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茜的《无问去处——野生动物医院笔记》是一组聚焦野生动物生存处境的作品,作者以野生动物医院为窗口,结合在东北湿地对动物的观察,再现了动物们被人类捕猎、伤害、杀害的现实命运,进而探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自身的命运进行了反思。在大洋河湿地,一只死去的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三十千克变成几百克的枯骨”,去掉肉的狍子只剩僵硬笔直的脊椎骨,在北风冰雨中被无情地蚕食。狍子的骨骼让人怅然若失,观看的刺激感已被失落感替代,“我”的心底萌生出一种对逝去生命的敬畏。在野生动物医院,“我”见到了另一只狍子,这只孕狍跟腱断裂,被铁丝网刺穿了腹部,因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应激死亡。不幸的是,即使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孕狍腹中的四只幼崽还是全部死亡了,这一事件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孕狍的死亡与人类的“迫害”休戚相关,“林立的高楼、喧嚣的汽车、陌生的障碍物,以及异样的气味,都在削弱兽类基因中的适应能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挤压了兽类的生存空间。
在重述亲身见闻之外,作者融入了对狍子生活习性、生存现状的陈述,这使得作品更加冷静、客观、节制。例如,狍子的受精卵可以在子宫内“休眠”、狍子一两岁就成熟且具备很强的繁殖能力、狍子通常一胎两崽、狍子喜欢在雪地里发蒙……东港湿地的狍子与东北、华北的狍子,它们眼神清澈、性格单纯,虽善于奔跑和跳跃,却无法逃脱被捕猎的命运。这源于它们存在着经济价值:狍子的肉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狍茸代替鹿茸入药,狍子的毛被做成各种生活用品(“密塔哈”与“狍头皮帽”)……人类的逐利与贪婪让狍子们丧失了生存的机会,它们沦为人类谋取经济利益的牺牲品。
坐在远郊车上,作者将叙述的重心拉回到当下,冬天湿地的景观在“我”眼前延伸,一只鸟从芦苇丛中冲出来,撞在了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司机冷淡的语气透露出鸥鸟死亡的宿命,由此,“我”察觉出湿地鸟兽不知道躲避车辆的事实。面对汽车这种现代文明的产物,鸟兽们显然毫无应对的经验。在鸟兽的世界,夜里可能会把汽车车灯当成玩具,鸟兽经?;崴烙诔德种隆5笔刂械尼笞邮酝祭┐笊娣段Ю吹匠鞘兄鼙呤?,针对狍子的兽夹会让它们毙命。人类觉得狍子会糟蹋庄稼、破坏田地,苦心制造了捕兽的机关,狍子和獐子等动物一旦触碰,便无法逃脱。作为志愿者的“我”,前往山林中清理兽夹,那些锈迹斑斑、沾着血?;蛘咂っ氖藜校谩拔摇倍远锏拿松罡械S?。对弱小动物生命的随意践踏,无疑是一种蔑视生命尊严的行为?!吧柚孟葳宓娜?,也许终将成为别人的猎物”,人在捕猎动物的同时,也成为他者捕猎的对象。动物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殊途同归,动物的生存处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类的镜像。
从标题上看,“笔记”这一文体决定了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会摘录一些医院的原始资料,这增强了文章的客观性。不可否认,野生动物医院是作者考察动物命运的绝佳窗口:一方面,医院为动物们的治疗提供了场所,医生们在此挽救了许多动物们的生命;另一方面,被伤害的动物们的聚集于此,更加凸显了人类的残忍与无情。在医院这一充满了象征性的地方,无问去处,意味着不用追问动物们的最终去处,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与改造,动物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人类的影响之下,它们被伤害、被消费、被掠夺的宿命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在近乎白描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些许的失落感,甚至还有一丝绝望与悲凉?!翱吹降氖腔钌目志濉?,这种恐惧既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也有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担忧。我们与动物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拥有相似的命运。
