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败
恕我孤陋寡闻,在走进怀化安江农校旧址之前,我从没听过野败这个名词。我在北大荒生活过,知道北大荒的谷地、稻田里有野稗,那是一种特别抗旱耐涝的稗草,还能结出可以食用的稗米。陆游在抚州做官,入秋后稻田枯焦,农民心急如焚,七月二十八日夜忽降大雨,诗人禁不住写了一首七绝: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从这首小诗可以看到,当庄稼都近乎干枯之时,唯有青青的稗草生机依然。在袁隆平事迹展览馆,我看到了一株类似稗草的标本,但在说明里这株标本叫野败。
我以为是布展者笔误,悄悄求证工作人员,答复这株一米多高的标本确实叫野败,此名得到了袁隆平先生认可。在这株标本前我驻足许久,已成干草的标本很普通,与随处可见的稗草并无两样,但就是这样一株貌不惊人的野败却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恍惚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翻滚的金色稻浪里,一株绿色的野败高高挺起,不摆不摇,如同定海神针一样成为引人注目的风景。闪念过后我有些疑惑,明明是一株造福人类的野稻,为什么要为其命名一个“败”字呢?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在追念袁隆平先生丰功伟绩的时候,人们喜欢用这句赞美之言,那么,这粒种子来自哪里?答案就在这株野败上。是袁隆平先生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海南的田野里邂逅了这株野败,才有了后来所有奇迹的发生,让大部分人类摆脱了饥馑的噩梦。
奇迹,多是意外。这株野败被发现后,人们费尽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第二株,这株野败就那么孤零零身处海岛荒野,年复一年地生长,既不繁衍,也不开枝散叶,它如同大自然中守望千万载的修行者,一直在期待着缘分的降临。野败没有空守,1970年11月,这个缘分如彩虹一般降临,袁隆平团队中的李必湖先生遇见了它。之后袁隆平团队用栽培稻种广矮3784与之杂交,最后获得了6粒珍贵的种子。于是,杂交水稻界石破天惊,6粒种子,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世界。
我想,为什么海岛那个农场会有这么一株孤零零的野败?作为雄性不育野生稻,它如何实现的自我繁殖?这些问题过于专业,不是一个作家能讲清楚的,带着疑问,我的思路还是回到了文学层面。
人与植物是有缘的,人类靠植物的滋养进入了文明社会,反哺植物、善待植物,对植物保持一份敬畏是知恩图报的体现。现代科技已经证明,植物是有感受能力的,换言之,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打通人与植物的精神关联,会开启人类认识自然的另一扇门窗。
我相信那株野败一直在等,在等待机遇,等待有缘人。等,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定力,更是一种对初心的坚守,千万年间,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旱春涝夏它选择躺平,饥荒的梦魇就会继续缠绕人类,它坚持等,一直等下去,终于等到了同样善于等的袁隆平。
我为这株野败成就的6粒种子感到神奇,为什么是6粒?当时授粉的是65朵花,结果只结出了6粒稻种。由这个数字我想起南怀瑾先生对6的解释,他说《易》中一卦之所以有六爻,其原因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都不会超过6个阶段,这6个阶段是循环变化的。应该说6粒种子本身就带有易理之光,野败正是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循环中捕捉住了机遇,才得以永生和不朽。由此我想,袁隆平先生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他认为自己的成功秘诀是这样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机遇,的确,没有国家创造的机遇,没有方方面面的培养和浇灌,再优质的种子也难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洪江古城
提到洪江,很多人会想到雪峰山,想到大名鼎鼎的飞虎队,这座见证了抗日战争历史重要一幕的古城,如今已经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洪江的确是个值得来看看的好地方。我来洪江,除了领略古城绝佳的景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外,还想解开一个谜团,那就是这座千年商城为什么从来没有受过兵匪侵扰。按理说,一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商埠,在兵荒马乱的历史岁月中不经历兵燹匪患有点不可思议,这不是简单的“幸运”二字就能概括的。沅水西岸与洪江类似的浦市就饱受兵匪之苦。浦市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东南部,是吉怀交界的边陲重镇,在历史上是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据《辰州府志》载:清乾隆六十年,吴八月率领苗民起义军从这条驿道上开来,攻打浦市,纵火焚烧了衙门。另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十二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从辰溪来到浦市,在下湾水星阁住了七天,然后开拔杀向贵州、四川。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可以想象浦市当时会是什么境况。与浦市相比,洪江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座繁华的商埠无灾无患静静地端坐于山水间,以一种独有的恬静向后人昭示什么叫平安是福,什么是利民福祉。
