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辽宁省作家协会、晋江文学城主办的羽轩W《星际第一造梦师》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辽宁省作家协会在线下设分会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晋江文学城内容主编息夜,以及许道军、张祖立、桫椤、张学谦、吉云飞、?;李?、王玉玊、李强、王秋实、陈泽宇、徐亮红、熊弥、来二两、阿闷、微荫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辽宁在中国网络文学版图上有重要地位,自网络文学发端以来,不断有优秀的网络作家从辽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下一步将和东三省作协一起,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网络文学的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让东北的作家和作品更多地为全国读者所了解和喜爱,也带动更多年轻的作家进入这一领域,并不断提升创作质量。我们今天研讨“90后”作家羽轩W这部优秀的网络科幻作品《星际第一造梦师》,也即着眼于此。网络科幻创作目前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也产生了创作的热潮,涌现出像《星际第一造梦师》《寄生之子》《天才俱乐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早期我们谈到网络科幻的时候,很多人对此是嗤之以鼻的,认为网络科幻只是将脱离实际的幻想贴上了“科幻”的标签,本质还是“怪力乱神”。但网络作家用优秀的创作打破了大众的这种偏见。近期“五个一工程奖”首次将网络文艺纳入评选,获奖的三部网络文学作品中,就有网络科幻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表明了近两年网络科幻形成的良好创作态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网络科幻质量不断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很好地将现实的元素融入科幻之中,既提升了作品的真实感,又提高了网络科幻的文学品位、思想价值?!缎羌实谝辉烀问Α吩谡飧龌∩?,更是通过“造梦”的瑰丽幻想,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网络科幻创作当中,这一创新和尝试非常值得肯定,是“两创”的一次有效实践,也是中国网络科幻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另外,我们注意到近年诸多重要的科幻作品是由女作家创作出来的,很多作品诞生于晋江这一女频平台,这意味着女性创作题材的一个极大外展,不再局限于爱情书写,打开了女性创作的格局,也打开了她们的星辰大海,这是网络文学女性创作一个非?;矣幸庖宓姆⒄骨魇?。
周景雷(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近年来,辽宁作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以“金桅杆”网络文学奖为抓手,持续团结引领广大网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关注现实,不断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依托辽宁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加强网络文学评论研究,强化创作引导,推动辽宁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辽宁网络文学作家作品得到业界持续关注,多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项目扶持,多位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学习培训,作家队伍迭代发展势头良好。当前,90后作家正成为辽宁网络文学创作中坚力量,羽轩W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羽轩W是辽宁省作协会员,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2019年起连载网络小说,签约发布作品十一部,总创作字数超六百万,涉及都市、科幻、灵异多种题材,多部作品登上晋江文学城金榜,荣获VIP强推金章,入选年度盘点优秀作品。代表作《星际第一造梦师》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2023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网络小说?!度┓馍裰尽啡胙?span>2023年中国网络科技科幻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缎羌实谝辉烀问Α芬钥苹檬贝尘?,以文明传承为内核,书写了华夏文明的传承之路以及在未来时代所焕发出的新生机。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不断拓展着网络文学创作的空间,推动网络文学破圈出彩,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25年,辽宁省作协将继续把网络文学摆上文学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中国作协和省委要求,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鼓励网络作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表达,深耕“现实+”题材,推出更多网络文学精品,同时积极为年轻网络作家提供扶持和创作便利。
