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青春主打”到“玄幻当道”再到“现实出圈”,庶几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30余年的历史进程。如果说打造饮誉世界的玄幻小说帝国是媒介红利、文化传承与市场动能“历史合力”的结果,那么,网络创作大幅“转场”现实题材则是网络文学功能向度的时代选择。取材现实并非网络叙事的终极“靶的”,创作者需要规避“观念空转”,走进艺术审美,并注意区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精神”的不同内涵,超越“题材秀”而回归价值及物的“精神值”。只有这样,才有望在不同题材代际选择的逻辑链条中建构起网络文学创作的深层伦理,这正是中国网络文学从玄幻到现实,在回归中实现超越的要义所在。
关键词:网络文学;题材“转场”;深层伦理;回归与超越
从玄幻满屏的类型小说到现实题材创作主脉转向的历史进程,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样态,也规约了这一样态的艺术底色和意义结构。时至今日,反思这一转化进程的动因,发掘现实题材回归与超越的历史必然性,并建构其艺术有效性的价值伦理,不仅可以揭示网络文学“史?!钡睦砺勐呒梢晕奈蠢醋呦蛘业秸返穆酚裳≡?。
一、题材转场:网络文学功能向度的时代选择
诞生时间不长的中国网络文学是以题材主脉的代际“转场”螺旋式递进前行的?;厮?0余年的现场“史?!保渥〗诘愦蟮挚煞治扒啻褐鞔颉薄靶玫钡馈焙汀跋质党鋈Α毕嗉痰萁娜鼋锥?。
最早的网络写作是以青春言情类题材登上网络文坛的,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10年(1994—2003)。1991年诞生于北美华人留学生之手①的汉语网络文学,伴随国际互联网挺进中国②的脚步迅速进入国人视野,引发了本土网络文学的第一波热潮?;谇嗄曛度禾宓摹拔那唷鄙矸莺臀难ё访稳惹椋约霸缙诨チバ艿南拗?,这个阶段的网文写作主攻“青春”和“言情”题材,并且以纪实散文、短篇故事、抒情诗歌和纪实性作品为主,篇幅相对短小。如1998年开始热传于网络的第一部青春言情长篇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就13万字,获1999年榕树下“首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小说大奖的《性感时代的小饭馆》不到6 000字,当时扛鼎女频作家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等作品,多是几千或万字左右的短篇,名重一时的获奖作品《蚊子的遗书》,也是饱含青春孤独与感伤的精短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聚焦青春梦想,追求随性自由和激情活力,加之那时候的网络写作尚处于无功利期,不以字数卖文,而Web1.0时代的网络传播力也正好匹配了青春短文和媒介转型期网民的阅读习惯。
此后,便进入“玄幻当道”的类型小说期,也经历了10年左右(2004—2014),这是网文创作题材的第一次“转场”。此时,风靡网络的青春网恋、校园言情或纪实叙事类中短篇作品悠忽间消隐不见,代之以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灵异修仙、盗墓穿越、历史架空类的大长篇类型文覆盖各大文学网站平台。这次题材转场的原因下文另议,单说其出现的意义就非同凡响。首先是激发了网络文学工业化生产的跃进,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写手和数量浩瀚的类型小说,网文市场几乎成为“玄幻男”的天下,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被封“网文之王”,耳根、蝴蝶蓝、梦入神机、忘语、烽火戏诸侯被称作“五大至尊”,还有所谓“十二主神”“百强大神”等群星闪耀,备受网民热捧。龙头网站起点中文网自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白金作家”“大神作家”名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幻想题材大长篇荣膺种种头衔并登上网络作家富豪榜的。一时间玄幻类作品增量惊人,几乎成为网络文学的代名词,《悟空传》《诛仙》《九州缥缈录》《佛本是道》《盘龙》《庆余年》《恶魔法则》《斗罗大陆》《斗破苍穹》……这些入选各类榜单、引得无数粉丝追更打赏之作,无一例外属于玄幻仙侠题材小说。其次,这次题材转场催生了网文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包括作家签约制度、稳定的内容生产、VIP付费阅读及订阅打赏、作品运营与推荐机制、作家培养与分级体系、IP开发与全版权运营,以及读者互动与社区共创等。正是这一商业模式的创立,奠定了中国网络文学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打造了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
