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姑山,又名巍霸山,位居辽东半岛南端。林木蓊郁,古刹庄严,山城恒久,传说披纷。
法如清泉
传说,唐贞观20年(公元646年),三藏法师(玄奘,俗称唐僧)应清泉寺僧众敦请,赴辽东郡沓氏县(今普兰店)说法。
是年,唐僧已从印度、尼泊尔等天竺五国取经返长安,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盛名天下。他来到沓氏县境正值暮春,天旱无雨,初苗卷枯。至清泉寺,唐僧潜居 几日,打坐诵经。时逢四月初八吉日,唐僧在寺庙院内为僧俗人等讲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间,有一人提问:
“三藏法师,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没区别,为什么要分成两样说?”
唐僧说道:“我佛已然作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别,在其无别。分成两个字述之,是因为众生眼光蒙翳,惯于区别有无。这属方便法门。”
这人接着问:“人们看见的什物皆有形有味,怎么能说是空?空不是没有一物吗?”
唐僧:“梨花有形有味,你见过否?在山中还是此院?”
这人环顾四周,答:“当然在山中,院里哪有梨花?”话语才消,雪白的梨花一片片自天空飘落下来。此人仰面瞪目。
“你看到了什么?”唐僧问。
“我看到梨花落地。”
俄尔,清风微旋,把花瓣拂走。
唐僧又问:“你所见梨花呢?”
这人结结巴巴地回答:“被风刮走了。”
唐僧说:“何曾有风?又何曾有花?你见的只是心相外化而已。有梨花是色,无梨花是空。有与没有,俱与梨花无关。”
此人合掌,“阿弥陀佛??沼肷磺?,色与空也没区别。”
唐僧说道:“众生以眼见为据。殊不知,眼又以何为据?怎么知道眼见没有虚妄?你见日头东出,对海外之人却是日落。学佛须先破‘我执’,不执着于色,而后破‘法执’,不执着 于空。如《金刚经》偈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问:“法师,方才花瓣降落,风又吹走,是何种因缘?”
唐僧回:“各自因缘。”
问话人又问:“梨花自天而落,是法师所显神通么?”
唐僧微笑:“既见梨花,该问梨花何去何来。吾道不言神通。”
说话间,从院门走进一位莾汉,他跪地先向唐僧叩三个头,说:“大师傅,拜佛修庙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唐僧说:“得觉悟,固社稷,安民心。”
莽汉问:“天不下雨,大师傅能不能给山民一些帮助?”
唐僧说:“你颜色赤红,口唇焦敝,先到外边喝点泉水吧。”
这人惊讶:“泉水?咱们这里方圆五十里河水、井水都干了,哪里有泉?出家人不打逛语,大师傅为何这样讲话?”
唐僧合目诵经,不再作答。
莽汉叹口气,转身走出寺院。忽见寺前拴马桩旁有泉涌出,清波汩汩。他捧水渴饮,饱腹之后跑下山,把消息说与乡人。乡人老幼结队,纷纷到寺前取饮甘泉,焚香谢恩。