息夜(晋江文学城内容主编):羽轩W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自2019年在晋江连载网络小说,晋江作品总积分超八十亿,总创作字数超六百万,涉猎科幻、都市等多种题材。她创作的《星际第一造梦师》是未来游戏悬疑频道的优秀作品,曾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2023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网络小说,获首届“澳门国际科幻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作品讲述了身为民俗学研究生的主角洛昭意外穿越,来到不知多少年后的星海时代,这里没有地球,却有着故乡华夏的痕迹。这里存在以精神力构造事物、将幻想造物具现为真实的“造梦”能力。洛昭穿越时正值造梦比赛现场,她以来自华夏文明的古老造梦扭转乾坤,随后又在不同主题的比赛中将华夏传统文化与造梦奇异体验进行宣传展示,在比赛中杀出重围,收获无数青睐华夏文明的粉丝,最终以冠军之名进入未来的文明圣地进修。她坚信地球与华夏都未消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寻觅地球线索,并在后来的战争中以华夏文明造梦守护未来世界,最终找到回家的路,引领家乡探索未来。这部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骨”,以爽文形式为“皮”,既有网文的脑洞大开,又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从古老神话,到诗词歌赋、成语典故、民俗传说,以主角在未来星际时代以“造梦”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奇历程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阅读轻松网文的过程中学习优秀文化知识,获得宝贵精神财富。它在具有强大文化核心的同时,不乏对未来星际时代文明的有趣幻想,华夏文明在星际时代“引进来”并“走出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浩瀚星际、奇幻梦境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与文化在宇宙中的无限可能,以及内心深处对于梦想、勇气与爱的永恒追求。
许道军(上海大学教授):《星际第一造梦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网络类型小说,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第一,类型有创新。这部小说融穿越、科幻、玄幻等要素一体,随心所欲,类型自由,几近无限流,但整体上又符合故事设计的基本要求,比如人物有成长,情节发展有逻辑支撑,行动、情感与思想认知等多线联动,显示了作者良好的文学功底。第二,世界观有创造,有明显的借鉴与传承,但能够自成体系,既展示和普及了中华神话、传说、民俗乃至世界经典文学、文化等相关知识,同时也提供了科学、玄学等作者自己所“发明”的新知识,比如人、妖、虫,各种血肉种族与梦族的设计,想象力与精神力的各种能力的区分,游梦师、幻梦师、筑梦师、造梦师各种职业分布,心核、心元、心界等各种进阶境界等等,信息量大,文本有厚度。三,主题有高度。这是一部典型的爽文,酣畅淋漓,但其出发点是中西文化与文明的互鉴,落脚点是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担当。我们认为,作为优秀的网络小说,《星际第一造梦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好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情绪价值;作为反映当代/当下中国精神状态与心理症候的典型案例,它又准确说出了我们面对第四次工业与科技革命、世界的分化与重组、融合与脱钩紧要关头,我们整个社会自信又居安思危、豪情与悲情交织的心理与心态。在某种意义上,小说作为心理症候的案例会让我们更好地看清我们自己,文化价值不小于文学价值。
张祖立(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辽宁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星际第一造梦师》的幻想性文学在写作史上有一定意义。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幻想性文学写作,但进入近现代,这种写作停滞下来。鲁迅留学日本时受凡尔纳科幻小说影响,还翻译了他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作品,随后还写出《<月界旅行>辨言》一文,表达了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关于科幻文学的精彩论述。只是鲁迅聚焦于剖析国民性、反思传统文化的启蒙思考,无暇进行所喜欢的科幻文学的写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遗憾。其后的较长一段时间,这类写作严格说来都没有得到充分展示。90年代后,新生代科幻作家令科幻文学异军突起。到新世纪,《三体》等作品出现,标示了中国当代的科幻性文学达到世界级水平写作。而近些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幻、穿越、玄幻等幻想性网络文学,则集体展示了新一代中国书写者的创造力、想象力。《星际第一造梦师》的意义在于它在主题意蕴方面,通过极致性想象,投射了一种较为强烈的国族文化的寓言性历史内涵。小说把神话、传说等华夏文明史上的众多谱系形象和符号勾勒描写了出来,呈现了华夏文明架构、链接星际的超然能力和无穷魅力。这种意义的彰显也是对当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望的探析与回应。小说伴随直播描写,不断地把网友评论展示出来,是个有叙事意义的尝试。留言和评论本是在网络文学环境和生成机制下形成的,进入小说叙事中则形成一种特殊的“群体性”叙述视角,体现了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单独看,每个评论和留言都是叙事学上的内视角或有限视角,因而是主观的,片面的,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包括网络世界人人追求平等的场域特点。但这些不一致的议论,恰恰让读者以旁观者身份慢慢辨析、缕清了其中的背景和真相,展示了星海世界特殊而有人气的氛围。没有这个评论区,小说会枯燥不少。评论区的平台还有补充说明、解释缘由、推动情节、衬托氛围和人物心理等多种作用。
