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的白鹤楼,建于2012年,到现在,有多大?你会说,相当于一个小小子、小丫头的年龄吧——多简单的问题啊,怎么拿这来考我!
正确答案是:这楼,有一千多岁。有一千岁的小少年、小少女吗?
???为什么?
因为它辈份大、窝里老,地基打得早!
据考证推测,白鹤楼始建于辽圣宗前期,即统和八年到十年(公元990-992年)。那时刚刚开工,辽国与大宋朝就又开战了。这仗一打,就是十多年。主持建楼的,是萧太后。战争期间,挪出人、财、物来建楼,不合适。这一点,萧太后比后来修颐和园的慈禧太后想得明白。
1004年,辽宋之间战事结束,萧太后不用那么操心了,可以接着建吧?大概她也有这个打算??上У氖?,五年后她撒手人寰,楼,终究没建起来。
这个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她一辈子做过许多大事,建一座楼,不过小事一桩,可愣是没办成。料想,她这近乎圆满的一生,仅就这事,会有点儿遗憾。她死后一百多年,辽国灭于金,契丹这个民族也渐渐随风而逝,融合在中华诸民族中,一千年来,沧海变桑田,这位老奶奶的遗憾,似乎已无人想起。
奇迹发生了——一千年后,曾是萧氏后族聚居地的法库,在东木叶山的奚王岭上,一座巍峨、秀丽、具有辽代建筑风格的白鹤楼拔地而起。
是的,这里,还有人念着她。
当代新建的白鹤楼,拥有很多现代化功能,远远超过古人的想象。同时,它也承载着许多意义,如铭记历史、促进旅游、弘扬地域文化,等等??墒潜鹜耍姓庑?,都建立在一个出发点上,这个出发点简单至极,又无比重要——它曾是萧太后的楼,曾是萧太后梦里的楼。
或许,我们可以问,续建这么一座楼,完成一千多年前一个老太婆似是而非的遗愿,值吗?
值不值先不说,先说这老太婆到底是何方神圣。一千年来,她在民间很有名——在评书里,她是杨家将的劲敌。大宋忠臣杨业被俘后绝食殉国,也确实发生在她风头正健之时。在近些年的影视剧里,她的人生传奇强烈地吸引着创作者和观众:京剧电影《契丹英后》,电影《大辽太后》,电视剧《穆桂英》、《杨门女将》、《少年杨家将》、《燕云台》、《大宋宫词》,甚至韩国历史剧《千秋太后》,她都是主角,是绕不开的人物。
翻开《辽史》,把这个老太婆从演义、戏曲、影视剧中拉回来,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会发现,她一生波澜壮阔,有些方面,甚至超越神奇的虚构?!鐾肪痛嫔窬ト醯恼煞虼碚?,显示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她曾在皇帝去世后,带着十二岁的小皇帝耶律隆绪,用智慧、手腕渐渐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她的儿子在她的培养下成为一代明主;她守寡后与肱股之臣韩德让的男女私情可以大大方方、公之于众,而且,这段情史没有在儿子和情人之间造成任何矛盾——她死后,当韩德让病重,耶律隆绪和皇后“临视医药”,给他养老送终。在她主政的时代,一度跌入低谷的辽国开始东降女真、南抗北宋,西攻党项、回鹘,北侵铁勒,形成了中兴的局面。她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与大宋缔结“澶渊之盟”,辽宋从此获得一百多年的和平,两国百姓长期安居乐业。
说到这儿,她的杰出还很普通,因为历史上这种杰出的皇后和太后有好多位。她的另一样杰出,是极为罕见的,简直是对“皇后”或“皇太后”一词传统印象的强烈挑战——她是女骑士、女将军、女元帅。她会骑马,会驾车,会射箭。她有属于自己的斡鲁朵(禁卫军),由1万骑兵组成——当一个美女身着骑兵服,攀鞍上马,纵辔驰骋,身后跟随着成百上千的士兵,个个持金戈、跨神骏,这场面是不是很酷?