七日之后,唐僧把从天竺带回的贝叶经书十卷赠与寺庙,应住持恳请,提笔写下四字:清泉如法。后来,三藏法师的墨迹刻于圆形石幢,可念作:清泉如法;也可作:如法清泉。还有人断句为:“清泉如法清,泉如法清泉”制成楹联。石幢立在泉水边上,后于金代战乱被毁。又有一说,大跃进伐木炼钢,有人在山城岩洞中见此石幢,已残破,“如法”两字尚可辨识,并有“三藏法师”铭文?;褂腥怂?,日伪时期,夹河庙镇栾家村下记沟出土石幢,被日本人用卡车运到皮口,装船送往东洋。
话转回,唐僧说法结束,归长安。之后,寺院主持将自己的法名更为“如法”,寺名制匾,即为“清泉”。
今日,游人在清泉寺的大雄宝殿上仍可观赏《西游记》的壁画,为其它寺庙少有,盖因纪念三藏法师来辽东传送法音。
夫妻鸟
吴姑山城,常见到高句丽人的骨灰瓮。这些瓦瓮有的埋在土里,立无字碑;有的悬于山崖之上。
民国初年,葡萄沟一位名叫王老七的村民进山采药。吴姑山素以草药繁多闻名。清泉寺供奉的药王,由于庙居百草之中尤显灵验?;八低趵掀卟蛇⒙鸩菀?,攀岩下山,见石壁上有一 盘燕窝。他小心取下燕窝,心中喜悦。这时,垒燕窝的石洞“嗖”地有蛇逸出,黑纹金鳞,非常好看。王老七想,蛇为灵虫,此地必有宝物。他伸手在石洞里面探取,摸到一对瓦瓮,拳头 大小,广口。
回到家,王老七解封瓮麻绳,揭灰色土布,把里边的东西倒在炕上。两个瓮里全是骨灰。王老七觉得晦气,刚要扔掉,见骨灰里有两条黄绢,上边写字。他拨拉拨拉,露出一个珠子,豆粒大,圆润透出暧暧光晕。
王老七觉得此事不小,赴清泉寺请管家师傅指教。
管家师傅手展黄绢一看,上面有汉字写道:“夫唱妇随 嘹呖于天 人玉山隼 来世羽缘”,两绢字相同。管家师傅遂问王老七事情经过。王老七详尽言之,又拈出珠子送管家师傅过目。管家师傅接珠子,立刻放案上,低头诵经,而后开口说:“此乃舍利,大德之人死后火化结成。你得罪神明了。”
王老七“扑通”跪倒,请教穰灾之法。
管家师傅说:“骨灰身主为一对夫妻,瓮藏石壁,等候超渡机缘。也好,今日到你手里,也是机缘逢应。你回家把两个瓦瓮供在屋内西墙,奉白酒鲜花。夜半子时,阴极阳生,你念咒七七四十九遍。至昼间午时,阳极阴生,你再行念咒四十九遍。一共七昼七夜,不得间断。第八天早上,把它们送还山上原地,敞开口。做得到,你富贵加身。做不到,你犯灾星。切记,此事不可让你媳妇得知。”
“念哪样咒?”
“这个,”管家师傅手指黄绢:“夫唱妇随 嘹呖于天 人玉山隼 来世羽缘”。
“说的啥意思?”
“人玉是金,山隼为崔,此乃夫妻姓氏。祈结夫妇,化鸟投林。你去吧。”
王老七揣着黄绢与舍利子小心回家,与骨灰一同装回瓮内,放西面炕上。晚上睡觉前,他跟媳妇交待,让她拿燕窝上蜱子窝卖掉,直接回娘家呆七天。卖燕窝的钱想给娘家买啥就买啥,七天内千万别回来。
他媳妇挺高兴,又问这是为啥?王老七答:“算命的说了,这七天女流春属居家不吉利。你明天赶早走吧。”
第二天,媳妇走后,王老七置办野花酒水供奉双瓮。夜半诵咒,正午再诵,日夜不停。第五天半夜,骨灰瓮突然发出“咔咔”声响,王老七吓坏了,停止诵咒,央告:“祖爷爷、祖奶奶、金爷爷、崔奶奶,你们千万别怪罪我,我对你们一片诚心诚意,以后初一、十五给你们上香。哎呀妈呀,你可别‘咔咔’响了。”
瓦瓮果真不响了。
