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世界
人类是智慧的,智慧的人类创造了核电,人类在享受绿色能源的同时,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红沿河是幸运的,东北第一座核电站和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就诞生在这里。
核电与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等一样,都是造福于人类的。而核电的出现更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不用担心能源的枯竭,不用担心太阳能发电的高成本……
虽然美国是当今世界核电机组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世界第一个核电站的产生并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前苏联。1954年世界首座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装机容量为5000瓦。由于核电在环保等方面突出的优势,世界许多国家选择了核电。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拥有或者正在建设核电站。包括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包括巴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球共有437台核电机组在运行中,总装机容量达3.71亿千瓦,占全球电力供应16%。
美国的核电机组居世界之首,达104台,核发电占全国发电量19.6%;
法国是核电发电占比最高的国家,占比达74.1%,法国核电不但供应本国,还出口欧洲其他国家。
而在我国,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也早已意识到核能源的重要性。
早在1955年1月,毛泽东主席就亲自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请资深原子能专家座谈我国开发核能事业的有关问题。其间,中央领导特别肯定了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对我国发展原子能的前景分析,以及如何和平开发原子能的报告。
在会议用餐时,毛主席还兴致勃勃举杯祝酒,他对科学家们说:“我们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随后,我国首部《原子能计划12年大纲》拟定:“用原子能发电是能源发展的新纪元,具有远大前途。”明确提出了我国应用原子能发电的设想。由此,开始了我国对核能开发的探索实践。
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研究,1984年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成功并网发电。之后,陆续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建成发电。而中国在建核电站,包括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共有12个正在建设中。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国家就已开始勘探考查,在辽宁区域内,十几个地址中,红沿河地理状况是最为理想的一个,但1994年,由于当时国家核电规划调整,将辽宁红沿河的建设移到江苏连云港,就是现在的江苏田湾核电站。
岁月更叠,青山依旧。
根据国家核电规划,红沿河核电项目,终于破茧而出。2006年8月22日,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成立了。
红沿河核电站,是由中广核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三家按45:45:10的股份共同出资建设。从这一刻起,红沿河公司也就担负起了这个庞大核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责任。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于2007年8月18日正式开工。2008年,在全国人大会上,红沿河核电站的开工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伟大工程一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与大连直接相关的事件第一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
到2009年8月15日,4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这标志着红沿河一期工程的4台机组全部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首次一次批准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ㄉ璧暮说缦钅?;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一期4台机组总投资535亿元。
红沿河核电站,是地理条件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核安全
