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向大海进军
地球是个“大水球”,站在水里顽强抬起头颅的五大洲陆地,只是几个拼命浮出水面求生的“岛屿”。
或许上苍也推崇“上善若水”,大笔一挥,为地球上的水陆“两个孩子”划分出不对称的财产份额,前者占71%,后者得29%。
上苍的财产分配霸气而且永久生效,谁都无权更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只能依此而确立本种族的生存范围、生存习惯划分自己的势力领地。即便如人类这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生性喜好争来夺去的生物,虽不断扩大并更改自己邦域的版图,却丝毫改变不了陆地和海洋三七开的份额比例,也抹不去二者早就固定的边界线。对于上苍来说,人类这点小把戏,犹如用枝条在水上写字,用翅膀在天空画画,用口哨扯慢风的脚步,都是些徒劳可笑的事。
但是,我无意中发现,人体与地球何等相似?。∷巧?,人体内的水居然也占全部体积和比重的70%!
不管是上苍的有意安排,还是凡间的偶然巧合,这种几乎完全相同的“生命构成比例”,使二者休戚相关、命运与共。
人类向水而居。
古中国起源于黄河;古巴比伦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古印度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古埃及起源于尼罗河。
在发掘地下水不便的时代,人类靠“明水”续命,也借水捕鱼捞虾,改善伙食。
人类向海而探。
辽阔的大海,既有丰富的资源,也是充满无限魅力的神秘地方,那些被一跳一跳、拍着巴掌的波涛唤醒、被诗与远方诱惑的人,当胸膛里的肺叶和海浪同频张开翅膀时,谁不想过海去看一看?
不管向水而居还是向海而探,仅凭人体自己的本事,都力所不及。于是,本文的“一号主角”——船,隆重登场亮相!
船是人类延长的腿,到达所要到达的地方。
船是一根缝针,把几块陆地和辽阔的海洋缝在一起。
船也是人类梦想的载体,装载着激情和浪漫,装载着爱情,装载着期盼和梦想,装载着物质财富,装载着江山社稷,甚至装载着人类和平……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便轰轰烈烈地掀起造船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了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曾派大将率领势不可当的楼船组成舰队,势如破竹地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又多次高调大规模巡行,乘船恣肆在内河穿梭或海上航行,展示皇威,安抚百姓,捍卫海疆。
令人震惊的是,这位缔造大秦帝国、称霸地球东方的王者,并没有沉浸在统一大业的安逸中,而是派徐福率大规模航船载五谷种子、数百青年男女跨越茫茫大海东渡,去寻找长生不老神药,给后人留下悬念迭起的神奇故事和美妙传说。
秦始皇当政时期,中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亦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通航罗马。
三国时期孙吴造船业尤为发达,当时孙吴所造军舰、商船,数量多、船体大,龙骨结构质量之高已至国际领先水准;繁荣的唐代造船数量、体积和质量再冲世界造船业高峰,在此不再赘述。
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由62艘有史以来最大的宝船、225艘后勤保障船以及27780名水手组成。宝船的载重可达3000吨,这是欧洲当时最大航船的10倍,令人惊叹!