以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转折点,网络文学创作再一次迎来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男频主宰、玄幻霸屏,被人讥之为“装神弄鬼”[1]的现象得到改变,一直被忽视的现实题材得到社会主流话语的倡导和网文界的重视,关注现实、回应时代、书写民生的作品逐年增多。创作题材的丰富与拓展,让网络文学走上了一条主旋律与多样化并存的发展之路。短短几年,现实题材创作便呈整体性崛起之势,“现实出圈”成为延续至今的“现象级”文学现象。有统计表明,2021年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部,同比增长27%,现实题材作品存量超过130万部。在各大网站平台发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占60%以上[2]。2023年新增现实题材作品约20万部,总量超过160万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3]。据部分平台网络文学大赛数据,2024年,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达49 102部,同比增长28.9%;2024年第四届七猫中文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投稿参赛小说超7 000部。在以玄幻为主的男频龙头大站起点中文网,现实题材作品也增长迅速,截至2025年3月12日,现实类作品存量达43 492部,都市小说374244部。不时涌现的优秀现实题材小说,让网络文学正以“文学”的方式证明自身,《网络英雄传Ⅰ:艾尔斯巨岩之约》《明月度关山》《浩荡》《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大医凌然》《朝阳警事》《北斗星辰》《何日请长缨》《陶三圆的春夏秋冬》等作品的口碑和业绩,让“转场”现实题材的网文作品赢得了尊重。短短几年,现实题材创作用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表明,网络文学仍然可以担负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的使命,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接榫与呼应所承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功能,已经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看来,催生现实题材代际“转场”有其必然性——它是网络文学功能向度的时代选择。
一是源自时代归因下的价值观引导与行业自律。文学题材选择并不是题材本身竞争的“闭环”之举,现实题材的崛起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达成的网文行业自觉践履的必然结果。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4]。这要求作家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加强内容管理,创新管理方式,规范传播秩序,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谡庖恢傅妓枷?,各级政府部门联合文学网站平台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引导网络文学行业聚焦“国之大者”,主动承命担责,秉持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贴近时代规范创作,取材现实以走出玄幻的小天地,让网络文学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融合中开拓审美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2015年,中国作协开始举办网络小说排行榜活动,为创作好作品树立标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在同年推出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介活动,把价值导向放在首位。这两个榜单均把现实题材作品作为首选,为其留出一定上榜名额,意在鼓励和引导现实题材创作。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引导与行业自律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各省市作协及文化主管部门,陆续举办网络作家或文学网站从业者培训班,引导网文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支持。许多网络作家开始把文学目光投向现实,就连唐家三少这样的玄幻大神也转场创作了《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拥抱谎言拥抱你》《隔河千里秦川知夏》等青春言情类的接地气的现实题材小说。中国作协联络全国50余家大型网站平台组建网络文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定期联席交流的方式,呼吁全国网络作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扶持现实题材创作。行业内部也主动探索创作题材、作品类型多样化的路径,以关注现实、回应时代的文学立场积极开辟新赛道,拓展消费市场,把政策引导和主流意识形态落实到时代归因下的文学价值导向。阅文集团通过提供平台支持和资源倾斜,鼓励作家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连续举办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拓宽了现实题材的书写半径和深度。七猫中文网设立百万元奖金,以“注目家园,书写时代荣光与梦想”为主题,举办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投稿参赛作品超过5000部。番茄小说联合《青年文学》杂志发起“青舟计划”,投入1亿元现金扶持30部以上精品内容,并优先推荐现实题材作品的影视改编、出版和推优。这些利好举措的成效十分明显,使得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呈递进式高速增长态势。近10年来,重视现实题材,倡导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已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鼓励走向主动,从政府倡导走向行业行动。正是这次题材“转场”,让网络文学的功能向度融入时代主流,在价值赋能上赢得了自身的历史合法性。
