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始终葆有对原创的尊重与敬畏
——从文学“鉴抄”争议谈起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9日 第 20 版) | 作者:陈 漱  时间: 2025-07-29

?  不能以“模仿”“化用”“借鉴”为由,将创造的可能性拱手让出,将文学的未来拱手让出


  近来,一场文学“鉴抄”争议持续发酵。有读书博主通过晒对比图的方式,接连指出多名青年作家作品与他人作品存在相似之处。小到一个比喻,大到一个段落,这些相似究竟是“异曲同工”是“过度借鉴”还是“剽窃抄袭”?模仿与抄袭的界限在哪里?过“句子查重”关对文学来说是底线要求,还是过度约束?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热议的“风眼”在于,如果连一向被视为富有创造力的文学,都能以化用、拼凑甚至复制、粘贴的形式出现,那么,原创的生命力何以保障?

  原创,是文学跟读者签订的郑重承诺,也是文学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文学都被视作文化原创的源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需要作者有生活,有体悟,能无中生有地搭建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需要作者有思考,有提炼,能敏锐感知人间冷暖,准确击中时代心灵;文学还是一门语言的魔法,“写出独特的这一个”“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这是许多作家终其一生的追求??此贫莱龌痰谋澈?,往往是风格的厚积薄发,是技艺的苦心经营。

  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倘若句子可以复制、段落可以粘贴,那只能说明行文本身是模棱两可、充满陈词滥调的;倘若修辞可以挪用、风格可以混搭,那只能说明整部作品是松散零落、不成一体的。

  进一步说,作品形态也是创作态度的一种反映。一些青年作者生活经验不足,创作依赖二手信息,容易跌入从文本到文本的陷阱,囿于语词的迷宫,一下笔就是似曾相识的腔调?;褂幸恍┬醋髡呤芄那?,作品贪多,发表求快,没有耐心充分打磨文本,没有恒心锚定自身风格。更有甚者,把别人的创造成果改头换面、嫁接抄袭,无视文学本应是求真的艺术,将真诚与敬畏抛之脑后。

  这次文学“鉴抄”争议,可以视作读者意见的一种反馈。它表明,失去原创,也将失去读者对文学的信任。创作态度真不真诚,文本创新有没有含金量,决定了读者买不买账,文学有没有市场。如果“相似”越来越多,原创越来越稀薄,就不能怪读者离文学而去。从最近一些文学刊物的回应可以看到,加大来稿查重力度,尊重原创、打破文学圈子化,对新人有公心、对好作品有耐心,形成这样的共识对文学健康发展来说尤为必要。

  如今,网络文学中类型元素共享的融梗式写作、数据库写作已经常见,“融汇”百家之长的人工智能写作、人机共创写作也已出现,文学原创本身就在经受考验。在这样的时刻,更不能以“模仿”“化用”“借鉴”为由,将创造的可能性拱手让出,将文学的未来拱手让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