桫椤(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网络作协副主席):这部奇幻小说采用了“穿越+游戏”的方式建构故事,但又在其中植入了深刻的主题,是一部兼具网络叙事特征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之作。首先,游戏成为故事的底层逻辑。小说中的核心设定是造梦师通过精神力进行造梦,这一设定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游戏色彩。洛昭等主角不断提升自己的造梦技能,类似于游戏中角色通过升级获得新技能或提升已有技能的等级。星海造梦直播赛是重头戏,其比赛机制与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RPG)的比赛或竞技场模式非常相似。小说设置的造梦境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体验,包含了丰富的剧情和互动元素,如《山海境》《封神境》《孤独旅人》等。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RPG)世界中。这些情节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游戏元素。已有研究者提出了“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的概念,这部作品无疑具有典型性。其次,小说的故事模型及其构成元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洛昭在星际世界中利用华夏文明元素进行造梦,不仅将《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融入造梦中,还通过造梦技艺将这些元素传递给星际世界的居民,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是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二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展现与尊重。小说构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星际世界,人族、妖族、虫族、影族、木族等共存共荣。这些种族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和传统,形成了多元化的星际社会,洛昭在造梦过程中尊重并融入了其他种族和文明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对于不同文化间平等交流和融合的理念。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与创新。小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幻元素相结合,在充满奇幻色彩的星际世界里用现代科技手段造梦,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现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与创新,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魅力。
张学谦(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一、传统文化意象与互联网流行文化的neta(捏他)构造。小说大量涉及了《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传统典籍或古典小说中意象的描写,直播的弹幕风以及使用非常具有当下自媒体特点的文章要素。两种不同的表现,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较强的neta感,在偏向唯美风格的传统文化意象描写和口水风格的日常叙事的梗言梗语间跳转,这虽然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一种独特审美,但是同样使得小说在叙事上显得比较割裂。二、名为科幻实为玄幻。虽然小说写为星际时代,以未来宇宙为背景,但是骨子里其实延用的是网络玄幻小说的构建。三、小说没有遵循晋江传统的“造梦师”类型小说,在借鉴了轻小说、男频升级流爽文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叙事模式——“传统文化+造梦+直播”,并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四、小说关于造梦的描写无意识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议题——文化想象力。从当下的互联网文化环境与现下社会文化环境来看,大众文化想象力普遍匮乏的征兆已经有所呈现,典型现象之一就是小红书年选出的年度关键词是“抽象”。单一化、扁平化、符号化已经使个体与大众的文化想象力变得分离、离散,其在现象层面的直观表现就是各类的文化文艺领域“饭圈”的高度封闭性与排他性。普遍的文化共同体是需要文化想象力作为持存基础的,小说描述这个想象力匮乏的玄幻性未来,其实很具有一些赛博风味,中华文明之所能为星际带来一点“华夏”的震撼,也是因为在想象力匮乏的未来,中华文明提供了具有强大召唤力与凝聚性的文化想象力。因此,《星际第一造梦师》的成功,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潜在的文化共识,那就是,尽管网络文化或许日趋呈现为碎片的状态,但是每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却始终都在希冀着一个具有凝聚性与包容性的文化想象力的出现。
