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承担起新形势下作家协会的光荣使命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1-06-22

?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各级作家协会遵照作协章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发挥了专业性、群众性的优势,通过服务、加强引导,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发挥了党和政府职能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基层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颇多建树。

  遵照中国作家协会进行调研的要求,辽宁作协结合本省和本协会实际,确定了在新形势下作家协会如何遵照章程、履行职责,发挥社会团体性组织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的调研课题,组织辽宁作协创作联络部和辽宁文学院有关人员开展调研工作。调研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丹东、朝阳等市,从作家协会工作的专业性、服务性、群众性、引导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文学的重要性和作家协会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文学处于社会文化的最前沿,在社会文化生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文化多元化时期,文学更是具有营造社会人文环境,整合多种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而作家协会,担负着引领文学事业健康发展的伟大使命。

 一、作家协会整合了包括文学管理者和作家在内的最为丰富的文学资源,因而在文学工作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专业性。

  作协的专业性在组织创作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辽宁作协积极落实“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大局,敏锐地发现社会经济文化热点,切实可行地确定创作方向,组织作家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之中,写出了很多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近年来,辽宁作协先后组织多批作家及辽宁文学院学员深入到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第一线采访写作;在2009年组织省内重点作家分别到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进行创作采风,推出一批反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就的散文特写在《人民日报》副刊等媒体发表。还组织作家采写并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奉献与辉煌》,展示了建国六十年来辽沈大地的劳模风采。2010年,组织报告文学作家深入到东电在东北三省的各个基层单位,采访了宁志忠等十位东电总公司的道德模范人物,写出了26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集《我们身边的电网人》,在电力系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辽宁作协立刻组织一批作家赶赴灾区,写出了大量纪实性作品。受省作协派遣,萨仁图娅到辽宁省对口援建的四川安县进行现场采访,写出了报告文学《十八省市援蜀记》。道德模范郭明义的事迹报道后,辽宁作协立即组织作家采写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推出报告文学《大爱无边》在《鸭绿江》等刊物上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辽宁作协策划了“文学擦亮城市”系列作品创作活动,并确定该活动是2011至2012年辽宁作协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目前,这项活动正在有序进行中。
  组织多种文学理论、评论活动,是组织创作的有效方式,辽宁作协在这方面工作中也表现出极强的专业素质。2010年,辽宁作协组织一大批评论家积极参与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文艺评论活动,署名“廖文”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等文章,共创品牌,引起关注。在《辽宁日报》开辟的“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专栏中发表文章,讨论文学话题,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上述活动相配合,《当代作家评论》推出“辽宁文学评论”专栏,一年间发表25篇有关辽宁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重点推介辽宁的作家作品。
  在辽宁作协的指导下,各市作协结合实际,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主题和文学活动。沈阳市作协推出了“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并组织对中青年评论人才进行培训。大连市坚持对重点作品的评选扶持,加强了作协各文学委员会的工作。另外,鞍山市关注工业题材创作,铁岭市侧重儿童文学创作,抚顺市连续举办大型征文活动,本溪市坚持举办文学讲习班等等,都卓有成效。丹东、盘锦、阜新组织作家采风培训,在推出重点作品的同时注意扶植网络作者;营口、辽阳、葫芦岛推进作家深入生活,并形成青年作家扶持机制;锦州、朝阳重视评论队伍建设和文学精品的研讨出版工程;鞍钢、辽河油田、辽化、沈铁等产业文协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文学活动。此外,辽宁作协旗下的省直各文学学会如美学学会、散文学会、新诗学会、儿童文学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传记文学学会、诗词学会、翻译学会、当代文学研究会等也经常组织文学交流及讲座活动。
  辽宁作协的专业性还表现在对文学期刊的管理方面。文学期刊是最有效的文学传播媒介之一,是最重要的文学阵地之一,能够对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对于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学期刊不论是编辑出版还是经营管理,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数年来,辽宁作协坚持品牌,发挥优势,立足改革,更新理念,不断整合资源,力求办出特色,使辽宁期刊界表现出极强的活力。2010年,辽宁作协就全省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别到沈阳、丹东、阜新、营口、朝阳等城市开展调研工作。写出了《辽宁文学期刊现状与出路》的调研报告,受到辽宁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
  在辽宁作协的专业性管理下,《鸭绿江》坚持纯文学标准和主旋律精神,扩展了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途径?!兜贝骷移缆邸纷魑形暮诵钠诳炜悸访魅?,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段难倌辍妨⒆闫放平ㄉ?,坚持推广、倡导经典阅读与写作,创新营销模式。另外,辽宁省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还有很多,如《芒种》《诗潮》《海燕?都市美文》《满族文学》《辽河》《新蕾》等,由于有辽宁作协或各市作家协会的专业性指导,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办出特色。一些内部期刊如《辽宁散文》《鞍山文艺》《关外文学》《辽东文学》《辽西文学》《红海滩》《辽宁传记文学》《文苑春秋》等,也都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组织文学交流活动是作协所承担的极为重要的专业性工作之一,辽宁作协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辽宁作协先后接待了印度作家代表团、美国华文作家代表团和日本作家代表团?;菇哟斯愣?、贵州作家代表团来辽宁观光考察。辽宁作协还参与中国作协组团,分别到波兰、美国、保加利亚、德国等访问交流,特别是在2010年,辽宁作协组成辽宁分团参加中国作家百人团,赴德国出席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和中德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此外,辽宁作协还独立组织作家代表团到法国等欧洲十国学习考察以及到天津、内蒙古等地交流采风。