二是基于路径依赖与套路瓶颈的创作破局。创作题材“转场”用“现实出圈”消解了“玄幻当道”的格局,网文创作从此走出了“题材峡谷”,而从文学审美的技法创新来看,这又是对类型化创作套路的有效反拨。历经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市场检验,网络小说形成了众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技法套路,特别是玄幻奇幻、仙侠武侠、修仙灵异类小说的套路最为鲜明。仅以玄幻小说为例,在故事情节架构上的常见套路就有废柴逆袭、打怪升级、逆天运气、金手指、位面换境、扮猪吃虎、反派打脸、越级挑战、登上巅峰等。在人物塑造上,主角通常出身平凡甚至低微,从小遭受不幸或欺凌,但他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偶然机遇下碰到高人,获得秘籍、神器或强大功法,随后,踏上升级打怪之路,不断战胜比自己境界高的对手,在门派、家族中崭露头角,最终战胜强敌,称霸玄幻世界。例如,《斗破苍穹》(天蚕土豆)、《绝世唐门》(唐家三少)、《凡人修仙传》(忘语)、《择天记》(猫腻)等小说主角的成长路线、机遇获取方式和冲突设置,都是走的这一路线。这些套路技法继承了古代神话、历代民间传说和港台通俗文学传统,凝聚了无数作者的智慧,并经受了阅读市场检验而成为提炼与创新文学爽感模式的主要手段。有研究者认为它是一套最易导致成功的成规惯例和写作策略:“因为这些‘套路’本有价值,并且是原创价值,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永和豆浆、老北京炸酱面的独家配方。只不过,网文套路的配方是开放式的,有开创者,没有专利拥有者,是在无数‘跟进’创作者的积累中自然形成的,是一种集群体智慧的文学发明。这些扎扎实实的类型套路构成了网络文学的‘核心资产’,是建造这座金字塔的基石?!盵5]不过类型化套路有两大突出的短板:首先,技法的重复使用形成了套路瓶颈,容易使得情节桥段千篇一律,故事架构雷同撞车,人物设置跟风模仿,爽点泪点大同小异,甚至出现“晋江三千小吊带,起点十万种马文”之类的“擦边”套路。类似作品陈陈相因,形成了套路叙事的“标签化”。另外,路径依赖遏制了文学创造力,类型化套路使得网文创作者倾向于模仿热卖作品,而不是尝试创新,因为创新存在风险,可能不被市场接受,于是进一步强化了路径依赖,套路瓶颈难以被打破,导致整个行业创新动力不足。这正是出现“现实破圈”的重要原因,也是题材拓展的价值所在。
三是受制于消费市场的选择,用多样化题材置换类型小说的审美疲劳。长期被玄幻套路作品“轰炸”,让那些“老白”读者对大量情节相似、人物雷同的玄幻作品形成故事预判,从而降低了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会对这类小说失去新鲜感,降低爽感期待值,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拉低网文消费市场的段评、章评,一度“万灵”的创作套路终而成为消解情绪价值的陷阱?!暗毕潞芏嗷孟肜嗤男醋?,仍陷于既有的类型窠臼……在大的文体、主题等方面则少突破而仅有娱乐性。特别是平台附加的类型标签‘穿越’‘系统’和‘玄幻’‘架空’,仍停留在二十多年来在幻想类网文里早已熟透了的人设和故事老套路,缺少有效的创造性转化?!盵6]这时,就需要有新的题材、新的故事与人设、新的“黏性”方式来置换原有的“叙事槽?!?,以适应难以满足且不断变化的读者口味。在玄幻小说兴起的早期,如起点创立付费阅读模式(2003)、幻剑书盟从个人网站向商业化网站转型(2004)、盛大文化资本大幅进军网络文学(2008)阶段,玄幻题材创作如日中天,几乎支撑起了整个线上消费市场,这样的“好日子”一直延续到2015年阅文集团的成立。随后,路径依赖带来的套路瓶颈便显现出来,线上订阅从止增转向下滑,现实、科幻等题材的崛起,免费App的出现和IP分发新兴市场的崛起,既是对原创玄幻滑坡的补救,也是置换审美疲劳的新赛道。起点、创世、纵横、晋江、掌阅、17K等大型网站,一方面倡导现实、科幻、都市、言情等多样化题材创作,另一方面拓展IP市场,开启线下经营,以便引流大众消费。许多网络作家也主动适应阅读市场的变化,尝试创作不同题材。何常在早期创作古典休闲题材《人间仙路》,后来创作了官场小说《问鼎》、政商小说《交手》、职场小说《契机》,以及随后的《浩荡》《三万里河如东?!贰断蛏稀贰睹孛芄叵怠返龋喾誓认允玖俗髡叩奈难Т丛炝?,也有利于读者的多样化选择。历史题材作家月关以《回到明朝当王爷》开启了“穿越流”,后来却创作了风格迥异的现代都市题材小说《一路彩虹》。唐家三少一直以玄幻小说端坐网络作家富豪榜头把交椅,2015年改笔创作了现代爱情小说《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他认为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是网络作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文学的星空本就该繁星闪烁、五彩缤纷,题材的转场既是消费市场对创作者的要求,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网络文学功能向度的时代选择。
二、起底玄幻:媒介红利、文化传承与市场动能的“历史合力”