吉云飞(中山大学副教授):炮灰女配、穿越女主、没有存在感但可以作为气氛组的跟班男主、想要组建团队,却因主角太强而无法落实的现实、缺乏想象力的星际文明、适宜造梦的中国文化、虚拟网络、直播做梦、御兽造境、逐梦寻根,《星际第一造梦师》予我一种惊人的熟悉感,因为把女主、男主相互置换也毫不违和。小说与男频的爽白文有相同的结构,但在晋江出现且流行,让这部小说颇有意味。文中有男主,但其实可有可无,穿越成女配,却不是为了打脸。偏向的是剧情,或者说女主在世界中游历、探险与回家。女性向的作品不再以爱情代表的亲密关系为中心,要讲述女性在世界里、在历史中成长的故事,当然是这几年一个明确趋势。但是,女性的成长与男性的成功会有哪些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相同的自然是绝大部分,毕竟,无论何种性别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庞大的结构。不过,发生的变化仅仅是性别的替换吗?我想在《星际第一造梦师》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是节奏?!霸烀问Α辈皇且徊讲脚捞焯莸摹吧段摹保蚬稚兜囊赜?,但不是唯一的主线,也没有繁复的等级和不断回环的升级过程等。因此,小说可以把重心集中在情节推进上,专注剧情而非打斗。这也体现在篇幅上,70余万字完结,在男频同类型的作品中是不可能的,这个字数往往才开始步入中期,但作品已经有一个还算完整的叙事和结局。更关键的是文化。小说设定的宇宙是一个“文化断绝,精神孤寂的无尽星?!?,主角赖以散发光辉的“外挂”是中国的文明与文化。尽管,文化在故事中主要是作为物象和意象存在,有浮于表象的缺憾,但由浅方能及深?!霸烀问Α苯拿饔胛幕魑∷档闹У悖魑乖段闯晌钪嫖拿鞯牡厍蚰茉谛羌手写嬖?、追寻乃至复活的立身之本,并且能被读者广泛接受,这在男频中是罕见的。文化以及由文化转化而来的想象力,而非赤裸裸的武力,才能成就星际第一造梦师。这一信心是珍贵的,虽然小说的逻辑仍有欠缺,不够硬朗,只是种子,而非果实,但有了种子,开花乃至结果就有了希望。
?;李龋吣洗笱Ц苯淌冢?/span>:未来叙事与文明反思是经典科幻小说的核心主题,羽轩W的《星际第一造梦师》的独特性在于:它以网络科幻所特有的叙事模式,透过星际造梦师这一独特的职业,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尤其是充满神奇幻想的文明想象力进行了生动呈现,同时在星际穿越的未来时空中奏响文明传承的“归家”之路。这是对网络科幻小说在题材和模式上的一次有意义的突破。实际上,在一部小说中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书写与呈现本身就充满难度,这需要涉及到广泛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储备。小说巧妙之处在于:其一,主角洛昭的民俗研究者穿书的身份,使其对中华文明的书写与呈现聚焦于与其身份息息相关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文学,尤其聚焦于《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等文本的人物复现与场景重构。其二,小说以一种弱叙事的方式,通过星际造梦直播赛、文明图书馆的薪火传承和与梦族决战等三个阶段,以一种具有杂糅性风格的“景观”叙事,来展现中华神话传奇、诗词情感的神奇与美好。而这一切,又都被置于一个蓝星文明在茫茫星海中早已消逝的星际时代,透过洛昭内心一股难以抑制、充满无限热爱的情感的表达,与一众星际族群充满好奇的眼光的审视。两者所构成的独特的观察视点——既饱含感情、又充满陌生——所形成的张力,使这些对读者并不陌生的故事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新鲜的阅读效应:读者既透过陌生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的文明传统和神话人物,内心燃起来自信;又通过主角洛昭内心的感受而产生对中华文明的珍视,一种因为文明的早已消逝而涌现的更加强烈的珍重与挚爱。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星际第一造梦师》的巧思妙想实现了两种文化传统的传承:第一,在精神传统上,“造梦”的主题回应了中国古典梦幻的哲学和文学精神传统;第二,在叙事传统上,这种重场景轻叙事、中华文明的陌生化等等,又岂不是对中国明清小说叙事传统的某种巧妙的继承?而这些正回应了小说最后“回家”的主题。
王玉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星际第一造梦师》讲述了意外穿越至星海时代的女主人公洛昭凭借天赋的造梦才华,以及来自华夏文明的无尽想象力,在造梦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文明图书馆,为对抗梦族的战斗贡献力量,最终与师兄周穹苍重逢,获知自己的故乡蓝星的命运,以及对梦族的战争的真相,与周穹苍及其他梦师共同终止战乱后终于重回故乡的故事?!缎羌实谝辉烀问Α芬猿渎胂罅Φ氖澜缟瓒ǔ浞挚隙讼胂罅Φ木薮竽芰?,因而带有某种媒介自反的特征,展现出青年作者构造独具特色幻想世界的出色能力。更为特别的是,作品将来源于中华文明的神话、传说、虚构故事中的幻想造物塑造为洛昭每每在紧要关头赢得比赛、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并且这些幻想造物、神仙妖鬼频频惊艳亮相,屡屡震惊星海居民,展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强大的审美感召力。