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文学批评期刊的现状与问题
来源:《文学报》 | 作者:  时间: 2010-02-26

  据《文学报》消息 近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海南师大学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当代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谡倏@醋匀贝难榔诳闹鞅嗝呛妥已д呷嗳嘶憔垡惶?,探讨有关“文学批评期刊的现状和问题”、“当代文学的今后走向”、“文学批评的文风与品格”等诸多热点话题,其中一些观点颇有真知灼见和切中肯綮。
  一方面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是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仍然举步维艰。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比建设问题更加紧迫,因为有生存才能谈建设,有了建设才能说发展。
  在谈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现状时,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康太说:“这些年来,我们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的发展,2009年海师被国家列为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学校,其中现当代文学就是博士授权建设学科。这个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各个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文学批评期刊是我们成长的园地,如果没有这些刊物就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成长起来。现在的刊物能够坚持下来,对当代文学事业是一个很大的功劳。如果没有这些刊物我们就不能判断当下的文学状况。”
  尽管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长足进步,而这一切又必须依赖文学批评期刊的长期坚守。但反观文学批评期刊的自身建设,至今仍然困扰文学批评期刊主编们的最主要问题,依旧是严重的办刊经费不足。
  《文艺评论》主编韦健玮说:我越来越感觉困惑,有时不知道期刊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办一本刊物,要考虑它的生存、考虑它的层次、考虑它的水平,这是太难的事?!兜贝骷移缆邸犯敝鞅嗾叛ш扛侵苯亓说钡厝衔?批评的支点就是当代文学期刊,没有期刊作者就无法找到支点、找到认可。在现今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目睹了许多人办刊的艰辛,知道他们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文艺报》总编阎晶明也在发言中提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做《批评家》杂志的时候,虽然在经费上也比较困难,但是那种感觉往往被作者和编稿策划的热情所遮蔽。今天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比建设问题更加紧迫,因为有生存才能谈建设,有了建设才能说发展。文学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十几年前难以预料的。现在,很多东西的消极力量远远大于建设力量。”
  这是一个学术凸显、思想淡化的时代。一方面是要摆脱困境不断探索办刊的新思路,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新问题的出现。在文学批评走向学术化、学院派的同时要警惕文学批评丧失原有的尖锐、犀利的文风。随着文学体制发生的变化,办刊经费不足一直是文学批评期刊亟待摆脱的困境,许多文学批评期刊早就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阅读对象和作者群,已经由过去的文联和作协系统,转向了大学。而大学里的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尤其活跃。因此,一些文学批评期刊开始将办刊思路和学院的当代文学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有的用组织专版方式来为大学里的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服务,有的干脆就和大学的文学院采用联办的方式。应该说这样的探索在摆脱困境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毕光明在发言中强调:“这是一个学术凸显、思想淡化的时代。当代文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后,学术性慢慢强化起来,这是一个进步。曾经当代文学是被别人看不起的学科,走到今天应该说是和现代文学不相上下,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化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看到它带来的问题,那就是文学评论研究对当下文学与现实的介入性淡化了,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像上世纪80年代那么活跃的有思想的批评家。现在有个现象,有些学者看不起批评,在文学领域形成了新的等级制:研究比批评要高一个等级。但我看现在学院派出了问题,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很多远离了我们当下的文学,没有文学现场感。”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单正平也在讨论中表示:“因为有经济压力,难免会出现‘吃软饭’的情况。一切都推向市场化,而本来学术刊物、或者说批评刊物不是该市场化的东西,现在推向市场化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失去读者。在座的编者、读者和作者其实绝对是小众,如果小众还能够孤芳自赏、还有价值存在,那倒也罢了。问题是我们自身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你在干什么?你写的东西到底是为评职称写的、还是出于独立思考或者出自于兴趣?这说明了我们内心混乱、不踏实的状态。你做这个工作时你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人生价值都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
  《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也说:全国的文学批评性刊物不算多,但是批评类刊物是长期的学术积累,比许多作品类刊物更直接反映当代文学的现实,折射出中国的思想现实。在西安举办的第一届当代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上,评论家孟繁华就尖锐地批评过一家权威性的评论刊物组织的专版降低了刊物学术权威,评论家施战军更是指出:在现有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的导引下,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向学术化、学院派的同时要时刻警惕文学批评丧失原有的尖锐犀利的文风。
  贯彻国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商榷争鸣,创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空间。学术批评在出发点上要遵循一种无罪推断,而不是有罪推断。学术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讲分寸,讲风度。在强调深刻性、严肃性、专业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可读性。的确,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文学批评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文学批评究竟该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加强自身的发言权,也是此次会议许多专家学者和批评期刊的主编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并取得普遍共识的思路和对策。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认为:首先是要重树批评期刊自身建设的自信心,坚守自己的品格和品行,回到当代文学的前沿?!兜贝奶场分鞅嗦抻卤硎?办杂志只要是把自己的文学情怀融入进去,哪怕再困难也可以迎来硕果?!段囊绽砺塾肱馈犯敝鞅嗬钤评姿?读者的流失成为我们这些刊物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新媒体包括网络文学也应该称为文学,我们可以把研究视野放宽,以后文学的生产、传播机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网络作家对传统文学有敬意,但是写作方式和传统的很不一样。我们的期刊应该在变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认为:“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贯彻国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商榷争鸣,创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空间。学术需要批评,批评也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学术批评在出发点上要遵循一种无罪推断,而不是有罪推断。首先探寻被批评对象的合理之处,既而在探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不合理之处,并对其展开批评。学术批评就是发现被批评对象的真正理论困难,为解决这些理论困难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并做出新的理论论证。学术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讲分寸,讲风度。现在有的一遇到学术批评就急了,斯文扫地。所以无论是隔靴搔痒之战还是借题发挥之难,都不是正常的学术批评。”
  他还认为:“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推出新人,扶持新人。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为社会所承认,而编者在社会和学者之间扮演了中介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那些为社会所公认的名编辑和权威性学术期刊发挥的作用更加巨大。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关注学术的大众化,今天的大众不仅要了解经典,了解历史,更需要从中国现代化期待的视角去解读经典,所以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是让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术走进百姓视野。只有大众接受观点才会有张力,只有大众接受思想才会涨起来。总之,学术不应该是晦涩的理论,不应该用曲高和寡去诠释,更不应该在暗自沉浑之中,学术在强调深刻性、严肃性、专业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大众性,适用性和可读性,还需要改变自己的文化形象和已有的叙述方式,吸取民间话语,增加人文精神,展现人文魅力。”(朱小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