二、辽宁作家协会遵照作家协会章程,以服务文学、服务会员为己任,为辽宁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培训是辽宁作协服务于会员的重要项目之一。近年来,辽宁作协坚持推进辽宁省委宣传部确立的“文学新锐工程”,在辽宁文学院连续举办全省新锐作家班和中青年作家创作研讨班,总计培训作家近千人次。还面向基层,先后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沈阳市大东区等协作,举办了多期基层作者特别培训班,分别以农民作者和工人作者为主体,受到了各市文联、作协及广大会员的欢迎和好评。辽宁作协还把服务的触角伸到基层,面向基层开展文学讲座、文学指导等活动,先后为铁煤集团、沈阳市大东区、少儿图书馆、省文化厅剧目室、沈阳市文联等单位组织的基层作者讲学授课,受到普遍欢迎。辽宁作协所辖丹东市作协积极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组织作家、专家进入大、中学校园,为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进行公益性讲座、辅导,并在丹东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满族文学》上开辟版面,为学生们发表作品。
  为优秀文学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是辽宁作协服务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签约作家是辽宁省文学队伍的标志和品牌,辽宁作协授权所辖辽宁文学院对签约作家进行管理,辽宁文学院不断地完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从1998年到2011年,已经与167人(次)作家签约。签约作家制度使辽宁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作家先后进入签约作家行列,促成了“文学辽军”的形成。十多年来,已经有十余位签约作家问鼎国家最高文学奖如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等,还有数十位签约作家赢得多项其他全国性文学大奖。
  与辽宁省人事部门协作,辽宁作协还启动了全省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先后举办了四期作家职称培训班,总计为170多位作家评定了中高级作家职称。为了以新技术服务文学、推进创作,辽宁作协还创办了辽宁作家网,如今已经运行了四年,在广大会员和网民中形成了较高信誉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辽宁作协推荐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学习,推荐了一大批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还推荐了数百部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其他全国性重要奖项的评选,让一大批中青年作家进入全国的文学视野。另外,还积极向中国作协推荐重点扶持作品,2010年,徐铎的长篇小说《大码头》、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日本遗孤大调查》等被确定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挂职深入生活,是作家深入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作协为作家服务的重要方式,辽宁作协对这项工作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来,由中国作协、辽宁作协及辽宁各市文联、作协联系协调到基层挂职的辽宁作家已近二十人,这些作家深入社会生活第一线,广泛接触广大人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为了更好地与作家交流,辽宁作协下设创作联络部,是服务于文学、服务于作家的专门机构。由创作联络部主办的《辽宁作家》杂志,是辽宁作协与各市作协及其他文学机构、全体会员进行联络交流的重要媒介,为广大会员提供了创作交流的窗口。
  在服务中发挥作用,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服务中提升地位,是辽宁作家协会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为文学服务,为作家服务,是作协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三、作家协会工作的触角伸向偏远的城乡。其工作的群众性填补了政府工作职能的空白,纠正了政府职能中的不足,并保证了党和政府与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的联系渠道。其工作的群众性在重要历史关头和日常文化生活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也为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奠定了民间基石。

