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着许许多多的期待,饱含着许许多多的向往,承载着许许多多的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正在悄然向我们走来。于是,在我的心底喷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2013”不再仅仅是纪元的一个序号,她是“中国力量、继往开来”的一面旗帜;她是“拼搏进取、昂扬向上” 的一鼎誓言;她是“乘风破浪、奋勇腾飞” 的一串号角;她是“龙腾盛世,扬帆体坛” 的一本剪影;同时她也是辽沈大地繁荣昌盛、日新月异、全面振兴、蒸蒸日上的一篇篇写照、一部部华章!
当心底的感觉绽放为意识的时候,“2013”这组数字便显得更加非同一般的神圣和庄严了。
“2、0、1、3——这四个数字的和等于6……”当数学教师的母亲发现了什么似的这样拆解道。
“噢?有意思,很有意思——这个‘6’,的确是个神奇的数字,它是到2013年2月6日为止找到的48个完美数中最小的一个,而且它在中国以及人类文化中是个极具浪漫色彩的数字……”学数学却擅长文学创作的父亲惊奇地接过了母亲的话头儿这样说。
我被父母的交谈搞糊涂了,问道:“辽宁举办全运会与‘6’有什么相干?”
父亲不假思索地说:“有关系、当然有关系——辽宁是继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山东之后,第6个主办全运会的省市。”
听父亲这样一说,我又好奇地追问道:“那么,‘6’的神奇与浪漫色彩又体现在哪儿?”
我这一问,就打开了父亲“关于‘六’的话匣子”似的,什么中国文化的“六谷”、“六畜”、 “六常”、“六艺”、“六乐”、战国时期的“六国”、秦始皇以六为国数;什么科学中碳的原子序数是6、南斗六星;什么《圣经》认为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等等等等,一番如数家珍之后,父亲又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所以,数字6还被称为‘奉献数’,它象征着走好运、事业顺利,同时它是统一与和谐的象征……”
妈妈说:“六六大顺嘛,兆示着我们辽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更加圆满、更加精彩……”
于是,在我的心目之中,“2013”便显得越发神奇了!
在人类世界上,尤其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当神奇变为现实时,就成了一种惊喜——这一点,我不仅深有体验,而且我还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于是,我又想起了前几年一直珍藏在心底、挂在嘴边的那几句宝典式的小调: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十九呕呕
走出人生好春秋
走向健康享长寿
……
这不是娇柔做作的歌词,也不是精心拼凑的小调,更不是引经据典的歌谣。这只是前几年我在父亲勇战疾病的身临其境中,应和《九月九的酒》的旋律,哼出来的向往健康、向往幸福、向往美好的几句心语,或者说这是一曲战胜病魔、走向健康的主题歌,抑或是一部走向幸福安康人生的精神宝典。
我哼着这曲能使人健康的精神宝典,常常是到了公交车旁、到了地铁站口抑或叫了出租车后,会突然“变卦”——毅然决然地改乘车为步行。
“人长腿脚就是用来走道的”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口头禅。
是的,两三站地、三五里路程,以步当车,好处多多,自得其乐。每每此时,我在心中哼着这曲家传的“健康与精神宝典”,步伐就格外地矫健;身姿就格外地轻盈;心情就格外地愉悦。每当哼起这部“健康主题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家乡以及父亲的身影……
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他在工作之余爱好文学创作,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北京晚报》、《青年文学》、《上海故事》、《鸭绿江》以及三十多家省市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认识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工作狂”,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既是“工作狂”又是“写作狂”,他每天总是头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深夜还在写作,前些年他甚至剥夺了休息和锻炼的时间!
人们总是这样,在年轻体魄强壮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健身和健康,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健康受到疾病威胁的时候才会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在2000年他应邀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创作研讨会后不久——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十·一黄金周”的第六天傍晚,他觉得有些迷糊,继而跌倒、呕吐,然后左臂和左腿麻木、行动失灵……医院诊断为:多发性脑血栓!
多发性脑血栓是一种常见而又难于痊愈的病。但我的父亲凭着他那坚毅的性格、丰富的阅历及其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被病魔吓倒——他在住院治疗期间,一边查阅有关资料探索康复之路,一边顽强地坚持锻炼,一边反思自己。在医院住院治疗不到一个月,他就拄着双拐出院了。然后,每天的上午和下午,他都要拄着双拐到城外的河滩上去“活动”。大约又过了一个月,他的左胳膊和左腿,可以稍稍地回弯儿了,渐渐地,他在左面拄一支拐杖就可以慢慢地行走了。
此后不久的一天,他自上午九点钟出去,到了午后两点多还没有回家!那时父亲还没有手机,母亲只好领着我到他常去的河滩上去找,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到他从前常去的朋友家去寻,也没有人见过他;打电话把所有的亲朋都问遍了,还是没有他的音讯!
母亲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打听了好半天,终于有人说看见他爬到南山上去了……
当我和母亲找到南山顶上时,发现父亲正在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兴致勃勃地促漆而谈。原来,那位老爷爷原是脑血栓后遗症,他与老伴一起在山顶上住了三年多,呼吸新鲜空气,加以爬山等锻炼,竟然能够下山挑水、买粮、买菜,康复如初了!
于是,父亲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便风雨不误地,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去爬山——说来很是神奇:不到半年,就扔掉了拐杖;一年后真的彻底康复、康复如初了……
打那以后,每天上下班、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不是十分紧急的事情,十里八里的路程,我的父亲一码以步当车,而且十几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现在,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脚步轻盈快捷,身体倍棒,不次于三四十岁的人!
父亲是以“步行功”康健起来的,自然领悟了那“步行功”的神奇,他不仅向同事和邻居们“宣传”步行的好处,而且还以“现身说法”在他所在的单位以及左邻右舍,逐渐带动了许多人步行上下班;每天晚饭后绕着沿河公园练起了“步行功”——现在,在这座县城里,常年坚持不懈步行上下班的人越来越多 ;晚上绕着沿河公园练“步行功”的人越来越多,有单独步行的、有三五成群步行的、更有数十人上百人列队步行的,天天、月月、年年都是如此。尤其是自2009年1月辽宁申办全运会成功以后,在这座县城里,扭秧歌、跳舞、打太极拳、登山等等,已然成了一种大众健身的风尚,成了一种百姓强体的法宝,成了一种喜迎全运会、走向健康新生活的风景!
写下《“走”向全运会》这个题目,我的内心深处就充满了这样一种愿望:愿所有的辽宁人乃至全国人民,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天天、月月、年年地,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以更加强健的体魄,去迎接一届又一届全运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