从南宋到明初三百年间,中国人的海上活动影响深远,更像一个海权国家。范围东起日本,西达锡兰,北至黄海,南到爪哇海,中国商人控制了富庶的东亚的贸易,从热带陆地到南海都繁星般闪烁着华人聚居地。
中国人出海最早的是豪放、剽悍、敢于冒险的北方人。早在公元前8世纪,中国就已出现胆识惊人的船员,他们穿越山东到辽东的海峡,沿朝鲜半岛的海岸航行,来往于各岛屿之间。公元前710年,朝鲜发生饥荒,很多朝鲜人坐船来到今山东境内的鲁国和齐国购买粮食。
从遥远的从前,到遥远的今后,造船业兴盛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让我们轻轻转动一下地球仪,看看西半球吧。
公元15世纪,西班牙区区100万人口的小国,因为造船业异常发达,用船当切刀,“刀上”串上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宝物,横行地球,成为海上霸王,独领风骚200多年。
两个世纪后,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看准海上商机,建立了居全球首位的造船厂,为各个国家建造各种船只。彼时荷兰人口不足200万,但仅阿姆斯特丹一地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当时荷兰拥有全欧洲商船吨位的4/5,是英国的4-5倍,是法国的7倍。荷兰航运业十分发达,当时拥有的船舶和航运的各种商品比各国的总和还多。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从1628年起,荷兰用11年时间击败西班牙,替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荷兰曾经是世界经济强国和海上强国,“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
在同一个时刻,海上争霸暗流涌动,1624年,荷兰和西班牙殊死格斗烽烟正浓,法国悄悄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沿海建立起第一个贸易站,吹响了法国在非洲殖民的号角。这一支流开了个坏头,英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争相在世界多地开辟殖民地打个“样章”,这是后话。
在同一个时刻,英国并不为欧洲人所重视,默默被边缘化近千年,却因最早敲开工业革命大门,把建立海上殖民地大发横财摆上案头,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继而用“蒸汽机”削弱和蚕食“海上马车夫”荷兰的份额,保持海上称霸地位差不多四百年。
英国本土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但是依靠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和工业基础,曾经统治世界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殖民地,一度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当我们把目光沿西半球弧线转向东方中国,却令人大吃一惊:曾经领先世界10多个世纪的中国造船业,已经跌落谷底。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造船业鼎盛全球、遥遥领先的壮举竟成收官绝唱,在西班牙率大型船队纵横大洋,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图强向海,各国纷纷发展造船业,明代初期却逆世界潮流而退,朝廷竟然下令“片帆寸板不许下?!?,“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海禁后“村舍萧条,民多失业”。接着又颁布迁海令,强令闽、粤、苏、浙居民内迁2.5万米,“越界者立斩”。山东与辽宁之间的30余岛,被尽数荡平,而且每月搜捕一次,“如有一人一家在岛潜住,即擒拿到官照谋叛未行拟以重罪。如敢拒捕,许官兵登时格死勿论”。连云港的云台山,原为烟火两万家的繁盛之地,划为界外之后,被摧毁得“荡然一空”。
清代的海禁摧残变本加厉,还大规模强制沿海居民迁徙内地,“下令迁滨海50里内居民于内地,不许商舟渔船下?!薄?/span>
中国渔业和海上商贸断崖式下跌,国家税收和邻海民众双双重挫。在外国列强瞪大充血的蓝眼球,对东方大国垂涎三尺时,我们的海防遭受灾难性的打击,数百年置于撤哨断守的“空门”……
千余年前,中国唐朝大船长达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屡见不鲜。南宋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
英国学者李约瑟仔细研究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曾经拍案惊叹:“在世界古代造船史上,毫无疑问,中国是最优秀的造船国家。在公元1100年至1450年之间,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舰队,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匹敌!”
同样也是欧洲人,臭名昭著的传教士郭士立,在中英鸦片战争时鄙夷地讽刺道:“全中国1000条船,不堪我一艘兵舰一击!”
谁能想到,公元1797年(距第一次鸦片战争43年),清政府竟下令将沿海的战船“一律改小”,“每船水手不得超过20名”。这些愚蠢的“国策”导致中国造船业大举萎缩,致使中国的水师“仅能近海巡查,不能放洋远出”。为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碎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中国人承受百年屈辱埋下伏笔。
海洋这片“蓝色家园”是人类生命活力的延续,亲海则兴,疏海则衰。
2500年前,西半球的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换个说法,谁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来。
同一时代,东半球的中国圣人孔子也有过浪漫的感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意思是,如果自己的主张行不通,就乘个木排到海上漂流去,去做天涯海角的隐士。
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震惊世界并影响至今,他的话更为直接:“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span>
大国争霸的世界近代史昭示,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可能取决于海上。
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同样的原因,每当世界发生?;?,美国总统问询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造船业的发展让因海洋而隔离开的各个大陆牵手,相当于用移动的桥,把五大洲连接在一起,打通封闭环节,推动了世界大市场的形成。
遥想六个世纪前的明朝,中国造船业领先世界,经过六个世纪漫长的磨难、苦苦挣扎与打拼,而今,中国造船业再次领先全球!
