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农历正月初八,六十六岁的爷爷因病离开了我们。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远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赶来悼念送别?;褂腥嗬锫返娜嗽兜蓝?。送别时,小山村的村道上差不多上千人在驻足徘徊、低声叹息、默默送别。我家的人脉,在爷爷去世时得到了最好的认证。其后很多年,依然成为小山村人们谈论的话题。
送走爷爷后,我问父亲:“爷爷去世,为什么这么多人来送行?”
父亲告诉我:“你爷爷人缘特殊好,给我们带出了特别好的家风。”
我说:“爷爷是老中医,治好好多人的病,人缘自然就好呗。”
父亲说:“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老人家医德好,仁义。”我明白了爷爷为什么人缘这么好。但是没有明白爷爷为何这样讲仁义,就又问父亲。
父亲说,最让爷爷医德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一次事件。解放前,本溪、辽阳一带有一伙土匪,土匪头目叫于子芳。他们四处流窜,打家劫舍,强抢民女,抢劫耕牛。被国民党军队收编为第五保安旅后,他们欺负老百姓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就是这样一支土匪队伍,却要找我爷爷给他们做所谓的“随军医生”。给土匪做医生,有什么脸面见祖宗?爷爷一面与土匪周旋、躲藏,一面秘密行医治病。一次,一名土匪“营长”到辽阳甜水大腰岭一郭姓人家与女人“野宿”,透露了土匪要在八月十五抓我爷爷强迫他做“军医”秘密。郭家人把这个消息捎给爷爷。爷爷一连躲避了几个月,才把这件事躲了过去。
从此,爷爷给穷人家治病不收一毛钱,给富人家治病也总是赏多少收多少,从来不从他嘴里开价要钱。一次,他被请到岫岩治病。听说患者的邻居家刚刚遭受火灾,家里房子、粮食、衣服全被烧光了。爷爷把在岫岩治病的钱全部捐给了那家。爷爷总是和我我们讲:“做人不要光想着自己,要尽量帮助别人,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如果人都只顾自己,我早就被抓当了土匪,早就没命了。”
从此,尽量帮助别人,解救别人,就成了我们家的自觉习惯,成了我们的家风。而我父亲则把这种家风发扬到极致。
解放了,经历了土改和人民公社化,父亲很年轻就做了村干部。1960年,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8月初,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天夜晚,人们在睡梦里听到了山石崩裂声,洪水呼啸声。父亲慌忙下地,屋里已经涌进末膝高的洪水。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附近第四生产队的40多头大牲畜都在兰河边的一个牲畜圈棚里?;褂蟹拍猎崩狭跻膊恢涝跹?。如果不及时把圈棚门打开,这些大牲畜不能及时分散逃出,随时就会被汹涌的兰河洪水冲跑,那刚刚建立不久的生产队损失就大了。想到这里,他拿起一个玻璃罩油灯,光着脚大步向院外跑去。院外有一条水沟,此时山洪已经涨到沟沿上边,已经无法蹚水越过。他看到沟旁有一棵先前砍倒的大碗粗的树干,就努力把树干横在河沟上面,然后爬着越过河沟。疙疙瘩瘩的路石已经把父亲的脚底硌出血泡,父亲全然不顾,直奔河边牲畜圈棚。圈棚旁是看守牲畜的临时窝棚,放牧员老刘就住在窝棚里。老刘已经被眼前的洪水吓傻了,他正在那里哭,他怕自己赶不出牲畜,如果牲畜淹死了,他就会被抓进监狱。他更怕进圈棚里,洪水随时把他淹死。
父亲一把抓住老刘。“快!咱们俩手拉手一块进去!”老刘看到父亲,像遇到救星,也不再犹豫,和父亲一起打开圈棚门。牲畜圈棚位置比河沿低,已经涌进没腰深的洪水,而且逐渐长高。父亲和老刘用两手拍打牲畜后背,大声哄赶着。牲畜似乎也知道洪水来临,在父亲二人哄赶下纷纷向圈门外河岸处跑出,跑到河岸上面的玉米地里。
老刘不解地问:“让它们进苞米地?”
父亲说:“就损失点苞米吧。总比它们都淹死强。”
解救了牲畜,父亲拉着老刘的手:“不能回家,咱俩得去看看河嘴子高兴宇家吧!”