这样的故事无疑重新评估并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怪力乱神”的幻想成分,在“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文化传统,与现实主义的当代文学传统的共同作用下长期被压抑的中华传统幻想文艺,恰恰在今天这个数码媒介的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光亮相。不过《星际第一造梦师》在细节上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作品有些过分急切地试图证明华夏文明独一无二的优越性,导致有些地方比较概念化,没能通过情节塑造和人物刻画,以文学的方式生动有效地展现这一点,略显生硬。比如第十八章洛昭在比赛构造的虚拟世界中依然决定拯救那些虚拟角色的生命,这个情节是用来证明华夏子民与生俱来的善良与同理心的。但由于这个情节中的虚构世界被构造为纯粹的比赛场地,读者完全无法将虚构世界中的人感知为真实存在的生命,很难对这些虚构角色产生同理心。洛昭的救援行动因而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另一方面,作品的世界观设定还是有些粗糙的地方。蓝星穿越回数千年前,成为造梦与星海文明之始的设定,显然与华夏文明断绝的设定存在矛盾。总的来讲,作品世界观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把类似的逻辑漏洞弥补起来。
李强(中央民族大学讲师):《星际第一造梦师》虽然被分类在科幻小说中,实际上具有奇幻小说、玄幻小说的特征。分类的模糊性,也意味着想象力的边界正在拓展?!霸烀问Α闭飧錾瓒?,本身就带有梦幻色彩,小说中也写到了竞赛、战斗场景,但都将其放在了“造梦”过程中来表现的。山海境、封神境、幽冥境这些梦幻之境,共同形成了一个古典的、诗意的“华夏”之境??梢运担缎羌实谝辉烀问Α吩诘鼻巴缥难Т醋髦械募壑?,就是找到了一种新的语法,用精彩故事来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见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或是用百科知识来呈现各种“非遗”技术,或是讲述传统文化守护者谈恋爱的故事,这些写法带来的问题是,小说的宏大主题与故事的“爽感”模式的分离,要么故事难看,要么故事精彩,却与主题无关?!缎羌实谝辉烀问Α泛芎玫卦擞苹?、奇幻和电子游戏的设定,看起来是远离了人们熟悉的历史和现实,没有一板一眼地写“传统文化”,但因为找到了适合网络时代的“叙事语法”,反而较好地完成了书写传统文化的宏大主题。作者也是“造梦师”,不仅造出了传统文化的优雅外壳,也在游戏中写出了主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坚韧、果敢精神。小说中用了直播赛的模式,引入观众视角,这些观众具有现实感,是当下玩家、观众的写照。同时,这些观众也是一类角色,通过写他们夸张、惊诧的反应,引导读者去感受现场氛围,去发掘那些熟悉场景的丰富性,是一个比较出彩的角色设计。在小说结尾,洛昭在华夏造梦大学看到联盟和梦师创始者的雕像,就是洛昭自己的样子。当年的她“隐去自我的痕迹,不愿留下任何信息,最终只留下一个未知的姓名”,雕像下写的是“佚名,星际第一造梦师”。这一点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华夏历史的创造者是芸芸众生,真正的英雄是人民。中国式的英雄故事,即便有个人主义孤单英雄,他们也会在做完大事之后,飘然离去,不留姓名。这是古代的浪漫侠义,也是现代中国的革命精神,是个体的梦幻满足,也是集体的梦想实践,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故事的“中国性”。
王秋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星际第一造梦师》呈现出“中国风万花筒”式的阅读感受?!巴蚧ㄍ病痹谟谛鹗率址ㄉ细髦掷嘈汀⒏髦衷厝缰辈ノ摹⑼挝?、校园文、星战文的大跨度融合,“中国风”则是因为小说在各种花哨的模型、机制后面,可以作为一个“中国故事”的表达实践来看待,来分析?!爸泄适隆笔且兄泄孕鹗碌?,而不单单只是国风元素的铺陈。而《星际第一造梦师》在“舞台剧”式的国风元素展列后面,作者在潜意识中表达出来华夏文明三个强悍的特质,以及对这种特质的认同和依赖,则体现出这种“中国性叙事”:一个是大,疆土的博大;一个是全,地理文化上的全面;一个是长,历史不断绝的悠长。正是因为“大”,洛昭可以想象出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鹏,来救“世界”本身。文中的战斗经常会用到“吞吃”这个动作,这是一个在战斗描写中很不常见的手段,背后都是作者潜意识里对“大”的叙事的迷恋。之所以洛昭总能“摇出”合适的神仙救场,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管什么的神都有”,这背后是以大为强、以全为强的文明认同感。而更进一步的是,华夏文明遗落的遗憾,也是通过对“大”的失却展现出来的,这一点我们现代读者也有共鸣。为什么山海境能唤起洛昭这样的怀念,因为我们也失去了毫无视野阻隔的“观阔大”的机会: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天空被高楼分割得越来越小,拥挤的城市景观、大数据的信息茧房、越发细化的劳动分工,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也许正是因为作者潜意识流露的“大”的叙事,让小说拥有了一些中国故事的“叙事性”,而不止于中国元素的单纯展现。但小说第三卷星战内容的书写相对有些杂乱,世界观的展开缺乏前期铺垫,似有为“解决穿书合理性”而设计内容之嫌。这不禁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网络文学是相对具有公共性的文学,游戏化叙事和各种叙事套路更是将文学中复杂的主客体关系简化成公约的阿拉伯数字,把模糊隐晦的关系表达简化成固定的、清晰的“机制”。那么作为网文“公共机制”的“穿书”“穿越”“无限流”等套路,是否有需要在文本中阐释合理性的必要?
