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研讨会在朝阳县召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创作联络部  时间: 2025-06-23

?

  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学的传承与创新发展,6月20日,省作协在朝阳县尚志乡召开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研讨会。朝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景菲致辞,20名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代表作家、多位省内文学评论家参加会议,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文军主持会议。

  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研讨会在朝阳县尚志乡召开,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系统研究这一群体的创作成果、艺术特色及社会影响,深入挖掘作家群在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时代价值,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学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激发基层文学创作活力。

  小凌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气候”

  小凌河,流淌在朝阳大地上的母亲河,全长213.7千米,朝阳县境内从东南部9个乡镇经过,流长118千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凌河流域涌现出一批扎根乡土、笔耕不辍的农民作家,他们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现象。代表性作家有李铭、娜仁琪琪格、秦朝晖、魏泽先、梁鼐、周莲珊、于香菊、李广智、朱振山、苏笑嫣、北君、陈雨飞等近20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8人,省作协会员46人,市县作协会员100余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已然成为辽宁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的一道靓丽景观,为新大众文艺的繁荣和素人写作的兴起提供了宝贵经验。

  “每天早上4点多我要去地里干活,吃完晚饭后又投入文学的世界。43年来我游走于读书、创作和种地之间,如果说种地是为了温饱,那么写作就是精神的寄托。这些年来,我创作出版的图书有40多本。”农民作家周莲珊说。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凌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学繁荣,红色记忆深远,文学社团活跃,为农民作家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1985年,赵清余老师在尚志红军学校创办了“小荷文学社”,编印《小禾》,“当时《小禾》是半月一期的8开作文报,学生自筹一张白纸,印作文之后,再发回去?!薄缎『獭反涌贪逵陀〉饺缃竦牟噬∷ⅲ?0年来在一代代老师的传承接力下,出版了318期,为无数孩子撒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了最初的文学梦想。

  作家李铭说,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是一条河和一群人的故事,他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在老爷岭岭北,有家中医诊所,大夫叫李永年,行医务农间隙笔耕不辍,以文会友,我们这些热爱创作的农民写作者,都端过他家的饭碗。记得那年他申请加入省作协的时候,资料是我帮着整理的,当辽宁作家网公布新会员名单时,我在李永年家见证了他的幸福和喜悦。几年后,老人离世,他的墓地就在凤凰山下,一条凌河水在不远处缓缓流淌,墓碑上面赫然写着‘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几个大字。这是我见过最有情感的墓碑?!?/span>

  “文二代”耳濡目染延续文脉

  “记得在2001年,有十多位农民来我家开改稿会,我爸和他们在炕上围坐聊得热烈,我妈和婶子们在外屋做饭,那次改稿会一连开了好几天?!背羰形牧敝飨职匾淦鸬蹦暝谒抑械某【坝淘谘矍?,她说,这次农家院里的文学活动对她走向创作之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她说,“这片土地有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有一群甘为别人作嫁衣的人,是一方充满魅力的热土?!?/span>

  作为“文二代”,秦灵静说,“我的文学之路,始于我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对小凌河川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温情与诗意。小的时候,不理解老爸为什么提起小凌河,那么自豪,那么眉飞色舞。现在我理解了,这片土地的文学是原始的、厚重的、沉稳的,更是兼备文化深度与文脉亮度的。今后我也立志成为一名乡土作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span>

  羊山镇实验中学教师邹本峰谈到他的文学之路说,“我要感谢小凌河流域的三位作家:朝阳县作家商志福的诗歌让我看到了文学之美;魏泽先的散文让我感受到乡土文学的朴素,它引领我进入了文学的大门;秦朝晖的作品像陈年老酒,初品微辣,而后浑身暖和,沁人心脾,受其影响,我的作品也增加了锋芒。如果把小凌河流域作家比喻成群星灿烂,我一定是最小的一颗,但我也有米粒一样的光芒,继续照亮他人,特别是我的学生们?!?/span>

  在乡村召开“接地气”的文学研讨会

  “捧着一本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小凌河畔与农民作家座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接地气的研讨会。”沈阳师范大学胡玉伟教授提出“流域文学”的观点,“品读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作品,我有个深切的感受,即这些作者是站在本土的文化立场,讲述小凌河的历史和现实及至未来,这是东北作家标志性的文化精神的回归。辽宁的辽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都是文化厚土和精神策源地,我们深挖小凌河流域文化的内涵精神,打造辽宁标识性文学品牌、新文旅产业的生长点,都是可能的?!?/span>

  从朝阳走出去的青年评论家何家欢说,“辽西的自然风物、历史文化、乡土风情构成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的创作底色,从而又生成了各种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和叙事样态,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学书写,构成了作家群蓬勃的创作气象和地域特色。”

  东北大学教授周荣表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人员都来自农村基层,二是属于业余或半业余写作,三是文学活动多样化,除了个体写作,还有坚持四十年的文学社、改稿会、免费文学辅导等多种形式。文学已经融入小凌河流域的乡村日常生活中,成为重要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文学景观重构了“文学生活”在当下的意义,是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

  为辽宁文学事业提供了鲜活范本

  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充分肯定了朝阳市、县作协对本地农民作家的长期扶持和关注,他表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为辽宁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鲜活范本,这次在乡镇为农民作家召开专题研讨会本身就具有示范性,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后省作协会将更多的优质文学资源延伸向基层。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意义在于五点:一是关注农民作家创作群体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体现,这些农民作家不离乡、不离土“在地性”创作,表达出的情感、意趣、认知都是最本质的。二是这一群体性创作是新时代新大众文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农民作家群具有相似之处,此时召开专项研讨恰逢其时。三是这些作品通过作者的反思和静态的描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忠实地呈现,对新时代山乡巨变进行了记录和歌颂。四是农民作家的创作是对深爱着的土地的回报,更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后享受精神层面的富足,为生活增添诗意。五是通过农民作家的创作呈现了本土文化的样貌,这些文学作品承载了时代、民族、区位、环境等多重元素。

  周景雷对加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下一步创作提出四点期待:一是各级的作协组织、评论家要对这个群体加强“特色”指导,要专注乡村,专注小凌河流域,开拓创新,丰富创作主题,打造地域性特色。二是希望作家的视野放得更宽、更远,红山文化、三燕文化、民族文化等都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的来源,文学要成为文化的载体。三是要提升文化原创力,从现象中提炼内在的更本质的内核,通过文学形象表现出来。四是要加强青年作家培养,让小凌河流域成为孕育作家的沃土,代代相承。

  参加会议的还有朝阳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文辉,朝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郑文革,尚志乡乡长徐健。研讨会期间,省作协一行到农民作家周莲珊家调研,并参观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作品展,了解了小荷文学社文学交流阵地《小禾》的相关情况。(周晓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