公元2014年是个分水岭,世界造船结构产生史诗级变革,时隔500多年,中国重新夺回造船产能、产量和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一,并以稳定发展的态势与世界同行拉开距离,坐牢头把交椅。
韩国媒体《现代经济》公布,按DWT计算,2023年中国船舶建造量、新接订单量和订单积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
2017年元旦刚过,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就载文这样描述中国的造船能力:“中国从1980年承接2.7万吨散货船(大连造船厂制造)的破冰之举,到1999年承接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大连造船厂制造)的初露锋芒;从在世界造船史上名不见经传,到三大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优势;从5艘航天远洋测量船纵横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仅仅用了30年时间。毋庸置疑,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如果需要,以中国目前的造船能力,一年之内就可以建造一支海上舰队,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四艘航母?!?/span>
回望世界大国崛起历程,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造船业则是当之无愧的“综合工业之冠”,而航空母舰堪称“舰船之王”。
一条大船就是一座流动的城市,一艘航母就是一个移动的国家。当今世界造船业的激烈竞争,既有科技竞争,亦有军事竞争,更有资源竞争,还有海权竞争,背后是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和博弈!
从某个视角上看,爱好和平的中国能否在上述竞争中展现优势,造船的数量与质量两项指标是双翼。而造船厂,则是长出双翼的母体。
那么,如何母强子壮、振翅高飞?
让我们再到东半球去看看。
在中国东北,在东经121.61、北纬38.94的交会点上,中国造船业国家队主力战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像别在地球腰间的一颗光芒闪耀的明珠,一再吸引全世界造船高手的目光。
辽东半岛伸向茫茫大海,宛如猛虎口中的一颗利齿。就在靠近这颗利齿尖端的部位,大自然的巨钳将它在东西两边各掰掉一块,形成对称的两个“半月禅杖”。西边是牵手渤海的金州湾,东边是委身黄海怀抱的大连湾。驰名于世的“百年大船”,以蓬勃挺拔的青春英姿,壮硕地屹立在大连湾的南岸。
这里曾创造共和国造船史上90多个“第一”;这里是“海军舰艇的摇篮”,800多艘军舰从这里诞生,保卫蓝色国土、维护世界和平;这里还被誉为“劳模的摇篮”,一代代坚韧不拔、勇于进取、敢于打硬仗的造船职工接力奋斗,用青春、汗水、出色的技能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共同垒筑中国造船业的宏伟大厦!
2012年9月25日10时许,阳光明丽,风平浪静。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悬挂满旗,威风凛凛地停泊在大连造船码头,正式交付中国海军。
2019年12月17日,海南三亚海风轻吹,白浪欢腾。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三亚某海军基地军港交付中国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这是“大船”人的荣耀,也是中国人的荣耀!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是载入世界造船史的一首壮丽的史诗!
独立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无疑是跻身造船强国实力的标志,也是挺直腰杆、展现世界大国地位的象征,更是掀开捍卫蓝色国土新篇章、提升保卫世界和平能力的里程碑式的杰作!
她凝聚着中国智慧,汇聚着中国力量,浓缩着中国梦想,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这是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后中华民族的又一惊世之作,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荣耀,镌刻在了浩瀚辽阔的大海之上,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成为写在世界造船史上的伟大史诗!
大连造船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90多个第一,为人民海军建造了近50个型号、800多艘舰船。我要告诉读者的是,切不可因此“小看”“大船”人生产的“民船”——
往昔90多个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早就“翻篇”,现在,截至我采访的2023年12月,仅在民船制造上,“大船”人仍在接连创造奇迹,续写成排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中国第一艘出口船,中国第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国第一艘万箱船,全球首艘M350型FPSO,全球首艘30万吨风帆VLCC船,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全球最先进的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
我和读者朋友一样特别好奇,在知识爆炸时代,每分每秒都有“黑科技”诞生,绝招、怪招、狠招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科学和技能竞争的激烈程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那么,历史的机遇为什么一再选择“大船”?幸运的彩球为什么总是砸在“大船”人的头上?为什么他们在身处绝境的时候,总能摆脱困境、逆势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