宋朝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大将曹彬、潘美等进攻辽国。萧太后引将带兵迎战。她既是总指挥,下令分兵三路拒敌,又是中路的前线指挥官。高洪雷《另一半中国史》中写道:萧太后自己亲率精骑实施机动策应,与东线形成钳击态势,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一举击溃曹彬统帅的十万东路军,然后在中路实施大规模反击,迫使宋军全线溃退,创造了中国古代史上内线机动作战的奇迹。
顺便说一句,萧太后打败的,没有一个是草包。她对面的皇帝,是久经沙场的宋太宗赵光义,她的直接对手曹彬,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曾参与攻灭后蜀,曾率十万水陆军攻灭南唐,后来还带兵灭过北汉。至于另一个对手潘美,绝不是评书里那个奸臣潘仁美,而是战功卓著的老将,率军灭过南汉、南唐、北汉。这一年,宋太宗47岁,曹彬55岁,潘美62岁,而萧太后,只有34岁。遇到这位辽国小娘子之前,赵光义他们,什么都经历过,就是没经历过失败,而且,还败得这么惨,这么重。
雍熙三年一战之后,宋由攻势变为守势,辽则由守势变为攻势。过了18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天,萧太后和已经成年的儿子,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朝大宋进发。他们抵达的地点,是黄河北面的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距离大宋的都城汴京,只有200里。这个距离,今天开车走高速,一个小时能到;辽国骑兵,也慢不了多少。这时的萧太后,什么形象?她是“亲御戎车,指摩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威风得很。可后来战事,没有预想得那么顺利——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军统帅萧达览被宋军的床子弩射死,战局僵持不下。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是在这种局势下签订的,萧太后也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战争,让女人走开??膳艘遣蛔吣??或是女人一定要参军呢?在汉地,这是很忌讳的事情。汉代李陵就把“士气少衰而鼓不起”的罪责归咎于军中有女子,甚至“搜得,皆斩之。”(《汉书·李陵传》)杜甫《新婚别》里也透露出“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的传统观念。但是,在大辽国,这完全不是事儿,女人上战场怎么了?不仅兵气扬,而且打胜仗!
其实,萧太后这样的女将军、女元帅,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她之前和她之后,辽国这种女杰有好几位。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幕屎笫雎善?,是萧燕燕的前辈,带兵打仗,小菜一碟。述律皇后对于耶律阿?;唤鍪瞧拮?,而且是战将,常常参与“行兵御众”。有一年,耶律阿?;时ゴ虻诚?,国中空虚,室韦的两个部落就乘机袭扰,述律皇后知道后,集结军队,严阵以待,找准时机大举奋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名震诸夷”。又有一年,耶律阿?;玫侥戏降男率轿淦鳌懊突鹩汀保唇裉斓氖停?,打算大举进攻幽州。述律皇后说:“哪里有因为试验武器就去攻打外国的道理?”接着,轻飘飘说了一句话:“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我率领三千骑兵,几年就能把那地方拿下,何必劳动你用这么多士兵,还用猛火油?这话说的,牛??!
萧燕燕的后辈,兴宗的皇后、道宗的母亲萧挞里,没有前辈那么强悍,可在关键时刻,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勇略。1066年秋季,皇太叔重元和他的儿子谋反,她得知消息后命将信将疑的道宗加强戒备。当谋逆的武人冲进皇宫,她冷静沉着,亲自指挥卫士,打退了逆党的进攻。这位,也了不得!
