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临港三章
来源: | 作者:李 皓  时间: 2019-12-02
  1、大排石和一个体育老师
 
  我去大排石是在20年前,大排石是瓦房店市驼山乡排石村的一个小渔村。
  1993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业余记者”,应哈尔滨《青年之友》杂志社委托,到这里采访一位名叫张万芳的小学体育老师,他把5个儿子全部培养成了大学生,一时间传为美谈。
  张万芳老师所在的小学叫排石小学,当时张老师还是一位民办教师。他的主业是体育教师,但不知是小学校里缺少教师,还是张老师是个“全才”,反正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当然还有体育,张老师教过所有的科目。个子不高的张老师在村子里很有人脉,村子里没有人不认识他。当我打听张老师的家在哪里,村子里的人径直把我领到张老师的跟前。张老师穿了一套洗得发白的蓝色运动服,胳膊、腿上都压着白色的三条杠,那个年代典型的运动服。
  张老师有5个儿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民办教师的收入是窘迫的,他养不起5个儿子,索性将大儿子张世安寄养在岳父家。张万芳的岳父家,也就是张世安的姥爷家,在临近的西杨乡。张万芳的岳父膝下没有儿子,作为外孙的张世安既是外孙,又当“儿子”。天资聪慧的张世安,为了年幼的4个弟弟,毅然放弃升高中,考取了那个年代能够直接跳出农门的“小中专”。在长春地质学校,张世安开始写诗,以“方华”为笔名开始在《中国作家》、《诗人》、《山野文学》、《长春日报》上发表作品。
  尽管老大走了出去,面对剩下的4个半大小子,张万芳一筹莫展。一次,他在报上看到沈阳自行车厂厂长胡宝俊的事迹,万般无奈,便写了一封求助信。想不到这个胡厂长慷慨解囊,帮助张家度过了难关。剩下的4个儿子相继考上了名牌大学,虽然这些孩子在体育上没什么造化,但都上了成才之路……
  采访间隙,张老师领我到村子西边的海滩散步。
  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潮水退去,张老师在海滩上捡到了几只巴蛸和野生海参。张老师指着远处兀立在海水中的石头,告诉我那叫“排石”,排石村由此得名。那些石头像士兵一样排着队站立在海里,颇为神奇。而更为神奇的是,张老师告诉我,在驼山乡北部的西杨乡,还有一处将军石,与大排石遥相呼应。
  我猜想,这里面一定有着很美丽的传说,我期待着有一天去探访一下。
 
  2、将军石和一个体育爱好者
 
  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将军石,真正相见却要等到20年后。这要感谢即将召开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因为十二运选择在将军石附近海域举办帆船帆板比赛。于是乎,昔日寂寥无人的渤海边顿时热闹起来了,运动员村的别墅整齐地排列开来,正在内外装修,将军石温泉大酒店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景观带已经雏形,新近栽种的花草树木格外引人注目。昔日的穷乡僻壤,现在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一行十余位作家、诗人,是应瓦房店市十二运组委会的邀请,来将军石采风的。那天,我们首先见到的是运动员村的建设者、传奇人物陈世大。
  我坚信陈世大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爱好者,他自童年就“酷爱”着自行车运动和摩托车运动。不信?你看他是如何与西杨乡结缘的——
  这个淘气的瓦房店城里孩子,小时候两次来过西杨乡:童年的一次,他率领同学骑着自行车来郊游,最后饿急了,挨家挨户讨要饼子吃,善良的西杨人没有一家拒绝;少年的一次,他骑着摩托车在西杨乡摔进了水沟里,令他永生难忘。长大后,辞官下海的陈世大生意做得很大,转来转去,他第三次来到西杨乡。他做了决定:就是这儿了,从此不再离开。他开始在这里搞养殖,他投巨资建起了渔港;酷爱体育运动的他借着十二运的东风,建运动员村,建赛场观众席;他还要修缮墩台山上的烽火台,树立文化地标……他说,他与西杨乡有缘,他与体育运动有缘。而且,他与体育运动的缘分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来到海边,从多个角度观看了离岸边不算太远的将军石:前面两块竖立的巨石,隐约像站在船头的两个将军,他们身后的巨石简直就是扬起的船帆。两位“将军”面朝大海,虎虎生威,即将出征。
  想一想十二运的帆船帆板比赛选择在这里举行,堪称绝妙。我欣赏比赛选址人员的眼光,冥冥中,他们是否也受到了某种启迪?
  顺着海岸向南望去,大排石那一队“士兵”还在听候命令呢!那是我二十年前去过的地方,张万芳老师一家如今已经都在大连生活。再去,必定物是人非。但我认定,大排石、将军石人杰地灵,大排石能出现“五子登科”,而从瓦房店走出多位将军,不能不令人感叹。
  “据传,古时海盗横行,渔民斗海盗感动上苍,派两员神将赶走海盗,化为巨石,扼守海口,渔村得安宁,将军石由此而得名。”这是将军石碑文的记述,这是旧的传说,想来十二运定会开启新的篇章。
 
  3、太平湾与一个小村的梦
 
  从将军石向北望去,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因了采风团团长素素的一个朋友的邀约,我们驱车走向那片沸腾的港湾。
  当我们在山脚下的观景台停下车来,看着山顶上巨大的风车,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名字:王崴村。我马上打电话给友人核实,是的,去年秋天,我们来这里采访过该村书记李元崇。
  李书记是当地带领村民致富的典型,他放弃自己在外经营多年的生意,应家乡父老乡亲的邀请,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将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们在王崴村采访,到处都听到李书记的事迹。在村小学,教师们对李书记不惜重金投入教育赞誉有加。当时,一位来自城市的年轻女教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女孩子,自告奋勇地来到王崴小学做乡村教师。由于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正在感冒发烧,打着点滴。
  我们想不出是什么动力,让一位80后死心塌地地扎根小山村。一聊,女孩儿说出了心里话:尽管暂时这里还是农村的模样儿,但是明年、后年,这里就是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了,我看好这里的未来,我对这一方水土有自己的期待。
  在村民家采访,大家也表现出同样的期待??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那么地相似!
  仅仅不到一年,当我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是运土车隆隆作响。那山上的大风车还在不停地转动,呼应着太平湾火热的建设场面。
  素素的闺蜜、来自大连港的李总热切地向我们介绍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蓝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以体育、物流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市镇正在崛起。
  当我们正在远眺太平湾海域的时候,一个车队鱼贯而入。从车上走下来的是大连港集团的领导,他们带着中储粮的高层来此参观,谈的是不久将来的大合作。即使作为旁观者,我们也为之兴奋。况且,我们还是来采风的呢!
  李总介绍说,今年,当地政府计划在基本完成太平湾港一期建设的同时,加强将军石港二期建设,年底前力争开航。而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辖李官、土城、永宁、闫店、西杨五个乡镇,境内海岸线长47公里,面积620平方公里,人口15.3万人??蠢?,这绝不仅止于西杨乡了,这是一个大西杨的所在。
  专家认为,从生产布局的战略意义上看,太平湾港区的开发建设主要为大连带来诸多有利因素,太平湾的建成将大大缩短大连港与临市港的铁路运距差,这个经济账,大连人算得清。
  看来,太平盛世不远矣!
  这是十二运带给我们的契机,这是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奇迹!
  从大排石到将军石,我走了20年。从将军石港区到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却像远处倏忽而过的高铁,一日千里。
  人未老,已是天翻地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