人们在享受核电的同时,但对核电是陌生的,特别是日本福岛发生核泄露事故后,人们对核发电又多了一层疑惑。核安全已是世界与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所以,红沿河核电站在建厂之初,就把核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进入核电站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前的就是一个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一直强调,“安全和质量,是公司两项最基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这两项工作做好了,红沿河核电建设才能向更高标准推进。”
也正因如此,红沿河核电人,和世界核电人一样,对于核安全的意识是第一位的。在红沿河,员工们的核安全意识之一,就是人人都是核安全的一道屏障,目的是把核安全意识,印在每一位员工的灵魂深处。
红沿河公司将工程建设委托给了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红沿河公司在建设中介入程度更深了一步。红沿河工程管理部门与中广核工程公司现场合署办公,就是一种深度介入形式下的一种创新。
它的最大好处是,能更及时、更准确地获取信息,使业主公司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解决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安全、质量的全面监管。最大功效是业主公司对进度、质量、投资、安全、技术、环境等六大控制的掌控更加有力。担当责任,控制风险,这是红沿河人深度介入的美好初衷。
讲到核安全,红沿河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助理王勇笑着说:有人担心核电站的安全性,那是人们不了解核电,真的了解之后,这种担心就不会有了。
他说,与火力发电相比,火力发电靠煤做燃料,通过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核电站则使用铀作燃料,通过核燃料裂变产生热量发电,二者只是产生热量的源头不同,最后目的一致,确保安全前提下发电。
同样发电,核电站有明显的环保优势,一台百万千瓦级的火电机组,年消耗标准煤300万吨,相当于5万节标准火车皮的运输量,这些车皮放在一起,相当于大连到长春的距离,达625公里;而同样的机组容量,核电站每年只需要25吨核燃料。
当然,核电站的环?;共唤鋈绱耍煅睾雍说缯疽黄诠こ?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可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二氧化硫15.2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其中,仅一年减排的二氧化碳量,就相当于近6.6万顷森林一年的吸收量,相当于大连市森林面积增加15%。
核电站运行一年只会产生25吨乏燃料,只需一辆卡车就能拉走。
既然以铀为燃料,人们会担心核电站会不会爆炸。虽然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不相同,这决定了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因为原子弹要求铀的纯度在90%以上,需要非常严格而复杂的工艺进行提纯。而核电站对铀浓度要求并不高,核燃料一般只需纯度3%左右的铀,这样低的浓度根本不会发生爆炸,就像白酒可以点燃,而啤酒不会被点燃一样。
在世界多年的核电站发展历史上,从未发生核爆炸。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蒸汽爆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氢气爆炸,都不是核爆炸。
核电站的安全,除自然灾害外,生产过程中是否安全呢?红沿河核电站,在保证安全方面,做了非常完备和详尽的防护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王勇说,红沿河核电站有三道安全屏障。
第一道安全屏障是燃烧芯块和燃料包壳。芯块置于包壳中形成燃料棒,有98%的放射性都包含其中了。因燃烧芯块是高温烧制的陶瓷体,它可承受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而不变形、不融化,并且它非常坚硬,性能非常稳定。而燃料包壳由锆合金制成,它也可承受高温、耐腐蚀,即使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也不会生锈、变脆、变形等。
第二道安全屏障就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和与之连接的管道,包容住其余少量放射性。其余的2%的放射性就全部限制在这里了。因为反应堆压力容器也是特殊钢材制造的,管道使用自动焊接技术焊接,整个系统被连接成一个高度密闭性的整体,可谓“金钟罩”。
第三道屏障是安全壳。安全壳是一个密封的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其钢筋混凝土厚度达90厘米,内贴6亳米钢板,可承受一架中型飞机的撞击。
安全壳在建造过程中,采取严格的工程控制,浇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和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钢筋的粗细、密度等各项指标必需符合要求,混凝土所有的水泥型号甚至搅拌混凝土的水都有严格的要求。在钢筋混凝土内,还有手腕粗的高强度钢索,就像大型斜拉索桥所用的钢锁一样,钢索有非常强的抗拉力。这样,钢索与钢筋、混凝土一起构成了安全壳的筋、骨、肉。
核电站正常工作时,放射性都屏蔽在第二道防线以内,之外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王勇说,如果有放射性的话,我们的办公楼就不会离核反应堆厂房才二三百米,主控室距离反应堆更近了。
