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薛涛《小城池》研讨会在浙江师大举行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6-04
  本网讯 5月25日,薛涛新作《小城池》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红楼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温州大学教授吴其南、《文学报》副总编辑陆梅、《新民晚报》主任编辑殷健灵、《儿童文学选刊》执行主编梁燕、儿童文学作家汤汤、晨光出版社副社长潘燕,韩国儿童文学翻译工作者、北京语言大学韩籍学者全秀贞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作家薛涛也专程赴会与专家交流互动。会议由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主持。
  作为“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系列研讨会”的第十三场,本次研讨会秉持了该系列研讨会一以贯之的独立、严谨、坦诚、纯粹的学院批评风格,作者、评论者、出版方在平等而真诚的对话中展开艺术与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与会者对《小城池》进行了贴近文本的深度研讨,营造了热烈而平等的会议氛围。
  《小城池》讲述了一个女孩和一座小城被现代文明一点点吞噬的悲剧故事,这就好像女孩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沙漏。这部小说并不全然是参照着现实来客观地反映某种社会现实和童年困境的,而是在作家对童年的理解、东北地域文化所赋予的文化气质以及作者长期的文学叙事技巧积淀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诗意特质。
  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作品《小城池》的艺术成就,认为它是具有薛涛创作标志特色的小说——寓言似的故事、象征性的意象、乡愁和自然性的情节、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精巧简练、不循规蹈矩的叙述,是上成的儿童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无论在语言、结构还是承载的思想内涵表达上都可圈可点之处,且具有摆荡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魔幻主义色彩。
  同时,评论者们针对作品中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与作者薛涛了进行坦诚的对话和探讨。
  针对作品主角“沙漏”之死, 方卫平认为作者需要通过更多细节和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并推进情节,使其具有更强的文学说服力;梁燕认为或许并不应该让一个儿童,承载沉重的现实问题;钱淑英认为这结尾的处理使得作品缺乏了对现实生活的“善意的修补”的力量;薛涛则从“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挑战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对处于悲剧中的人的看法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也承认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铺垫不够的问题。
  常立认为作品有结实的故事内核,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对现实的关怀,这使得它具备了经典文学作品所有的元素。但是作品中的一些有违科学逻辑的方面却阻碍了作品成为经典;陆梅则认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逻辑,生活逻辑和文学中的现实逻辑是有所区别的。针对这一问题评论者与作家进行了辩口利辞又妙趣横生的语言交锋。
  吴其南独到地提出了《小城池》中“匮乏”的特点,比如失落的乡村、人性,一种缺失和匮乏导致的忧郁感,而与之相对的也就有了“坚守”,对不断逝去地乡村的坚守,呈现出一种诗意感,但作品中某些世俗化的语言与作品的意境不太相符;韦苇细致地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了点评;儿童文学作家汤汤也认为作品存在部分幽默语言不合时宜的问题。
  研讨会现场,作家薛涛以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评论者的批评,并对大家提出的疑问进行了坦诚而细致的解答。方卫平对薛涛在研讨会中所表现出的坦诚态度、所追求的创作理想表示高度肯定,认为薛涛是一位具有“足够的创作自信和发自内心的创造欲望”的作家,所以他“一直在尝试变换他的儿童文学写作的步法。这一变换既涉及文体,更多地则指向题材和手法”,其目的是“对于一种更为开阔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可能的自觉探寻”。他对合作方潘燕女士所表达的出版理念表示赞赏,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优秀的出版人协助,做成具有美感的成品;也需要优秀的译介者,如全秀贞女士的工作,使其进入韩国及更多国家的儿童们的阅读视野。
  薛涛曾说,“我心目中好的儿童文学:单纯,不肤浅;有趣,不低级;优美,不矫饰。三个重要的品质是,文字浅白流畅,细节闪耀灵光,立意高远豁达”。他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湛的叙事艺术著称,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台湾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等诸多奖项。(辽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