玄幻小说通常是指那些融合了神话、传说、武侠、魔法、异界、超能力、奇异种族等元素,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奇幻色彩的小说。在中国古代,玄幻小说被称作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如《搜神记》《子不语》《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还包括《淮南子》《山海经》等古代神话传说,它们通常描绘的是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充满了法术、仙灵、神兽、异境、奇物等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魔之间的斗争和冒险。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文学作品,人们一般把这类作品称作“奇幻小说”,代表作如《魔戒》(托尔金)、《冰与火之歌》(马丁)、《哈利·波特》(罗琳)、《纳尼亚传奇》(刘易斯),以及美国人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英国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等。西方奇幻小说与中国玄幻小说的差异在于作品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物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而其中融合的魔法、神话、历史等元素以及在超拔奇幻的想象力等方面,两者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真正把玄幻小说做成气候的是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做成气候,还做出了文学高峰,无论是原创作品数量、单部作品体量,还是作品的艺术创新性和市场影响力,都堪称世界第一。中文互联网上的第一部大长篇《风姿物语》(罗森,1997年上线),使用“平行时空”的叙事方法,借鉴电子游戏架构世界的模式,创造了庞大的“风姿宇宙”,为中国式玄幻小说开风气之先。随后的玄幻之作如《诛仙》(萧鼎)、《小兵传奇》(玄雨)、《飘邈之旅》(萧潜)、《紫川》(老猪)、《搜神记》(树下野狐)、《凡人修仙传》(忘语)、《佛本是道》(梦入神机)等,可谓部部精彩,在消费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阅读浪潮。随着文化资本的强势介入和网站平台成功的商业化经营,玄幻及与之相关的奇幻、武侠、仙侠、修真、穿越、架空、盗墓、灵异等作品排山倒海般涌入网络,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2006年以来起点累计公布的400多位白金作家中,绝大多数都是凭借玄幻类题材而荣膺此殊荣。玄幻大神数量最多,并常年霸榜男频,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猫腻、血红、辰东、耳根、梦入神机、忘语、烽火戏诸侯、爱潜水的乌贼、妖夜、风凌天下、宅猪、我本纯洁、平凡魔术师……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一样在网文界“热辣滚烫”。即使是在现实、科幻等题材异军突起的今天,玄幻类小说仍然是起点、纵横、掌阅、中文在线、逐浪、咪咕、红薯网等原创平台在线阅读的主打作品,并大多是网文IP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大IP。
玄幻小说在21世纪初的中国互联网上横空出世,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其中有两大主因。
(一)玄幻小说铆合了互联网崛起的时代红利
文学的历史就是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媒介变革都催生了文学的节点式升维。口语媒介造就了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劳动歌谣;文字的出现定格了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印刷术让鸿篇巨制创作成为可能,并使“纸寿千年”的作品实现跨时空传播;电子媒介时代可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广播剧,拓展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不仅让文学传播更加便捷,还实现了作品的视觉化和听觉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媒介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降低了文学创作门槛和传播成本,让“人人都能当作家”成为现实,还实现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而文学的多媒体化和流媒体化,则使文学把视频、音频揽入怀中,迅速与艺术、娱乐、产业融为一体,将文字表意审美功能拓展至泛娱乐和大文创。并且,伴随数字技术的升级换代,网络文学创作和欣赏开始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无缝对接,形成“沉浸+虚拟+现实”的融合与扩展,打造出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体验数字化艺术的酷炫和沉浸。特别是随着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异军突起,AI写作让人机融合、拟主体创作、智能体艺术生产成为文艺变革的技术推手,媒介革命的车轮或将颠覆文学旧制,创造数字化艺术新天地。