  辽宁地方各级作家协会基本不享受政府财政的支持,作家协会的领导者组织者大多是业余兼职。在文学精神的感召下,出于对文学事业挚诚的热爱,各级协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协会的正常运转,实现了作家协会的工作职能。据调查,除辽宁省作协系正厅级人民团体,辽宁14个地级市的作家协会均系当地文联下属协会,辽宁44个县(市)以及 56个市辖区也有数十家作家协会或文学协会存在。这些民间团体性质的协会,大多编辑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刊物或同仁刊物,为会员发表习作提供园地,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他们还通过组织采风、研讨、创办文学社团等活动,广泛联系业余作家,同时也保证了文学之根深植在民间丰厚的土壤之中。
  据调研,位于辽西的朝阳市文化土壤深厚,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使该地区充满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该市作协对基层文学社团大力扶持,该市所属7个县市区均有多家文学社活动,其中建社时间早、文学活动多、文学成果显著的就有朝阳师专心远文学社、凌源平民文学社、朝阳金秋读书写作小组、朝阳县松岭边塞文艺社、朝阳县尚志文学社、朝阳县瓦房子镇小凌河文学社、喀左县紫燕文学社等,朝阳作协通过这些文学社,把上至市区,下至乡镇、村的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紧紧团结在市作家协会周围。多年来,这些文学社就像山花绽放在丘陵、河畔、田间,它们积极开展读书、写作、研讨等文学活动,在最基层的民间顽强生长,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社会的文化建设。金秋读报小组的社员发表作品近2千篇,出版文学作品9部,4人加入了辽宁省作家协会。74岁的林自仁的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该社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84岁的鞠荣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了却了几十年的夙愿。尚志文学社的社员有农民、教师、打工者,广泛吸收了小凌河流域各乡镇业余作者,其中有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4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8人,县作家协会会员12人。辽宁省、市各级领导非常关注尚志文学社的成绩,充分肯定了他们扎根乡村沃土,为活跃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并予以嘉奖……目前这些民间文学社团已经成为辽宁社会文化工作领域一道耀眼的文学景观,构成了一条耀眼的文学星河。

四、作家协会能够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措施,引领最广大的文学队伍,并影响整个社会文化朝着先进的发展方向前行。在对辽宁作协工作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作家协会无论是在提供平台还是在组织实施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从事先进文化的引领工作。

  辽宁作协及各级作家协会联系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过多次专题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文学创作引导效应。在此仅以辽宁省作家协会近年的研讨活动为例。比如为了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而举办的“辽宁文学界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响应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而策划组织的“工业题材创作研讨会”;旨在弘扬五四精神的“文化大发展和青年作家的时代使命”座谈会;为推动辽宁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目标而举办的“文化强省建设的价值导向”研讨活动等,这些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探讨活动实效显著,增强了作家们把握时代生活本质的能力和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创作精品的自觉性。
  辽宁作协及各级作家协会针对社会精神价值取向,还举办了大型主题征文朗诵活动和有针对性的采风活动,这些活动都弘扬了时代精神,引领和推动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比如辽宁作协为配合省委宣传部倡导的“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创作咏诵活动,成立了《红诗辽宁》编选小组,在全省广泛征集原创作品,在较短时间内编辑出版了“红诗辽宁”活动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红诗辽宁》,为红诗咏诵活动提供了范本。同时,《鸭绿江》、《芒种》、《文学少年》以及各市的文学期刊如《诗潮》、《中国诗人》、《香稻诗报》、《诗友》、《乡土诗人》等也都出版专刊或开辟专栏发表红诗作品。全省14个地市的文联、作协也以红诗创作为主题创作了大量原创作品,开展了红诗朗诵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辽宁诗人创作发表的红诗作品共有3000余篇(组)。这项工作受到省委领导张江同志的高度肯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的平民化,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对创作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受省委宣传部委托,辽宁作协主办的《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承办了“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评论家就“文学批评与主流价值观建构”、“如何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辽宁作协还积极参与、指导各市文联、作协组织的文学理论研讨活动,如抚顺市的“全国诗文名家看抚顺”,本溪市的晓寒长篇小说《绝石》研讨会等。
  辽宁作协在文学评奖工作中牢牢把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近五年中先后完成了两届辽宁文学奖、两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三届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评选,总计有67篇(部)作品和6位青年作家获奖,为繁荣辽宁省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张扬了宏大高远的理想精神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合这次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新时期新世纪,辽宁各级作家协会以其工作的专业性、群众性,在履行职责时能积极发挥其服务性和引导性,颇具创造性地响应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在引导先进文化方向、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独有的工作方式能完成党和政府职能部门无法替代的引领作用。
  因此,建议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强作家协会工作,在财力上政策上予以扶持,使其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张扬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执笔:辽宁省作家协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