑架关系,“追文族结成狂欢的共同体,基于业余者立场和玩耍心态对作者进行批评,终究无法走出抵抗的悖论[]

  随着技术迭代带来的一系列变革,网络文学场域内不同主体也在不断进行着策略性权力争夺,呈现出内容产品话语层面的“反向融合”[]主流媒体自2015年起便不断刊发系列评论,旗帜鲜明地强调泛娱乐化对精神家园的侵蚀和对历史的“去价值化”。[]面对主流话语强有力的发声,一些商业网站在话语形态上主动接近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积极生产主流话语形态的内容作品?!?/span>云霄之眼作为“百年华诞”的周年献礼正是通过主动嫁接新时代主旋律基因的方式增强自身内容的合规性和正义性,反向融合主流价值的话语范式将年轻化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彰显家国情怀的宏大格局下展开,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主旋律与网络文学的有机融合

  面对近年来短视频的冲击和国家对娱乐化加强管控的态势,一些唱衰网络文学的论调甚嚣尘上,不仅存在质疑网络文学定位框架的声音甚至否定文学在数字时代的功能和存在价值。然而,无论媒介技术变局多么剧烈,无论传播介质怎样进化文字作为信息的符号依托都承载着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未来的演绎期待。网络文学虽然保有旧媒介的“书卷气”,在媒介革命的飞速发展进程中稍显冷落,但作为印刷文明的“引渡地”[],网络文学又肩负着把牢文学命脉的时代重任,具有得天独厚的结构优势。面对媒介革命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学唯有在变革中坚守文学创作的价值内核,传承印刷时代的文学瑰宝方可在技术演进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奏响新时代主旋律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span>[]云霄之眼以新兵女飞行员的青年形象为代表,旗帜鲜明地传递出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国的价值选择,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在展现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积极建构和传播女性意识,诉诸角色和情节的隐喻表达回应现实困境,从而形成女性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动员是新时代网络文学坚守艺术作品价值内核,深化其意义内涵的有力表达在媒介技术对文化生态的全面影响下,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唯有立足广阔的叙事格局保持自主力量,才能更好承担社会责任,找到契合时代价值的生存法则


参考文献

  [1]乔燕冰,王琼. 现实题材复归与网络文学发展[N].中国艺术报,2020-05-22(003).

  [2]张亚琼.宏大叙事与现实题材网文的“理想化”写作——以阿耐《大江东去》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21(05):168-174.

  [3][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步[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郭冰茹.女性意识、宏大叙事与性别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9.

  [6][法]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7][美]C.W.Mills: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8][法]米歇尔???性经验史[M],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9]周小李,刘星恒.高校特殊招生政策的性别意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03):9-18+112.

  [10]《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N].人民日报,2021-09-28(002).

  [11]黎杨全.网络追文族:读写互动、共同体与“抵抗”的幻象[J].文艺研究,2012(05):94-103.

  [12]周逵.反向融合:中国大陆媒体融合逻辑的另一种诠释[J].新闻记者,2019(03):45-51.

  [13]人民日报评论部.追寻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N].人民日报,2015-8-25.

  [14]邵燕君.“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和新使命[J].当代作家评论,2015(06):181-191.

  [1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作者简介:郭晨,女,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21级研究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