来到第七天傍晚,王老七媳妇提前回家。她蹑手蹑脚进屋,见王老七趴炕桌入睡,炕梢摆两个瓦瓮,供着酒碗花卉。好奇,她揭开一个瓮口的土布,“扑剌剌”,一只鸟从内飞出,自窗口飞入夜色里面。她知道事儿不好,赶紧蒙布系绳,偷偷跑回娘家。
第八天清早,王老七挎筐,装两个骨灰瓮,外包白布,进山去。他心想,七日功满,可以富贵加身了。刚进山里,发觉一只鸟在头顶左右盘旋。
这只鸟身小细长,羽毛褐红,尾长,翅带白边。它眼窝的黑色延伸到脖颈,像两撇胡须。鸟在王老七头顶上下飞旋,叫道:“金、金、金——夫哇”。
王老七没在意,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处悬崖,抬头找当时藏瓦瓮那个石洞。这功夫,鸟猛然飞降,啄他眼珠。王老七站立不稳,跌入崖谷殒命。
瓦瓮落地迸裂,飞出另一只鸟,鸣叫:“崔、崔、崔——妻哩”。
此鸟羽毛深绿,腰有灰带。
两只鸟双双翻飞,在岩边林丛追随鸣唱。
“金——夫哇”
“崔——妻哩”
此后,人们把它们叫作“夫妻鸟”,又把这两只鸟称作“今富哇”,“催起、催你早起”。
据说,男人在山上闻听“金——夫哇”,回应“崔——妻哩”,得女人缘,走桃花运。女人听鸟鸣“崔——妻哩”,答:“金——夫哇”,可嫁如意郎君。
王老七殒命的崖底有一立石,颇似人捧罐,当地人称“送骨岩”。
附言:1989年,中国科学院的鸟类学家来吴姑山考察,称叫声“金——夫哇”的褐羽鸟为“文须雀”,拉丁名panurus biarmicus,属画眉亚科,芦苇营巢,以杂草籽为食。绿色灰腰鸟,叫如“崔——妻哩”,是四川柳莺,也叫柳串儿,莺亚科,拉丁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筑巢山间地表,食虫卵。
北干将
《吴越春秋》载,干将、莫邪二人为夫妇。楚王命干将铸宝剑,三年成雌雄二剑,雄剑干将,雌剑莫邪。干将自知楚王必因造剑迟缓加害于他,故藏雄剑不献,留给其子赤鼻。多年后,赤鼻持雄剑杀楚王,为父报仇。此说又见《搜神记》与《列异传》。
普兰店葡萄沟,有下面一则传说。
晋时,大将军韦拔为阻抗高句丽人入侵,在此地筑立山城。城墙依山而筑,石块楔型排设,外宽内狭,里压条石。墙周十多里长,高十米,顶宽四米,内壁高三米。山城森严牢固,坚不可摧。
为强化武备,韦拔在山下设炉窑(现葡萄沟村),打造兵器。他招募来的工匠有一人名蒋英,吴郡人,白面红鼻,相传是干将后代,为韦拔铸青铜剑。干将后代何以姓蒋?原来,其后人为避楚王追杀,取“莫”的草字头,合“将”为姓,隐于越国奉化,繁衍成族。有一支迁燕地,又转徙辽东郡。
蒋英所铸悉为短剑,青如靛云,名“北干将”,三字以秦篆铭于剑身。据说,此剑具备三样神异之功。一、劈河流可露出水下三尺卵石。二、以火炎之,出咝咝声,如人发怒。三、刻石如泥。
韦拔视剑如宝,嘱咐蒋英多加锻冶,相赠金银无数。
魏帝司马炎闻听此事,派骠骑将军张僖携珠宝赴辽东郡沓氏县探访“北干将”,韦拔设宴款待。宴后,众人来到铸剑窑边,窑前河水流过。韦拔摘腰间玉佩投入河里,拔剑斩水,水流分波见底,玉佩赫然可见。张僖惊奇,称之为天下神物。韦拔奉剑于张僖,呈献魏帝。张僖大悦,持剑在石壁上刻下两个大字:
“镤陶”
此后,人将此地称为“镤陶”。时间长了,转义成为“葡萄”。
话说,骠骑将军张僖得宝剑,命蒋英为他再铸一柄杀人不见血的“北干将”。蒋英惧,说铸此剑,得罪神灵。张僖问为什么?
