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闲话过年
来源: | 作者:王充闾  时间: 2009-01-22
  说到过年,我有“三怕”:
  一怕鞭炮。万炮轰鸣,烟花满眼,日以继夜,响声震天。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有如鼙鼓频敲,爆豆不停,没有片刻的消歇;“通!通!通! ”这是高程排炮一百发、三百发、五百发地连射。楼前楼后,楼上楼下,轮番地轰炸,彻夜地翻腾,搅得人无法安眠。走到外面去看看吧,更是烟雾升腾,纸屑翻飞,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共蝗缃舯辗棵?,床头枯坐,犯不上让鼻孔、肺子、眼睛,跟着耳朵一同去遭灾受罪。
  二怕大吃大喝。过年就要放开肚皮,猛吃猛喝,这种陈规陋习,自古已然,于今为烈。本来应该细水长流匀着吃,有计划地安排开,不!偏偏都要集中在过年时节,调动嘴巴向肠胃发起猛攻。
  三怕串户拜年。如果说,大吃大喝,属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那么,串户拜年就带有“强加于人”的性质了。前呼后拥,摩肩接踵。这一伙客人话音未落,席不暇暖,另一拨人马已经“毕毕剥剥”地在外叩门,于是,“前客让后客”,匆匆忙忙,交换场地。
  至于“人情债”、随“份子”,花着钱,还要耗神费力,也令人不堪重负。好在这种事情,我早就把它免除了。因而,没有算在“害怕”之列。
  当然,人情世事是错综复杂的。单就过年来讲,大概也并非人人都畏之如虎。比如有些青少年(并非全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过剩的精力,也有着过分发达的胃口,尤其拥有难于排遣的空闲时间;他们过不惯孤单、枯寂的日子,习惯聚堆儿,喜欢热闹,觉得逢年过节比平时有情趣、有意思,因此,不唯不觉其苦,而且还嫌时间过得太快——七天长假,一眨眼间就过去了。另一方面,过年期间,在年轻人来说,也确是个会亲访友的机会,通过聚会欢谈,交游酬酢,可以扩大接触面,联络感情,开阔视野,增长阅历。
  再者,过年,就意味着花钱、购物,可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这本是好事。就各类商家、厂家、店家的经营者来说,通过年节大力营销各类商品,可以增加卖钱额,大发其财,塞满腰包,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类人盼望过年,他们是那些急着往上爬、专靠拉关系的人。平时请客送礼,上门私谒,还要找个引子,借个由头;过年了,这一切行径,均属因风就俗,顺理成章,用不着遮遮掩掩。夤缘求进,可以开门见山;馈遗往还,无须半推半就。年节到了,原是交往双方久经企盼、求之不得的大好时机,“害怕”云乎哉!
  应该说,前两种情况,或为习性使然,或为利益驱动,都是顺乎人情、合于事理,属于正常范围。如果不嫌多管闲事的话,我愿向青少年进一句忠言。西方有一条谚语:“成年期收获着少年时种下的成果。 ”意义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相似。所以,应该作息有时,嬉游有度,抽出一些时间读书、学习,提高自己,造就本领。“莫倚儿童轻岁月”,这是古人的悟道之言。而第三种情况,则令人作呕,鄙夷不屑,嗤之以鼻。
  总之,“三怕”也好,“四怕”也好,不会人人认同,这里只是谈谈一己的想法。而且我也知道,即使你对那些繁文缛礼、积渐成习的传统陋习感到是一种负担,认为需要克服,恐怕也拿不出什么有效办法去整饬它、规范它。只要看看有些城市禁止鸣放鞭炮,后来又相继恢复,就可知此事非同小可,正所谓“思通天上星河易,力挽人间风气难”是也。
  记得十多年前出访马来西亚,我们在华人聚居的马六甲城赶上了过旧历年。腊月三十那天,我们一行在庙街漫步,那种异常浓烈的“年味儿”,大家都叹为观止,甚至发出了“礼失而求诸野”的感叹。家家门外挂起了大红灯笼,高悬着朱红的贺年喜幛,门上张贴着 “招财进宝”、“接福迎祥”等类字句的联语,以寄托主人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整条街市打扮得鲜红火爆,金碧辉煌,置身其间,简直忘却了是在他乡异国。但是,却并没发现有人在街头、院落里燃放鞭炮。商店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照常营业,也没有见到哪一家在那里摆酒设宴,“胡吃海喝”。
  他们说,过年了,人们难得休闲几天,更应该好好养生,讲究科学饮食。大年初一,我们应邀到一户华侨家里作客,看到祖孙三代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娓娓话桑麻”,其乐也融融。我问东道主:“怎么没见有人串户拜年? ”答复是,谁也不愿意破坏这种难得的合家团聚,促膝谈欢的气氛。这番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上一篇:吴姑山风物

下一篇:感谢广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