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侯秀芬和在京学者出席了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举办。
多年来,孙惠芬一直坚持农村题材的创作,对乡村生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描写,她对乡村生活客观真实的记录以及生动准确的把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新作《吉宽的马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懒汉为了爱情离开自己心爱的乡村和马车,来到大城市希望能获得物质上的成功,并赢回自己的爱情。懒汉的进城,引出了装修老板、酒店小老板、普通民工等等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各色人物的心路历程,他们经历着种种挫折、辛酸,精神上的磨难。他们获得过短暂的成功,也陷入过长期的迷惘。这是一部心灵化的小说,充满着诗意和宁静,同时又蕴涵着巨大的内心波澜,许多看似静态的描写,在心灵的浇灌下显得灵动而丰盈。
创作完《上塘书》后,孙惠芬经历过一段悬空、飘浮的日子,为此,她去到辽南乡下,希望能够重温让自己身心踏实的人间烟火。在那里,她看到了一个整天打扮得干净整洁的懒汉,赶着马车在乡村游荡。就是这时,发生在孙惠芬老家的另一个故事,一个在城里端盘子的女孩被一个小老板看上,并让她回家置办嫁妆等着小老板去娶她的姑娘的故事,汇流到懒汉的故事里。姑娘的青春是等不住的,如果她回家办嫁妆坐上了懒汉的马车,如果她在频繁的往返中爱上这个懒汉,一切又会怎样呢?这些想法被孙惠芬养在心里,让它慢慢生长,后来,原本以为写一个短篇就能解决的故事,养成了一部长篇,孕育成了一个懒汉和一个女孩的内心风暴。这场风暴不但刮走了孙惠芬的悬空感,让她走进了懒汉的内心世界,懂得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的“懒惰是一笔财富”这句话,还让她看到与传统人生观不同的别样的人生——拒绝奋斗拒绝改变的人生,并对此有了更多的体会。“幸福生活的本意是宁静和安祥,但在一切都快速发展的今天,宁静和安祥永远只能是梦想。”
与会评论家认为,从《歇马山庄》、《民工》、《歇马山庄的女人们》,到《上塘书》等一系列中短篇以及长篇小说,“乡下人进城”成为孙惠芬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主要的题材和叙述角度,她把民工进城看作一种精神上的突围,她一直关注乡下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正如孙惠芬自己所说:“我写民工,是因为我的乡下人身份。”
由于故乡“青堆子”的关系,孙惠芬经常被朋友称为“青堆子人”,对此,她开始以为对方在简单地说自己“土”,后来才意识到,其中更包含了“纯朴、倔犟、顽固”等意思,对这一称呼,反而喜欢了。她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民工,灵魂上经历着一次又一次‘进城’。不同的是,一开始写民工,写的是民工在这样的突围中遭遇的精神苦难以及肉体的创伤,如今写民工,是写民工在苦难历程中灵魂的自求和思考。”
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这部作品是孙惠芬创作的新突破、新成果,叙述从容,感觉灵动,把时代与个体、燥动与宁静、生命与灵魂的种种冲突,描写得丝丝入扣。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蒋巍主持。
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
——张胜友在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研讨会上的讲话
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作品研讨会开得很活跃,同时又开得非常认真,应该说是一次高质量、很有启迪意义的研讨会。
评论家们的发言对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我想说三点:
一个作家的写作与成长。建功一开始的发言也说到了这一点。孙惠芬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纯粹的写作者,她一直在扎扎实实地生活、扎扎实实地写作,也就在扎扎实实地成长。孙惠芬以她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以及她的勤奋、她的追求、她的抱负,我们完全有信心期待她在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写作积累之后,也就是在不断推出她的歇马山庄系列小说之后,会实现她的美丽的文学梦想。
一部小说所展示的文学天地?!都淼穆沓怠饭菇ǖ奈难斓厥枪憷?,它所展现给读者的是当下社会正在进行时的十分鲜活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图景。由农村而城镇、由农业而工业、由农民而市民的转型,是中国乡村前所未遇的千年之大变局,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极为惊心动魄的一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现在看来都是一种准备、一种前奏。
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质上表现为蔚为壮观的城市化进程。之前的各项改革,为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化进程作了很充分的铺垫。它的规模之宏大、推进之迅速在全世界、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试想,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近10亿农民面临工业化浪潮的猛烈冲击,生活、生存状态在瞬息之间彻底改变……这种社会转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展,这当然给作家们提供了十分丰厚的创作素材。我个人认为,这种丰厚是远远超过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将从农业社会形态快速转型为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高科技社会,一句话转型为现代社会形态。这种历史的急骤演变,是必然要产生传之后世的大作品的。
一个创作工程的整体收获。中国作家协会推动的“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不断推出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已越来越显示出它对作家的凝聚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当然,这些成果的收获,首先是作家们辛勤耕耘的收获;但中国作家协会通过“重点作品扶持工程”这样一种颇具创意的形式,给予广泛的组织、协调、关注、评价、评奖,借以推波助澜……应视为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与文学活动,也是十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今后,当以更大的力度推而广之。(中国作家网 胡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