在游走了洪江古城之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洪江能免遭横祸,除了防备上的因素外,其崇仁尚德的儒商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洪江鼎盛时期,聚集了众多的报馆、钱庄、学堂,仅戏台就多达40余座,青楼妓院50多家,烟馆60多家,宗教场所60余处,酒店、客栈、作坊、店铺数不胜数。商城如此繁华,但经营者大都恪守儒商理念,因此,洪江在江湖上口碑甚佳,被视为首善商城。
店铺都会有牌匾,牌匾宣示的是主人的经商理念,洪江的牌匾中似乎隐藏着这座古城平安无虞的密码。古城著名的杨三凤商行悬挂的牌匾是“清白传家”,陈荣信商行悬挂的是“吃亏是?!保窗炎苁鹦业氖恰岸蕴煳鹌邸薄熬尤视梢濉?。最令人感慨的是一家青楼的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逝逍遥。”这原本是一副用于大车店的楹联,后人将“遊”字改成“逝”字用于青楼,变得暗藏玄机。此联有隐喻,十四个字皆为走之旁,说明此地不可久留,劝人还是早些离开这种是非之地。
正所谓“盗亦有道”,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土匪也不是什么人、什么地方都打劫,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装模作样往师出有名上靠。洪江商户一向崇仁尚德,讲义利商道,少有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土匪们想出手难免投鼠忌器,找不到什么由头。更何况土匪那些不义之财要有钱庄存兑、有青楼烟馆消费,洪江的存在对他们有利无弊,这大概也是洪江不遭匪患的另一层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崇仁尚德护佑了洪江,这也应了那句名言——仁者无敌。
茯苓
以往,在药房见到的茯苓都是切片或茯苓膏,到了靖州,才一睹茯苓真面目。说实话,茯苓形象并不美观,形似甘薯,表皮褶皱,颜色多为土褐色。但茯苓是实打实的心里美,去皮切开,呈现出来的却是或雪白或粉红的茯苓肉,不仅味美,而且十分养眼。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著名的茯苓之乡,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有国内最大的茯苓贸易集散地。当地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有种植、采摘、使用茯苓的传统,靖州茯苓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茯苓对于我来说颇有些神秘感,这种神秘源于古人对它的描述。大名鼎鼎的李时珍对它的描述是:“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碧啤缎滦薇静荨匪邓撬芍桑骸八芍幻煞?,沦入地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瑿,一名茯菟,通神而致灵?!闭庵置枋鏊淙挥锌湔诺某煞郑蜍叩娜肥且晃逗靡?。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它功效广泛,可与各种药物搭配,适用于多种病症。
靖州多松,而茯苓必出于松下,这种共生依附关系极似沙漠里的肉苁蓉与梭梭,肉苁蓉依附梭梭是因为梭梭根深,能汲取地下水,那么茯苓依附松树又是因为什么?为什么其他大树的根部不会生长茯苓?这个问题会有专家解读,我不敢望文生义,但这一现象对我有很多启示却不得不写出来。我想,生态中相附相依的共生关系是多么重要,相附相依才能草木繁茂,这种共生关系是双向奔赴,相互成就。透过茯苓与松树这种共生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之间、自然万物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最佳选择也必然是共存共生的和谐关系。
如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样,不同的树林会生长不同的菌子。我喜欢吃松蘑、榛蘑,我问过搞食用菌的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培养出野生味道的松蘑和榛蘑来?朋友笑着告诉我,这很容易,把食用菌大棚拆掉,栽上松树和榛窠,就有了松蘑和榛蘑。我明白了,松蘑榛蘑都是与松树榛窠共生的。由此我也想,茯苓离开松树,哪怕它依附的树再高再大,也称不上是“四时神药”,因为共生的依附体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