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г汉妥邮形牧ㄗ餍┬斓摹安ト鑫难У闹肿印难д樟辽睢す娲蠼蔡谩被疃?/span>辽宁师范大学?;г嚎?。著名作家彭学明以《好作品是怎样炼成的》为题作了精彩讲座。
彭学明,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年度“中国好书”、《人民文学》奖、中国国家图书奖等奖项。主要代表作有轰动全国、畅销300多万册的长篇纪实散文《娘》、长篇小说《爹》及散文集《我的湘西》《祖先歌舞》和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等。
彭学明的讲座主要围绕“要有千锤百炼的语言修辞之奇美”“要有千姿百态的人物塑造之奇彩”两点来谈“好作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讲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生动举例、鞭辟入里,每每以当代优秀作家作品及他自己的作品为例进行细致讲解,使大家深受启发。讲座结束后,作家现场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孙惠芬,庄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世广,?;г?/span>党委书记安化春,校长张守波等,以及庄河市文联、作协领导及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大讲堂。
这次讲座让庄河作家、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以下为庄河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听后感想摘编:
周美华(庄河市作协主席):彭老师提及孙惠芬,强调其创作始终扎根辽南乡土,还有湘西沈从文、北京老舍、山东高密莫言、陕西商洛贾平凹等,这些作家的作品因地域特色鲜明而拥有独特的辨识度,说明文学创作需要创作者扎根生活,找到自己的“文学根据地”。彭学明在讲座中深情朗读了《歇马山庄》《草木志》《娘》《爹》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他认为《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以细腻笔触描绘乡村女性生活与情感,老藤《草木志》以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反映时代问题与思考,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娘》这部作品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娘”、什么是“孝”、什么是文学形象魅力;《爹》重释了父亲在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中的重要意义,是宏阔的湘西父辈史诗。彭老师通过对多部作品精彩部分诵读,说明好文章要寄托作者的感情,表达世俗味、烟火味、人情味,展现人性、人道、人情的光辉。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将应用到创作中,提升写作高度。
赵克豪(庄河作协会员;《庄河记忆》编委;地方历史研究者):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有幸聆听了彭学明先生的讲座,如沐春风,收获颇丰。他说好作品首先好在语言,强调语言的千锤百炼,以《娘》中“母亲佝偻的脊背是弯下的岁月”和《爹》中“父亲的手掌像皲裂的老树皮”等金句为例,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揭示文学语言的锻造本质,既展现语感之美,又传递人性温度。
彭先生进一步指出,文学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需要创作者扎根生活,找到自己的“文学根据地”,譬如湘西之于沈从文,要架起“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的桥梁,写作一定要沉下心来,坚持“三真”:即真情产生感动,真诚产生高贵,真实产生力量。这些深刻的文学与生活的辩证思维我第一次听到,使我醍醐灌顶,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彭先生的讲座,不仅让我领略了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更让我明白了,写作并非遥不可及,它源于生活,源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用情书写人生,就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孙振芳(庄河市作协会员):彭学明讲语言是第一形象,是带着情感和温度的。质朴如诗的语言能直入读者心里,有画面感和言外之音,能让读者在想象中与文字产生共振。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通过音容笑貌的描写,彰显性格,流露真情实感。彭学明诵读并讲解的那些精彩美文片段,能精准地捕捉到时代信息、人间的烟火、民族精神的镜像。他说即便是生活随笔也能写出诗的意境,从刻画人物的心理描写里,能悟出人性的真谛;从每首抒情诗里,感悟到更多人生哲理。作品的理念首先是关注到政治,然后才是创作的艺术。
李子豪(庄河市作家协会海华学院文学社社长):彭老师讲座让我深受启发。一部好的作品,往往需要语言,意境以及人生经历的融合,融合之后再萃取其精,杂糅进真切情感,而后经反复推敲锻炼,方为上品佳作。彭老师的讲座是真切的,是真诚的,是真爱的。他爱恋着他曾生活的故土,爱恋着他的父母,爱恋着他的文学工作。
许家硕(庄河市作协会员):“土地是文字的胎盘,脐带剪断了,血脉还在汩汩流淌?!迸硌骼鲜Φ拇醋骼砟钣胪恋厣钌罱岷显谝黄?,他拒绝体式化地学习文学理论,而是倡导作家们脚踏实地地去写,同我听过许多作家的建议一样,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作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率先打动了自己,作品才会继而打动所有人。他深深强调中国文字的美,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作品的语言一定要考究,只有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审美,才会写出更好的、足以影响世道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