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李松涛:裂变与凝固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2-25
  癸巳正月初五的鞭炮声不似往年,稀疏而乏力。
  2013年2月14日中午时分,接张同吾短信:“抒雁病故,诗星
殒落,痛失挚友,不胜悲伤!”遂复:“所告令我大恸!想不到抒雁走得如此之急??!他用七十度寒暑铸就的生命提醒诗友们保重?。?!”午后,程步涛电话与我详说抒雁辞世经过及治丧种种。
  我与诗人雷抒雁算得老友了。
  1978年 8月5日,我和抒雁初见。其时我在《诗刊》帮助工作,
  抒雁在《解放军文艺》当编辑。下班后,他来虎坊路找韩作荣,逢作荣不在,我俩便在院中对坐,聊诗多时,他临走留下其手抄的港台歌词一本和“内部参考”梅热拉伊梯斯著诗集《人》。这两种读物,以不的艺术风貌丰富了我的阅览,对我其后的创作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
  再见,便是1979年1月的全国诗歌座谈会,我们在西苑饭店的大堂里相逢。那次会上有几位来自部队的诗人,除抒雁外,记得还有李瑛、叶文福、胡世宗等。
  1979年12月25日,雷抒雁来沈为《解放军文艺》组稿,我与胡世宗、李晓桦、胡宏伟、刘秋群等驻沈部队诗歌作者,同抒雁聚饮、晤谈。那一年,他的代表作《小草在歌唱》名震神州。他带来了春潮般涌动的京都气息,岁在数九隆冬,心中却热气蒸腾?;辜堑盟朔苫稻?,我们用吉普车将其送至东塔机场,寒风中招手,依依惜别。
  1984年12月底,参加第四次全国作代会的代表们,在会议配发的笔记本上相互留言,抒雁为我题句:“生活在发生裂变,情感却在凝固”。
  后来,抒雁脱下军装,转业到工人出版社从事编务。抚顺的诗人郑耀辉进京公干,邂逅抒雁,言谈中提及我,抒雁特地委托耀辉捎了一部新作给我,扉页题:“松涛:多日不见,用这本小书问候你”。
  之后的岁月,隔三差五总能这里那里得见。他也总是那么开朗、幽默,谈笑风生,包括他大病术后,神采依然如故。
  2005年4月,我与抒雁同访山西武乡,追循抗战远逝的枪声,畅游刻满历史记忆的太行山。
  知道抒雁修炼书法,便开口讨要。他慨然允诺,写罢寄来。我喜欢那韵味别致的条幅:“风云三尺?;褚淮彩?rdquo;。随后又收到另外包装的两册诗文。抒雁电话告我:他亲去邮局封装,工作人员例行检查,指出手写的条幅法算信,须与书分寄,所以我分两次收到了抒雁的友谊。
  我年满花甲之时,按规定退出现役,抒雁闻讯赠句:“对于鹰来说,只要翅膀刚强,就永远会有飞翔的天空。自由的飞翔,会比表演姿态更精采!——谨以此祝福松涛兄光荣退休”。
  2010年8月7日,我的家乡举办“全国诗文名家抚顺行——暨松涛文苑落成庆典”活动,抒雁与诸友应邀而至。在松涛文苑多功能厅,抒雁挥毫题写了“听涛”二字。百日后,又寄来深情的诗作《爱你的新居——给松涛兄》:
 
    我喜欢你的新居,松涛
    不只是那座三层的楼房
    我爱那里的空气
    清冽得如在山泉里洗过
 
    爱那里的野花开得随意
    让蜂子欢快地歌唱着酿蜜
    肥沃的土地永不疲惫
    青苍苍长满茁壮的玉米
    从头顶飞过的鸟儿
    唱着自由与飞翔的欢乐
    刺猬般伏卧在土岭上的矮松
    会送涛声在月明的夜里
    我还喜欢你周围那些古旧的平房
    喜欢篱笆架上的豆花一脸欢喜
    那只懒洋洋的小黑狗虽是邻居
    对你的客人却摇着尾巴充满善意
 
    我喜欢你的新居,松涛
    喜欢你把诗栽种在家乡的土里

 
  同年盛秋,我与抒雁出任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终评委副主任。在评审的漫长而繁复的过程中,近距离地领略了抒雁严谨的工作风格,以及对艺术标准的把握与坚持。
  2011年3月参加一个诗赛活动,我与抒雁、作荣作为评委于“烟大轮渡”上相聚。船自旅顺平稳驶出,在辽阔的渤海上,举行了诗赛颁奖仪式,抒雁的即席讲话赢得阵阵掌声。晚餐后,抒雁与作荣到我舱中神聊,至后半夜,隐约已见烟台轮廓。
  2012年1月,抚顺举办“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我邀抒雁为终评委,他于三亚复短信应允。
  2月14日,我与抒雁一同参加《诗刊》组织的天津滨海新区采风活动。抚顺电视台派记者前来,采访高洪波与雷抒雁。那次在录像的灯光下,我突然发现抒雁面容上明显的病态。视频完成,我招呼着与抒雁、洪波合影留念。
  3月3日,“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在抚顺颁奖,应邀而至的抒雁跟着走完了活动全程,先是到雷锋团参观雷锋班、雷锋纪念馆,后是作为颁奖嘉宾,开奖、讲话,一切行云流水。那天,抒雁特地系了一条红围脖,整个人因鲜艳而醒目。但抚顺那些两年前见过他的人,私底下都对我说:“抒雁先生怎么显老哇?”
  4月24日,入京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到西苑饭店,抒雁就详细向我介绍会议的筹备情况及日程。旧地重游,我们又自然忆及1979年1月的全国诗歌座谈会,当时还屈指算算这次来的代表中,有几位当年的与会者。午后,抒雁约上我和两位陕西诗友,冒雨到其万寿路家中小坐?;岷罄刖┓瞪颍阊阌执蚶吹缁?,说自己因累未能相送,今年还有见面的机会。
  6月下旬,中国诗歌学会组织到山西长治采风,又与抒雁相聚了。那次,觉出了他有种缓不过来的倦怠。
  入秋,为一个颇有希望的诗人和一部颇有前景的作品,我找到抒雁求援。他在京迅速协调,数次电话告我进展。此事,看出了抒雁对基层作者的成长,以及对朋友的托付,是如何的尽心尽力。
  岁末,我全然不知抒雁病重,因事与之通话,他告我在医院中,厌食。声音衰微,有气无力。后来,从步涛口中得知了疾患实况,便一直惦念着……
  抒雁走了!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为华夏诗星送行!中国诗歌学会的挽联概括精准:
 
    曾佩三尺剑,手秉一支笔,为社稷且鼓且呼
    今驾九霄云,魂扶万里风,令文坛亦仰亦叹

 
  在北京八宝山的留言簿上,我含泪写下:“小草的歌唱将永远回荡人间!”
  爱我新居的诗兄走了!愿你天堂的“新居”舒适——我的抒雁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