蒋英答:“血为人身之脉,中藏魂魄,以气运行。被戮者若无血出,魂魄下不可入地,上不能腾空,难得托生,必然诅咒铸剑之人。”
张僖下令:“七日之内,必得此剑,不然以抗命罪施以法绳。”说罢,拂袖而去。
蒋英回家,兀自闷闷不乐。妻问缘故,蒋一一道来。妻说:“铸得出这样的剑吗?”
蒋英说:“没药、蔓荆子、樱草等草药榨汁,浸剑淬火,此功成矣,名‘竭血’。竭血割人,封闭血脉,创口死黑。头离身,酱紫如球;手离臂,拘挛不张。”
妻惊恐:“如你所说,太可怖了。”
蒋英说:“铸剑莫若铸犁。我持此技属不得已,只为承续祖业。剑之用在于正气威仪,而非取人性命。取人命又令其不得超渡,作大孽??!此剑万万不可铸冶。”
妻:“官命不可违,你想怎样?”
蒋英说:“到那时,自有办法。”
第七天早上,张僖在韦拔等人拥簇之下,来窑取剑。
蒋英双手捧剑匣,呈张僖。
剑置于蟒皮蒙面的梨木匣里。“蟒”寓龙意。龙,暴怒无常;无耳,不闻外界声音,故独断专行,合于剑器命理。“梨”如“离”。离有割取之意,又是八卦之一,象征火?!兑?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如剑性。张僖开匣,取剑细察。
此剑白中含青,隐隐有杀气。剑身阴文铭刻:“北干将”。
张僖命人牵一只羊。羊见此剑,瑟瑟发抖,俯跪。
张僖一剑刺入羊肋,羊仆地,却无血流,剑身也无血。
张僖哈哈大笑,以袍袖拭剑身,甚为满意。忽然又道:“杀羊无血,怎见得杀人也无血呢?”
众人面面相觑,无从应答。
张僖让韦拔从牢中寻一犯人拭刃。
犯人押到,身披枷锁。他见张僖手握剑流露杀机,一羊倒地,遂叩头求饶。
蒋英上前告白:“大将军免他一死,小民愿以右臂代他脖颈,请试剑。”
韦拔道:“蒋英,你为我铸剑,没了胳膊,如何是好?”
张僖道:“以臂换人性命,也是义举,可嘉!”
蒋英去衣衫,裸臂放条石上,待斩。
张僖称赞:“真壮士也!”挥剑朝他胳膊砍下。剑未及肉,竟脱出张僖右手,向西天飞去。在场人无不惊呆。
张僖见此,以为神意,伏地叩拜西方,惭然而退。
后来,人传张僖勾头弯腰,四肢拘挛,每见剑器则牙关紧咬,不能言。说是触逆龙筋,身入风毒。
此后,蒋英名声威猛,被韦拔视同心腹。他依蒋英之言,把自己所藏“北干将”全付装匣密封地下,不复用于征战杀伐。
后来,一些兵器散佚民间,如曲刃剑、环手铁刀等。1923年,日本学者曾与中国学者马衡等人来此地从事田野调查。日本人收购一柄短剑,剑身铭文“北干将”,90年初,有人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会上见过此剑,收藏人为英国鉴赏家。至于石壁的““镤陶”二字,早已湮灭,无从寻访。
附言:镤,说未经熔冶之青铜。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圣人得贤臣颂》有句“巧冶铸干将之镤”。陶之含义有五,一为姓,如西晋荆州刺史陶侃,诗人陶渊明。二为瓦器,如彩陶,《礼记》载:“器用陶匏”。三指畅然快乐。枚乘《七发》句:“陶阳气,荡春心。”四说古邑名,如山东定陶,尧之初居。第五种含义为窑,音yao?!妒?大雅》之“陶复陶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