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我回家乡岫岩参加了一场婚礼,隆重而又内敛,喜庆而不浮华,跟别的婚礼大同小异。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倒是这场婚礼的东家略哥,从他跟嫂夫人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化不开的笑意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儿媳和亲家(当然也对这场婚事)相当满意。正如略哥所言:儿子大婚,人生大事方才一一落定。作为相交多年的兄弟,我笃定这正是略哥发自肺腑的心声。略哥为他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女孩品貌、学历、工作、家境……都要考虑周全。虽说不能太苛刻,但对儿子处的第一个女朋友,两口子不出一个月就毫不留情的棒打鸳鸯。俗话说买房看房梁,娶媳妇儿看丈母娘。那个女孩的父亲是个酒鬼,好饮而量浅,每天都差不多泡在酒瓶子里,醉了就耍酒疯,更有一次滚了楼梯摔断了腿,在医院将养了几个月。女孩的妈妈则嗜赌如命,每天跟人耗在棋牌室里打麻将,基本上白天晚上各一场,风雨不误。女方家的奇葩之处不仅于此,经过探访得知,女孩的一个姑姑,还有一个叔叔都离婚了。女孩的姨父则是略哥和我在工作中共同的熟人老何。对老何我们别的不了解,就知道这是个见好处就上、见困难就让、干活时溜边打蹭、对人对事斤斤计较的家伙。略嫂忿忿不平:就这样人家的闺女,咱儿子宁愿打光棍也决不能娶回家!
我为这样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点赞!
时间如果回溯二十六年,那是在1991年,我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我和我媳妇儿刚刚相识。我们也遭遇了双方亲朋好友的多次明察暗访。我出身寒门,家境清苦,父母双亲仅靠勤劳的两双手,砍大柴、劈条石、出力工、养猪驴、莳弄庄稼,起早贪黑,口挪肚攒,成功供养了大哥和我两个大学生,这在周遭的十里八村传为佳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毕业后在城里参加了工作,单位效益和前景显然不错。在他们看来,这样老实勤奋的的人是靠谱的。在我媳妇儿那边,她父亲是个退休多年的商业职工,母亲则操持着家务,虽儿女众多,但其他兄姊皆成家立业,家境较好。最重要的是来自她家邻居的反馈,左邻右舍都说这家人与邻为善,多少年下来从不掺和家长里短的琐事,也从未跟街坊们吵过架红过脸。这是个殷实本分的好人家,这是个善良大气的好姑娘。我心里说,就她了。
事实证明,我们的眼光都不赖。我结婚时就一直跟岳父同住(岳母已于婚礼前去世),几年后,扎根省城的大哥就把爸妈接来岫岩城里安家,这样,照顾两家三个老人的重担基本落在我媳妇儿柔弱的肩上。我爸爸得过脑梗,我妈多年伤病在身,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家里有个大事小情,就给媳妇儿打电话,媳妇儿一接到电话,马上到位,里里外外张罗忙活。我妈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多次说过,就我这体格,活不过你姥姥啊。我姥是在57岁那年得肺气肿去世的,而我妈如今已经过了81岁的生日。我妈逢人就夸老媳妇儿是如何尽孝的??凸鄣厮担蟾绱笊┰谑〕牵礁鼋憬阍谙缦?,总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时候,我们住得近,多出力照顾老人,那是责无旁贷的。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特别是我调到鞍山工作的这十多年以来,基本上都是媳妇儿一个人在战斗。媳妇儿,你辛苦了!
我媳妇儿的辛苦更体现在照顾岳父上。随着岳父年事已高,媳妇儿辞掉了收入稳定的工作,就为了安排好老父亲的饮食起居,让他度过一个祥和幸福的晚年。现在,岳父虽已是102岁的高寿老人,但他更像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孩童。照顾这样一个老小孩,付出的辛苦与精力可想而知。周围的朋友们都说,如果没有我媳妇儿的悉心照料,老爷子可能活不到这么大岁数。按说也不能这样下结论,孝敬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确切地说,在我岳父安享晚年、延年益寿的功劳簿上,我媳妇儿理应给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谈论家风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父慈子孝?兄睦邻和?勤俭持家?耕读传家?……我曾经有过一个梦想,就是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盖几间房子。房前屋后有菜园果园,再养一些鸡鸭鹅狗猫。院里要辟一个木工房,安置我的锛凿斧锯和墨斗,等我退休之后就当个木匠。当然还要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这可能就是浸润在我们每一个人骨骼和血液里的那种晴耕雨读的遗风吧?
我忽然想起数年前另一场简朴热闹的乡下婚礼,那是我大外甥女的婚礼。娘亲舅大,我作为娘家客的代表致辞。除了祝福,我大概说了三层意思:一是好好过日子,二是孝敬双方父母,三是教育好孩子。而今,我们的长辈尚在却已逐渐衰老,晚辈已经陆续长大成人。这些孩子们的青少年时代面对的与我们的当年显著不同,我们的国家、社会,发展变化得太快了。但我们从家族中,从老祖宗那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丢。这叫坚守。
是的,今天我们谈论家风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谈论点什么呢?别再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从自己的小家做起,竖不攀,横不比,老老实实抓自己吧。把那些父辈留下来的东西挑拣归拢一下,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好的要发扬,坏的就摈弃。是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