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京举行。林莽、吴思敬、刘士杰、刘福春、孙晓娅、张桃洲、张松建、霍俊明、王士强、冯雷、吴子林、徐丽松、蓝野、娜仁琪琪格、安琪、爱斐儿、大卫、陈涛、冯连才、赵青、陈克峰、星汉、卧夫、麦岸等评论家、诗人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嵋橛墒锥际Ψ洞笱е泄柩芯恐行乃锵苯淌谥鞒?。
会议首先由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教授代表诗歌中心对第九位驻校诗人宋晓杰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其细腻而又颇具新意的创作风格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以宋晓杰为代表的一批“业余作者”的成长,令人看到了当下诗坛青年诗人们旺盛的创造力,希望驻校生涯能成为诗人们创作路上的加油站。之后,著名诗人、“驻校诗人”制度发起人之一林莽先生致辞。他首先和与会嘉宾一起回顾了“驻校诗人”的出处——华文青年诗人奖创办十年来的历程,认为其中的大部分诗人已成为中国当下诗坛的中坚力量。他同时表示,自己对宋晓杰由简单干净转向现代丰富的抒情诗风十分期待,由衷祝愿她能利用这难得的一年驻校时光取得更大的创作成就。
接下来,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五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宋晓杰诗歌配乐朗诵。随后,与会嘉宾围绕宋晓杰其人其诗进行即兴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评论》杂志社副编审吴子林表示,宋晓杰的诗歌富有连绵的古典美,虽不前卫,却是诗歌源于生活的典范。鲁迅文学院教师陈涛对宋晓杰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的多文体写作印象深刻,并希望代表鲁院,与首师大诗歌中心的老师们就作家驻校制度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表示,作为“驻校诗人”活动十年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自己一直关注这些诗人的创作走向,他同时指出,“华文青年诗人奖”的独特性和持续性已使其收获了广泛赞誉和认可,期待它能走得更远。青年诗评家霍俊明认为,在生活同一化的大背景下,女诗人如何在诗中体现出具有高辨识度的创作个性已成为其写作道路上的关键命题,宋晓杰前后诗风的转变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示例。东北女诗人娜仁琪琪格为宋晓杰兼顾家庭事业和文学梦想的生活态度而感动,她在其作品中看到了一颗坚韧却又不失柔软的心。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博士王士强对首师大主办的“驻校诗人”活动以提高青年诗人创作活力为己任的创办宗旨表示赞赏,并向各位发起人致敬。诗人大卫认为,“驻校诗人”制度让诗人们在诗歌力量的召唤下重返校园,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宋晓杰将此次会议当作文学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会议尾声,首师大第九位驻校诗人宋晓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她表示,诗歌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将她与柴米油盐中的自己分开,沉浸于诗的日子于她就像日常生活里的节日。虽然因为敬重和深爱,让她常警惕于“诗人”这个称谓,但在这个挚爱的秋天,她终于相信诗歌是上天冥冥中赐予自己的福音,愿所有爱诗的人们与岁月同在。(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