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7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已于2007年12月25日由《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评出,陈晓明的《遗忘与召回:现代传统与当代作家》等六篇评论文章获奖,获奖作者和篇目已刊登在《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1期上。
陈晓明的《遗忘与召回:现代传统与当代作家》(2007年第6期),以回顾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为契机,分析了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之间的颠覆与继承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复活优秀文学传统的意义。陈超的《“X小组”和“太阳纵队”:三位前驱诗人——郭世英、张鹤慈、张郞郞其人其诗》(2007年第6期),以细致的回溯历史的剖析方法,挖掘中国当代先锋诗歌肇始之源,以三位前驱诗人为代表,力图再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间先锋诗潮的盛衰,及对八十年代新诗崛起的深远影响。王兆胜《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与局限》对贾平凹散文作品中所存在的局限做了深刻的剖析,指出其过分强调对性与生殖器的崇拜使其作品流于低俗,浓重迷信色彩的悲观人生观使其散文创作之路越走越窄,为贾平凹近年的散文创作敲响了警钟。赵慧平《说宗璞小说的“本色”创作》(2007年第6期),从作家人格特征分析其作品特色,从人性论的角度解读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文学评析方式。宋炳辉《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2007年第3期),从接受学角度分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学在与外来文学文化进行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经验的艺术表达,并强调对这种特殊经验的艺术表达的挖掘与研究,应该成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关键课题。陈婧祾《冯至的诗 凡高的画》(2007年第1期),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用精雕细刻式的细腻笔触,逐字逐句分析了冯至的一首以凡高为题的十四行诗,通过一首诗,讨论了两位东西方文艺界名宿之间息息相关的精神沟通点。(李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