王雪茜的《无问去处——野生动物医院笔记》是一组聚焦野生动物生存处境的作品,作者以野生动物医院为窗口,结合在东北湿地对动物的观察,再现了动物们被人类捕猎、伤害、杀害的现实命运,进而探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自身的命运进行了反思。在大洋河湿地,一只死去的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三十千克变成几百克的枯骨”,去掉肉的狍子只剩僵硬笔直的脊椎骨,在北风冰雨中被无情地蚕食。狍子的骨骼让人怅然若失,观看的刺激感已被失落感替代,“我”的心底萌生出一种对逝去生命的敬畏。在野生动物医院,“我”见到了另一只狍子,这只孕狍跟腱断裂,被铁丝网刺穿了腹部,因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应激死亡。不幸的是,即使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孕狍腹中的四只幼崽还是全部死亡了,这一事件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孕狍的死亡与人类的“迫害”休戚相关,“林立的高楼、喧嚣的汽车、陌生的障碍物,以及异样的气味,都在削弱兽类基因中的适应能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挤压了兽类的生存空间。
在重述亲身见闻之外,作者融入了对狍子生活习性、生存现状的陈述,这使得作品更加冷静、客观、节制。例如,狍子的受精卵可以在子宫内“休眠”、狍子一两岁就成熟且具备很强的繁殖能力、狍子通常一胎两崽、狍子喜欢在雪地里发蒙……东港湿地的狍子与东北、华北的狍子,它们眼神清澈、性格单纯,虽善于奔跑和跳跃,却无法逃脱被捕猎的命运。这源于它们存在着经济价值:狍子的肉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狍茸代替鹿茸入药,狍子的毛被做成各种生活用品(“密塔哈”与“狍头皮帽”)……人类的逐利与贪婪让狍子们丧失了生存的机会,它们沦为人类谋取经济利益的牺牲品。
坐在远郊车上,作者将叙述的重心拉回到当下,冬天湿地的景观在“我”眼前延伸,一只鸟从芦苇丛中冲出来,撞在了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司机冷淡的语气透露出鸥鸟死亡的宿命,由此,“我”察觉出湿地鸟兽不知道躲避车辆的事实。面对汽车这种现代文明的产物,鸟兽们显然毫无应对的经验。在鸟兽的世界,夜里可能会把汽车车灯当成玩具,鸟兽经常会死于车轮之下。当湿地中的狍子试图扩大生存范围来到城市周边时,针对狍子的兽夹会让它们毙命。人类觉得狍子会糟蹋庄稼、破坏田地,苦心制造了捕兽的机关,狍子和獐子等动物一旦触碰,便无法逃脱。作为志愿者的“我”,前往山林中清理兽夹,那些锈迹斑斑、沾着血?;蛘咂っ氖藜?,让“我”对动物的命运深感担忧。对弱小动物生命的随意践踏,无疑是一种蔑视生命尊严的行为?!吧柚孟葳宓娜?,也许终将成为别人的猎物”,人在捕猎动物的同时,也成为他者捕猎的对象。动物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殊途同归,动物的生存处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类的镜像。
从标题上看,“笔记”这一文体决定了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会摘录一些医院的原始资料,这增强了文章的客观性。不可否认,野生动物医院是作者考察动物命运的绝佳窗口:一方面,医院为动物们的治疗提供了场所,医生们在此挽救了许多动物们的生命;另一方面,被伤害的动物们的聚集于此,更加凸显了人类的残忍与无情。在医院这一充满了象征性的地方,无问去处,意味着不用追问动物们的最终去处,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与改造,动物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人类的影响之下,它们被伤害、被消费、被掠夺的宿命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在近乎白描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些许的失落感,甚至还有一丝绝望与悲凉?!翱吹降氖腔钌目志濉?,这种恐惧既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也有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担忧。我们与动物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拥有相似的命运。
上一篇:在能指的废墟上重建孤独的言说
下一篇:用沉默与空白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