述律平尊号为“应天皇太后”,萧燕燕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挞里谥号为“仁懿皇后”。《辽史·后妃传》对这三位极品女汉子有一个集中的评价:“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应天之奋击室韦,承天之御戎澶渊,仁懿之亲破重元,古所未有,亦其俗也?!薄耙嗥渌滓病?,说明辽国女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骑马射箭,不惧征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萧燕燕等女中豪杰,不过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肮潘从小?,评价较为客观,但时至今日,稍嫌不足。若说她们古今中外,世所罕有,更确切一些。
历史上是存在不少女战士的。比如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北非就有靠战争为生的女性部族,古希腊传说中的亚马逊女武士,骠悍勇猛,大概不是纯粹虚构。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抗击英军入侵;16-17世纪法国德拉盖特夫人等女投石党人,曾率领军队对抗路易十四,都是西方的巾帼英雄。咱们中国宋代,韩世忠的梁氏夫人(后来戏曲中“梁红玉”即以她为原型)抗金,跟金兀术大战;明代秦良玉平地方叛乱、战辽东后金,也曾战功赫赫。但跟萧燕燕们相比,一来她们都是普通女性,起码地位没有到达皇后、太后的程度,二来她们大多参加、指挥的是某些局部战役,没有机会把握战争全局,更无从见得战略高度。
至于大多数政治上有作为的皇后或太后,甚至女皇,比如唐代武则天、清代孝庄皇太后,比如英国的伊莉沙白一世、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只是善于处理政务,富有心机谋略,向来有文斗无武斗,哪个到战场上带兵打过仗?或许有人说,萧燕燕等人,也没有近距离与敌人厮杀吧?可细想想,萧太后那些人,身上若是没些个武功,敢到战场上去?战争是何等凶险,危难可能随地降临——无数事实证明,战场上,不管一个人身份多么特殊,地位多么高贵,都有可能被不长眼睛的矢石刀剑枪炮伤及身体、夺去生命,或是成为敌军俘虏——历史上非开国皇帝“御驾亲征”十分罕见,屈指可数,可见亲临战阵这事,真不是皇室常干的。(附带一句:他们还是男人呢?。┒粞嘌嗝?,这些大辽国的优秀女儿,却英勇无畏,敢于直接走上前线,跨进战争风暴的中心,多么了不起啊!
当然,《辽史》说她们“古所未有”,也有点过了。至少,商代高宗武?。ㄔ记?span>1250-前1192在位)那位皇后妇好,伐羌族、征土方、讨东夷,把商帝国推向兴盛,时间是在她们前面的。妇好墓1976年出土,传世史籍对她也没什么记录,《辽史》作者不知道她,不能过分苛责。
萧太后,以及与她一样英勇尚武的辽国女英雄,是历史的异数,是不可多得的奇观,却在传统社会中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她们在历史评价中得到的关注、尊崇,往往不及中原王朝的皇后、皇太后。她们的知名度,远远小于虚构的“花木兰”,她们的美誉度,也远远不如民间说书人杜撰出来的“杨门女将”。在很多关于殷墟妇好墓的报道中,都把妇好称为“唯一”,而想不起她的传人萧太后们,想不起在短短百年间,辽国出现的“妇好”,数量是那样的密集,表现是那样的精彩。原因只有一个——她们曾是中原王朝强大的对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长期局限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莫说是她们,就是辽国二百多年历史的修纂,也因为是否继承正统的争论,从金代完成初稿开始,搁置了二百年。直到元末,辽国才被正式承认为一个与金、宋并存的政权,“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其史书才得以匆匆完成。
风,一年年吹过。雨,一年年落下。萧太后的身影,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中。辽宋之间的战争、对峙、恩怨,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中一片古老的化石。当中原王朝正统论已成为历史遗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已被摒弃,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都得到平等对待,都被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蓦然回首,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萧燕燕们身上体现出的坚毅、忠贞、勇敢、智慧,可以与妇好、梁夫人、秦良玉一样赢得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敬仰。她们非虚构的人生传奇,可以与花木兰、穆桂英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一样,成为精神象征,以巨大的力量吸引、感动、激励当代的中国人。
现在,白鹤楼建起来了。建在当年萧氏后族兴盛之地,建在萧太后一生难于忘情的韩德让的故乡。它矗立在高高的山上,期待着翩翩白鹤,眺望着悠悠辽河,倾听奔腾不息的流水的喁喁诉说。它俯下身去,在鱼梁湖的一泓清水中,看到自己四面八角、飞檐斗拱的美丽倒影。暖暖的春风里,潺潺的夏雨后,皎皎的秋月下,皑皑的冬雪中,它和东北面绵延而来的大东岭相看不厌——那是一座威严而又多情的山脉,像屏障,像卫士,像昔日韩德让强壮的手臂揽住萧燕燕婀娜的腰肢。
白鹤楼,萧太后魂牵梦萦的楼。既然圣女贞德的雕像在欧美很多国家让人仰视,既然妇好墓中的铜鼎铜钺在博物馆展览中让人缅怀,那么,白鹤楼,会不会让人们在遥望中、在登临时听说萧太后、了解萧太后、崇敬萧太后,发出一声声由衷的赞叹?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为了萧太后,为了这伟大的女性,建一座楼,圆一个梦,谁能说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