在红沿河核电站,核安全防线一道又一道。应急准备预案是核电站的最后一道防线。职业安全处应急准备工程师旷锋介绍说,这道防线是核电站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方可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有核应急、常规应急两大类,对厂内、厂外人员,设施、设备都有应急预案,全厂共有18份应急预案。就连人员撤离路线,厂内厂外安全撤离点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应急指挥中心,是核电站的重要设施之一,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厂房的墙壁都是特殊材料构造的,墙体厚度和防辐射能力,都是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审验的。这里有食品、有水、有应急设备,可独立指挥,在万一进入核应急状态后,指挥部和技术组的成员就在这里指挥和工作。
红沿河核电站应急指挥部可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直接视频,与厂内主机直接相连。
旷锋是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也是2006年到红沿河的。由于整天转在厂区,他的肤色几乎与矿工相同。他话语虽慢,但力度极强。他说:“红沿河核电站,所有系统都有备用,就拿供电系统来说,就有4个供电方案。”这包括:核电站设有500千伏输电线,可输出,也可反向供给;还有两条220千伏线路;每台机组还备有两台柴油发电机, 4台机组还备有一个固定的柴油发电机;此外还备有一台6.6千伏可移动的柴油发电机。“日本福岛事故,柴油机失效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红沿河核电站要确保供电系统万无一失。”
核人才
百年大计,人才为先。
核电站从工程建设启动开始,人员培训就纳入工作日程。时任培训处处长李永权说:红沿河核电站员工来自四面八方,一线的反应堆操作员,都是自主培养。一名合格的操纵员,至少要培养五到六年,才能取到上岗证。
在核电业内,人们称反应堆操纵员为“黄金人”,因为培养一个操纵员,要花费二百多万元,基本等同于一个人的体重乘以黄金的价格。他们大学毕业加盟红沿河公司后,长期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培训,还要到国外知名核电站再进行学习、培训、交流。拿到反应堆操纵员执照不但耗时长,并且要求极其严格,”比考大学还要难”。
红沿河核电站,在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生产和技术准备。CPR1000是中广核集团标准化建设的核电机型,红沿河公司全面参与了集团组织的在运行、维修、技术支持、物资采购等领域开展的CPR1000电站运营标准化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红沿河公司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化运行体系。
像操纵员的培训,红沿河公司就充分利用了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优势。公司刚一成立时,就制定了操纵员培养计划。培训处副处长杨峰说,红沿河公司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招聘重点院校学生。他们中的30人,还去了韩国的核电站参加了一个月的培训,去法国参加了三个月的培训。出国培训,是想让这些优秀的预备操纵员们能够更加体会和感受到国外先进的操作规范和严谨的安全运行规则。现在,红沿河公司已有105人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操纵员资格考试,取得了操纵员资格。
操纵员难考取,是因为岗位重要。在主控室里,操纵员人数并不多,但他们技术精湛、承担重任。为确保反应堆操纵员操作时万无一失,在培训员工时,模拟机就派上了大用场。模拟机教室与实际主控室一模一样,好比飞行员模拟舱,这里不但仪器可完全模拟实际运行状态,并且连桌子高度、颜色、灯光亮度等细节也完全模拟实际状态。为了提高水平,模拟机教员还要人为地在模拟机上设计各种技术难题,锻炼反应堆操纵员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韩霜,是红沿河公司一名值长。他个子不高,却长得结实。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就进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作,先后在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学习培训。那时,他工作学习压力非常大。三年时间,自己不知怎么过来的。白天要正常上班,晚上又要学习。三年时间,考了近一百次试,又像上了一次大学一样。三年时间,只回老家过一个年,还是因爷爷想他。那时,有时工作到晚上10点才下班,回到宿舍,还要学到深夜12点乃至更晚。这一熬,就是三年。之后,他又去了韩国学习模拟机操作?;毓?,又去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参加调试和机组启动。
让他收获最大的是,去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进行值长培训,在跟值长学习的4个多月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值长对于操纵员来说,是更高一层的工作岗位,操纵员只是操作,而值长则要负责对整个机组的把握,特别是机组大修时,值长要把整个系统串起来,技术要更全面,更精通。职位不一样,责任也不一样。操纵员技术层面大一些,而值长不但技术精良,还要懂得管理。
现在,韩霜已经成为红沿河第一代值长,已经独立带着团队负责核电站的运行了。但他深深懂得,核安全就在他们的手中,容不得有一丝的松懈。现在,他每周仍要参加一次公司举办的沙龙式的值长论坛,每周一晚上6点30分,他一定准时参加,每次都有发言,每次都会有问题提出,都会得到解决方案。而其他操纵员一周则要参加两次操纵员俱乐部活动,也是搞论坛,信息传递,经验共享。
这些操纵员和值长们,深知身上责任重大,肩负着红沿河核电人的重大使命,只有发奋才能成功。