高兴宇家正在收拾东西,父亲赶到后,大声说:“别收拾了,赶快走吧!”高家还在犹豫,父亲连拽带推,把一家赶走。刚刚离开高家一百米远,洪水把高家的房子冲倒了。
这次洪水中,父亲和老刘一共解救高兴宇一家六口人,四十多头牲畜。
上世纪70年代,辽阳东部山区农民经常缺粮挨饿。我们一家七口人五个男孩子,都在长身体阶段,特别能吃。到农历六月,就开始没有粮食吃。农历七月的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知道我家又没有粮食了,就冒雨从另一个山沟给我家背来10来斤高粱米。我家有几天没有吃到一粒米了,见到有高粱米,都眼巴巴看着,心里在感激着这个浑身湿漉漉的人。那个人走后,我们以为母亲可以给我们煮饭吃了。谁知父亲把这些米分成三份,让大哥、二哥和我分别给“赵瘸子”、“张黑子”、“二哑巴”送去,自己家只留一小碗米。
晚上,我们吃着这一碗米煮成的稀粥,那粥稀得能数出米粒来。我们又只好吃母亲采煮的苣荬菜团子,我们嘴里吃着苦菜团子,心里在埋怨父亲。
文革后期,有人诬告父亲,要造父亲的反。绝大多数群众都站出来为父亲证清白。这时我们这才明白,父亲与这些父老乡亲扯着骨头连着筋。
1972年11月,父亲在去世前把我们兄弟几个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家里很穷,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只是希望你们把爷爷传下来的家风传下去。你们若是能把这个传家宝发扬好,家业就会兴旺。”对于父亲的临终遗言,我们都有深刻的感受: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许多政治运动,父亲因为当村干部多次挨整。但是都因为受到乡亲们的保护转危为安。
1973年4月,我参加了教育工作。后来调到县里。我无论转换几个工作单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家里生活条件怎么样,都秉持祖父、父亲的遗风:遇事多考虑别人,工作、生活多帮助别人。1983年,我们地区教育系统第一次晋级工资。我因为是教学骨干,又刚刚被提拔为学校教导副主任,选为县政协委员,论积分我排在第一位?;褂辛矫昙徒洗蟮慕淌兜囊蟊冉锨苛遥腔峙旁谖业暮竺?。在学校正式公布后,我说:“我自愿把自己的名额让出来。我让出来是因为我还年轻,两位老师今后的机会没有我多。并不是我自认不够。”两位老教师都很诧异,想不到我会在晋级问题上这样高风亮节。当第二次工资晋级的时候,我依然根本没有在意,但是全体教师纷纷表态:这次务必该轮到韩老师了。
在生活中这种先人后己、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很多。这默默地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儿子。无论是在天津大学,还是在米兰理工大学,他都是自觉地秉持我们的特有家风。在意大利米兰,一位女学友意外丢失了护照、证件、钱包,儿子主动热情地出面帮助她,使她度过了短暂的困难。他们二人因此结缘,回国后结为恩爱夫妻。
现在,儿子的孩子即将呱呱坠地。我相信,有我家几代人的基因,有我儿孙的日常影响和熏陶,我们的后代会把这种美好的家风一代代的传下去,直到永远。
我们家几代人秉持先人后己、帮助别人的家风的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先人后己、帮助别人,是一种品质。它把阳光和温暖带给他人,传给社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和谐。
先人后己、帮助别人是一种胸怀。它告诉人们胸怀要宽阔,做人不仅仅想到自己,更多的是要装下别人。只有处处为人,才能实现正当的人生价值。
先人后己、帮助别人是一种智慧。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有一种报恩、回馈之心。终有一天,他会找到机会来回馈你,你也可能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战胜任何困难。你会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享受美好的人性互动,享受人间的大爱。
当我们的家庭把这种品质、胸怀和智慧作为一种家风,它就变成一条健康的纽带。这条纽带把你的家庭与他人的家庭紧密连接起来,把你的家庭与社会紧密连接起来,就将你的家庭中美好的品质、胸怀、智慧,输送到每一个家庭,输送到全社会。
当每个家庭都具有这条健康的纽带的时候,我们距离那种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温馨和谐的理想社会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