陈泽宇(中国作家网编辑):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萌发出“古典复兴”的趋势值得关注。以“当代性”构造的“古典复兴”以及由“古典复兴”衍生出的类问题和诸问题,都在不同的界面里有助于恢复中国文学的连续性。显然,从一种思想和精神资源的共享上,羽轩W的《星际第一造梦师》也正是在“古典复兴”的背景下产生。与“古典复兴”相关联的,是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一种“宅兹中国”式的自我追问会伴随“古典复兴”而不断涌动,这也是包括《造梦师》在内的这一类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华夏想象。这种想象不仅包括对古代华夏文明的回顾和再现,还包括对现代和未来华夏文明的展望和设想。我们阅读《造梦师》时会敏锐地发现小说对《山海经》《搜神记》等作品的主动继承,也不能忽略,小说中不仅有源自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还有在大众领域广为人知的西方民间故事与民俗传说,小说中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和特质表达,丰富了单一化的古典选择?!盎南胂蟆钡姆岣恍源俳驮⒁饬撕笙执幕慕涣骱突ゼ谝桓龈蟮南笳鞯囊庖迳媳泶镒湃蛭幕亩嘌?。同时,当代小说中的情感弱化和知识强化是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情感的弱化在很多作品中可能源于创作理念的选择,而知识的强化则反映了当下社会对知识型的呼唤,这两个特质《造梦师》中亦互为镜像。曾经蔚为大观的历史小说在新世纪的迅速落潮,并被网络文学极其敏锐地迅速地分解转化为穿越、架空、古风、国潮等类别,曾经的情感体验被日益稀释,知识强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这种性质变动背后的底层逻辑,我认为是社会情势的总体性发生了转换,如果说上一个世代的主导的总体性是“是诗比历史更真实”,即在虚构中更加成立的情感意涵,那么当下,与逻辑和观念相伴的意识形态则更具有总体性。小说主人公洛昭想要进行的文明守护与文化传承,是一种总体性的文明与文化,体现了写作者无意识的情感观念与知识感觉。
徐亮红(安徽大学博士):作为一部设定女主(洛昭)穿越到未来星际的科幻类小说,《星际第一造梦师》以博大恢弘的架构、奇特美妙的想象和诗意盎然的叙述阐释了华夏文明的精深浩瀚,凸显了文化自信的主题,是一部歌颂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作品。在小说架构上,《星际第一造梦师》从《山海经》开始,借助女主角洛昭造梦,以奇特的想象,把未来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华夏的璀璨文明相结合,用打开画卷的方式一步一步来加以展现,不仅用细节来徐徐填充场景,而且在表达上较为细腻,营造了较为强烈的氛围感和临境感受。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把中华几千年文化浓缩在造梦中,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事件、传说、神话、唐诗、宋词、饮食、服饰、音乐、茶道、建筑、民俗等一一融入小说情节,并兼容了未来社会的科技感和日常生活。因此,即使小说结构宏大,梦境繁多,场景琳琅满目,但由于文化符号的熟悉感和认同感,也能够很快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有读者在晋江文学城APP的评论中写到“看了愚公移山和后羿射日等故事,觉得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区别在于中国人的抗争精神,愚公要移挡道的山,后羿要射晒死人的太阳,这是我们中国人面对困难的方式”。有特色的是,《星际第一造梦师》使用了较为诗意化的表达,在每一个造梦场景中,作者采用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表达方式,如写李白时,如此描述“青莲居士李太白刚刚弯腰拾起了一朵绽放青莲”“酒壶微斜,清冽的酒液浇灌在青色莲花上,连着那最外层的莲瓣都含着几滴酒液,如同此间的露水”等。诗意的表达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在网络小说的写作中,注重文字的美感,用优美的诗歌化节奏去营造阅读的氛围感,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大大的开拓了思维空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让小说的旨蕴意念得到了强化。所以,《星际第一造梦师》不仅仅只有主题和爽感,而是能获得情绪和情感的流动,这离不开诗意的表达方式。
熊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使命和网络小说的互动娱乐性相结合的一部作品。首先是其独特的站在星际未来时空的视角,以及利用造梦这一充满想象力的独特方法来传播传统文化的构思技巧,其次是它采用网络时代时兴的直播形式,通过对直播观众们打脸来带给读者巨大的爽感。其站在两千年后的星际世界,采取未来居民对华夏文明陌生化的视角,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审视。除了星际比赛直播,主角洛昭还开创了自己的造梦空间,让每位星际时代的观众都能在第一视角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读者也和观众一样,重新体悟原本十分熟悉的故事中的新内涵,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造梦的方式,契合网络时代读者对奇幻作品的期待视野,想象力丰富,突破了有限时空的限制,可以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传统不受限制地为主角洛昭所用。造梦同时还吸收了网络时代建模的特色,但其使用的是精神力具象化建模。造梦这一方式既具有神话想象色彩,又具有当下科技时代科幻色彩。在两千年后的星际时代,主角洛昭一路打怪升级,其心态也经历了变化,她从最初只想回家,到后来自觉肩负起重燃华夏文明的使命,激发越来越多的星际居民主动学习华夏文字和文明,她建立了星海联盟并开启了造梦师的历史,但却隐去了姓名,就像无数自愿传承华夏文明的先驱们一样,大功无名。整部小说除了洋溢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激情外,还切合网络小说读者的期待视野,在制造爽感上下了功夫。读者需要在阅读时不断收到情绪反馈,才能刺激他们继续阅读下去,而作者正是通过主角洛昭不断对直播间观众打脸的方式来制造爽感的。直播具有一个实时效果,不受当下时空的限制。以往打脸的对象是身边的恶毒男女配角,因为打脸的角色有限,其带给读者们的爽感是有限的。而在直播间的语境下,主角打脸的对象是直播间百万观众。前期观众的言论越贬低、蔑视主角,争论越多,后期主角反差逆袭打脸观众带给读者的爽感就越强烈。其中观众的弹幕也就起到了拿捏情绪,控制小说情绪基调的作用。