核奉献
不了解就不知红沿河人的艰辛,不深入就不知核电人的奉献。核电是环保的,清洁的,是绿色的能源,天会更蓝,地会更绿,空气将会更加清新。这是核电人的追求。
一切美好都是付出的结果,都是奉献的结果。红沿河能给东北大地带来绿色、安全的核能源,这是红沿河人奉献的结果。
红沿河核电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追求,做着不同的奉献,这才托起了红沿河核电的企业文化精神大旗,红沿河核电的未来光灿的前景。
袁淑玲,是红沿河公司培训处的一名女工程师。她曾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刚一毕业,就被红沿河公司招聘来了。和一起来的40名大学生一同到大亚湾学习。她没想到,学习核电,要比上大学还要辛苦,但她的性格就是,不怕难,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由于学习优秀,她先后又被公司派往日本、加拿大、北京等地学习。在日本学习了一年半,主攻机组的控制知识;在加拿大主要学习调试模拟机。
她学习的知识,都是核电站中非常高端的。在本科学习时,她的英语非常好,在加拿大,派上了用场,而在日本,英语就不行了,她只好苦攻日语,只用半年多的时间,她就拿下了日语最高等级证。她先后在日本呆了近两年,在加拿大学习了近一年,在北京又学习了大半年,而在大亚湾先后学习时间加在一起,也有两年,加在一起有五六年的时间。
家里人为她着急,女孩子大了,应该考虑个人问题了??伤Φ檬裁炊脊瞬簧?,哪还有心思考虑这些。
她知道自己很累,很忙,但她觉得这是值得的。中国的核电事业才刚刚开始,国外一些高端知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实际的运行经验等,都值得去认真学习。自己的个人问题是小事,把青春献给国家的核电事业是值得的。既然自己已经走上了核电这条路,就应该努力走下去?;故窃捣菝坏?,缘份到了,心爱的人就出现了。
如她所愿,心爱的人真的出现了,她去年十月结婚了,家安在了大连。家有了,新娘当了,可因现场在瓦房店,她一周只能回一次家,只能和心爱的人团圆一次。
爱人理解她说,我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这种生活。
袁淑玲学成后,回到了红沿河,当上了培训处工程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不但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要精通主机的各个环节。这也是一个很辛苦的岗位,公司上亿元的模拟机,只有8个人维护,所以倒班是必然的了。
模拟机教员每天8点上班,她每天7点30分必须到岗,轮到值夜班时,模拟机教员12点下班,她要午夜一点才能下班。因为她们要让模拟机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要保证第二天教学之需。说到奉献,袁淑玲平静地说:“要说奉献,我们红沿河公司的人都是这样。这种工作方式,早都习惯了。”
对于父母,对于爱人,对于孩子,对于亲人,红沿河核电人总有一种内疚感。而这种内疚,也正源于他们对于核电事业的默默奉献。没有这边的奉献,就不会有那边的内疚,没有小我的奉献,就不会有核电的辉煌。
培训处副处长杨峰的女儿正处在需要父亲接接送送的时候,但因为工作忙,杨峰只有急在心里。
公司一位女员工,孩子只有两岁,尽管孩子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可她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只能一周回家一次。孩子感冒了,一边打针,一边哭喊着妈妈,她只好在电话里嘱咐爱人照顾好孩子,爱人一句“你放心吧”让她泪流满面。。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春节是团圆节,不管离家千里万里,不论身在国内国外,只有一个心愿——回家。铁路上一票难求,是因为回家;本想好好休息放松身心,可还要自驾车辆,踏上路程是为了回家;不顾旅途危险组成摩托车队,千里奔驰还是为了回家?;丶业拇缶肆鞴龉?。
可是,红沿河公司恰恰相反,也有一股人流,但他们的流向,却是相反。老人来看孩子的,妻子看望丈夫的,孩子看望父母的,红沿河成了一个大家庭。人流从四面八方汇集来这里,也是因为春节,也是因为回家。
2013年2月9日,这是中国的大年除夕。这天晚上,红沿河核电站员工之家、接待中心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这里有400多名家属和职工,在这里欢度除夕。值班的领导来了、中层干部来了,他们陪着员工,陪着家属欢聚一堂,共度春节。一块吃着年夜饭,一起拉着家?;埃淅秩谌?。
如果说奉献,红沿河公司上到总经理,下到一名普通员工,都在做着奉献。他们为了红沿河,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追求,人生的夙愿。
这就是中国核电事业的希望。
2013年2月17日,15时09分,这是东北大地最难忘的时刻,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首个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了发电能力。红沿河核电站,两期计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中一期4台机组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发电,4台机组年发电量将达300亿千瓦时。高于大连市2012年社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的水平,约占辽宁省2012年全年社会用电量的16%。
笔下的点点滴滴,正是红沿河核电人的点点滴滴,记录的事件,也不过是红沿河人所付出的九牛一毛,沧海一栗。
好在历史会记住他们,蓝天绿地会记住他们。核电有着美好的未来,红沿河核电更有着美好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