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周兴华:品读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4-08-06
  据说,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妻感情非常好。两个人都喜欢文学,李清照每有新作,赵明诚先睹为快,多有赞许。李清照对丈夫的金石艺术造诣,也很推崇??墒奔涑ち?,赵明诚渐渐生出了一些别种想法,开始对自己的词作有些偏爱,并以为和李清照也不差啥。于是,他把自己写的东西掺和到妻子的作品里,请来朋友鉴赏。客人当着赵的面,把他写的作品挑了出来,认为是比较差的。由此,赵明诚再不与妻子攀比了,似乎有些服气:技不如人。
  这桩文坛轶事,其实就是对作品的一种品评,是一种无言的品评。这就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原初状态。其实,在我国古代,对作品的品评,几乎随处可见,且出了许多专著。钟嵘的《诗品》,就是专门品评诗歌艺术的。这个“品”字可以说是大有讲究的?!断执河锎实洹酚泻眉父鼋馐?,其中之一是“动词”,辨别好坏:品评。具体举例中又有“品读”:仔细阅读、品味??蠢?,我们的前人早就懂得文学批评,有些人甚至把文学批评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用心去做。批评离不开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鉴别。具体到不同读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眼光。
  如此看来,开展文学批评,就要依靠读者,就要保持与读者的对话与沟通。自然,专门从事文学批评的评论家也是读者,所以,首先要搞好与评论家的关系。作家与评论家当然不是厨师与食客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作家与评论家之间关系搞好了,会对促进文艺生态的良性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著名作家陈忠实认为,作家和评论家“不打不相识,不交不相识,谁也离不开谁,是最好的朋友。”作家的存在是离不开作品的,作家要用作品来说话。评论家往往会以独到的见解来解读作品,这对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知音”,试想,如果一部作品出来,缺少指指点点,缺少中肯的批评,那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都是莫大损失。在一个时期里,以胡采先生为代表的陕西批评家和作家之间所形成的友谊,在当代文坛一直被传为佳话。
  这让人想起80年代。那个时候,创作活跃,新作迭出,批评也不甘示弱。批评家季红真写的《文明与愚昧的矛盾——新时期文学的基本主题》,令人刮目相看。雷达所写的批评文字,颇有见地,如他所写的关于短篇小说《麦客父子》的评论,至今还有不少人记得??固致凼谴俳涣?,扩大影响的一种方法,至今记得80年代对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讨论,在读者中间引起强烈反响。这些评论和讨论,都是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而对作品做出的一种“品评”。这些文章不仅语言明白晓畅,说理也透彻感人,读起来很容易焕发人们的艺术感觉。
  这说明,文学批评要切实开展起来,就要立足于认真读书,深入阅读,方能找到品评作品的路径。要把立足点、关注点放到读者的需求上来。只有读者参与了,才能使文学作品在更大范围里去吸引人、说服人。这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的目标。让那些滋润心灵的文字,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真正走向读者。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