来二两(读者):《星际第一造梦师》从小说第一卷出现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经典诗词,再到第三卷后期的《西游记》《八仙过?!罚獗臼榇琳叩脑亩撂逖橐丫唤鼋鍪亲畛醯ゴ肯肟锤鏊?,而是深深的文化自信。这些在读者儿时,少年时熟悉的经典传说与故事,并没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忘却,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在看书的过程中被不断唤醒,小说追连载的过程也带给人“开盲盒”的刺激感,不知道作者下一章会写到女主造梦哪一位神话人物或是典故传说,在阅读时作为读者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出现感到非常兴奋。尤其是诗仙李白,哪吒,二郎神,以及大圣出现的部分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热血沸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情莫过于全书第一卷的收尾,整个造梦师比赛结束的表演,从盘古开天而始,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尤其是第一卷最后的那段话,“古老的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只有英雄与人杰的史诗,文明自人而始”带给读者巨大的冲击力,充分引发情感共鸣,让每一位读者为我们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五千年绵延至今的华夏文明深深自豪。作为读者,我们也确信,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时候都依然立足于整个世界。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在整个故事里我比较惊喜的是作者在小说最初埋下的伏笔,前文里不经意的一句在后文拉出,整体结构上设置了意想不到的时空闭环,《星际第一造梦师》这个文名同样一语双关,这个第一既是千年后实至名归的第一造梦师,也是时间回环到宇宙最初的那个“第一”?!缎羌实谝辉烀问Α氛拘∷狄孕羌适贝魑尘?,结合了时下流行的“直播”元素,轻松中带着热血,节奏爽点突出,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星际文的固有视角,全文设定别出心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以绚烂的幻想故事激发读者文化情怀,体现年轻一代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我有点遗憾的是,在作品连载过程的后期作者难免状态起伏,存在部分剧情乏力,感情戏受到一些读者的诟病。希望作者能够在之后的创作里改进,写出更好的作品。
阿闷(读者):《星际第一造梦师》小说里有着许多的幻想脑洞,在前期的主线剧情里,是以比赛切入,连接主线,作者设定出“造物”“拟人”“造景”“幻梦”不同类别的造梦比赛,层层递进,比赛副本的机制让前期每一场比赛都十分新颖,内容独特,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是造景比赛里的“诗词造梦”,作者通过旅者视角以一句句古典诗词串联起神州大地美景,融合传统志怪典故,彰显中式古典美学。除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幻梦比赛一段连环副本里作者也融合了一些有趣的元素,极具巧思,包括西方童话,东方寓言故事,网文“龙傲天”,甚至是短视频里的电影AI解说“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这些元素在与剧情里的比赛副本巧妙结合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这个比赛副本最终以“庄周梦蝶”“镜花水月”揭开回家的幻境,使得欢乐的前置剧情在此刻都转化成了戳心的刀子,生生扎到人的心里。包括在第二卷女主成功进入文明图书馆进修,找到华夏文明遗留时,到最后留守千年的师兄出现,这些剧情都深深打动了我。我对这本书另外的一个关注点是作者给全书设置的分卷上,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以造梦比赛为主题也是最长的部分。第一卷风起,第二卷扶摇,第三卷万里,第四卷结局的部分叫做“归途”,前三卷的卷名非常明显,连在一起就是李白所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按照这一句诗所寓意的前三卷,主人公的确直上九万里。但直上万里,也要踏上归途,第四卷回家,到这里完成全文主线的呼应。鹏飞万里,游子归乡?!缎羌实谝辉烀问Α啡囊浴霸烀巍蔽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下笔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正因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了这本书,而在读者同样的共鸣下,这本小说取得了优秀的市场成绩,国潮文化当道,更加彰显出互联网新时代的年轻读者文化自信,也希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里能够更加大开脑洞,幻想造梦,带来更多有趣不枯燥的网络科幻小说。
微荫(《星际第一造梦师》责编):羽轩W虽然是一位年轻的作家,但已经有了较强的文字驾驭力,在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该作品以“华夏文明在科幻时代绽放异彩,文明传承经久不息”作为核心主题,角度新颖,不仅写出了对未来世界的无尽畅想,更体现出华夏儿女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主角洛昭是一位民俗研究生,一朝穿入书中世界,就置身于星际未来造梦比赛赛场。这个世界的造梦师,能以精神力构造具象化一切,造梦手段具体可分为:造物、拟人、拟兽、造景、幻梦,统称为造梦。作为书中配角,她不屈从于剧情,积极勇敢地适应环境,临危不乱,以意念为笔,执笔造梦,将华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具象化展现在未来赛场上。来自华夏的神话传说、优美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等都一一完美呈现出来,完成比赛的同时,征服了无数观众。自此,洛昭不再是星际甜文中的炮灰女配,而是牢牢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成为这段人生的绝对主角。作者完全没有将剧情局限于比赛,更没有拘泥于小情小爱,而是进一步拓宽了创作视野。在她的笔下,主角不仅积极传播华夏文明,在以比赛第一名进入未来时代的圣地“文明图书馆”进修后,更是不骄不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一路探索未来世界奥秘。同时不忘故土,不放弃寻找回家之路,最终历经千难万险,重返地球,为地球同胞开启探索未来宇宙的新时代,做出卓越贡献。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有好的成绩,不仅依仗于剧情和人设,更要有精神内核。作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流畅的文笔,将穿书、星际、科幻、传统文化等多种元素完美融合,利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比赛,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激发出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作品的爽度倍增。因此,在连载初期就已经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深受好评。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精彩的剧情,更是汲取到文化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因此获得了多项奖项认可。
羽轩W(《星际第一造梦师》作者):正如各位老师所说,《星际第一造梦师》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爽文进行结合的作品。产生这个创作的想法,也是我从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中受到了一些启发。从国风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收获全球粉丝,汉服国潮流行不断,各大晚会的国风主题节目屡次出圈,无一不说明中华美学的强大吸引力,它总是能够唤醒我们的感动。对我而言,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探索与成长。在连载这本书半年多的时间里,也是自己去回顾,去重温,去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我想起第一次看《西游记》的震撼,也记起初读《山海经》的惊奇。我把这些自幼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瑰丽玄奇的传统神话融入到本书创作中,书在正式连载不久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认可。我还记得本书登上新书千字榜的24小时里,最新更新的单章评论突破一千条,我从读者评论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有喜悦与振奋,激荡与热血。而这,正是我与他们,作者与读者植根于民族血脉共同的文化回响。从创作的角度上看,科幻未来与传统文化元素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把他们放在一条时间轴上,那么这二者无疑是位于一个时间轴的两端,一者位于很久之前,另一者位于很久以后,也许毫无交集。在科幻小说的分类里,有着历史科幻这一概念,比如钱莉芳老师的《天意》《天命》,这类型的作品往往是用科幻元素对于历史进行重构。我的想法是,如果反过来,我可不可以把我们有关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学的东西放到未来,这又会碰撞出一些怎样的火花?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陌生的、未知的,但将我们熟悉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去找到独特的落点,予想象以根基。在《星际第一造梦师》的创作里,我在这方面的想法相对浅显,更多以爽文的模式来展现,在去年的作品《赛博封神志》里做出了更深入的尝试。在未来的创作里,我也会继续努力,书写科幻与传统交织、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彰显时代特色的网文作品。
朱钢(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羽轩W《星际第一造梦师》借助两千后的星际时代这一基本想象,讲述造梦师洛昭以及她以梦为武器的战斗和成长的故事。造梦是故事的主线,也是极具创造力的叙述方法。在作者独特的想象之下,梦被人类主动化,虚幻中有了主观认知和情感的硬核。造梦是建构以话语和故事为主体的武器,讲故事的方式与讲出的故事互为对方,重构了一个个时空的同时,又是一件件颇有战斗力的武器。在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故事本就是富有精神力量的武器。因此,小说将故事变成武器,其实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一个模拟。无论是主角的成长线路,还是一场又一场较量,甚至每个梦的建构,都带有鲜明的游戏风格。对游戏叙事的承接与发展,转化游戏叙事的某些经验,既应合梦的逻辑,又生成许多冲突。将直播这一形式作为叙述的视角和故事进程的重要窗口,看直播的观众是故事的第一接受者,又是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在参与故事叙述时又形成另一维度的故事。小说故事中有故事的设计,丰富了讲述路径,揭示人类生活和记忆的复杂性。直播这一形式,是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媒介的相处真实映射,活跃了讲述气氛,因与读者现实生活高度相似,产生了熟悉又陌生的爽感。这种多线路讲述既独立进行,又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新的讲述,显现了作者对于讲述本身的融合运用,又赋予讲述一定的寓意。造梦,为人们提供了可以重新来一次的可能,虚中有很实在的治愈作用。小说最具魅力之力是将我们的历史、传统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造梦的素材,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且生动的运用。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想象和再建构,将传说中的人神鬼怪和历史中的真实人物的本领,以及故事本身所含的精神力量演化为武器和生存手段,在未来改变了世界,拯救了人类。以与文化相适应的文笔提升语言品位,诗化细节,让我们看到作者对文化的热爱和熟稔。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再次得到张扬,并收获了新的生机。小说以中华文化为故事主场,对中华文化的再讲述,提高了作品的文化个性和文学品味,对于宣传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如何深度发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的讲述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以更加可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美誉度和接受度,都有很高的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