就互联网本身的技术演进看,这个被称作“宏媒体”和“元媒体”的新型媒介,伴随通信技术1G→5G的进步,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从Web 1.0到Web 2.0和Web 3.0的不同发展阶段。Web 1.0是互联网早期阶段,被称为“只读网”时代,静态页面、线性导航、浏览为主、目录式网站是它的应用路标,其功能是单向传递信息,而网民则只能被动地接受。Web 2.0是社交网络时代,其特点是从单向传播模式开始向双向互动转变,强调用户参与、互动交流和信息共享,互联网实现了从被动的内容浏览工具向主动的内容生成工具转变。Web 3.0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代称,也称作语义网络或者去中心化网络,其特点是能提供智能化搜索和信息过滤,实现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的分布和加密,还可以将互联网数据互相链接,使用户跨平台使用数据和服务。当下的互联网正处于从Web 2.0到Web3.0的过渡阶段。
玄幻小说乃至整个网络文学的狂飙突进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强劲支持,是网络媒介馈赠的文学红利,考辨网络与玄幻小说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联,也许能发现某些端倪。比如,网络的自由感契合了文学尤其是玄幻文学的自由本性。笔者曾指出:“自由是互联网的精神表征,文学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象征,网络之接纳文学或文学之走进网络,就在于它们共享一个兼容的精神支点——自由。可以说,‘自由’是文学与网络灵犀融通的桥梁,是艺术与电子媒介结缘的精神纽带,网络文学最核心的人文本性就在于它的自由性,网络的自由性为人类艺术审美的自由精神提供了新的家园?!盵7]网络创作的自由感,如没有创作门槛的自由、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自由,在线发表的自由,“软载体”传播的自由,与读者交流互动的自由等,这些在传统文学体制里的稀缺之物,在网络文学包括玄幻小说创作中均会被“自由的祛魅”。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天然地适配玄幻小说飞放的想象力。从物理值的意义上说,网络的虚拟世界没有边界,而人类的想象世界更是无始无终,在无穷大的赛博“魔盒”里创作玄幻小说,足可以让作家天马行空,视通千里,心游万仞,因为它和这些网络作家怪妙绝尘的奇幻想象和他们充满青春朝气的情绪状态是那么的吻合!《斗罗大陆》描写通过猎杀魂兽获取魂环来增强自己的武魂能力;《雪中悍刀行》写男主徐凤年的各种修炼和奇遇所掌控的多种高深刀法和内功心法;《全职法师》让一个凡人穿越到魔法世界觉醒各种系别的魔法,与妖魔及各种邪恶势力的缠斗并最终守护人类世界等,可谓神思妙想,翻空易奇……浩瀚的玄幻小说,特别是那些优秀之作,堪称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嵌入神奇想象的文学故事而使人类的想象力超越古今的极致?;褂校绲慕换バ苑糯罅诵眯∷档拇チ?。中国玄幻小说的兴起与Web 2.0的出现(2004)大体同步,为玄幻小说的兴盛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技术工具,而Web 2.0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互动性,即网站不仅是信息提供者,还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平台。网文作品的交流必然带来三大利好:一是提升传播效率以增强作品影响力,二是干预作品生产,提高作家创作水平,三是扩大消费,创造“粉丝经济”。爱潜水的乌贼2023年创作的《宿命之环》在起点国际月票榜上连续霸榜,上线三个月,总阅读量达470万,起点国际粉丝数为11 200人,收藏量为29400次,以较大的优势夺得年榜第一,显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读者基础。这样亮眼的业绩,如果不是网络媒介的传播力,在纸介传播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二)古代神话、港台武侠和电子游戏的传承和借鉴,构成了网络玄幻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
网络玄幻小说的出现和快速崛起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有自己的艺术文化源头,具体来说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古代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太平广记》等,其中许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对网络玄幻小说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从树下野狐的《搜神记》中能明显地看出《山海经》的神话元素,作者大量借鉴《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像九尾狐、饕餮、穷奇等,还以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神话人物为主角,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的神话故事,该小说中还借鉴了神话传说中关于修仙、魔道、佛道等不同修行体系的设定,丰富了作品的世界观架构。传统神话中的三界(天界、人界、地界)也被许多玄幻小说传承和借鉴。如小说《诛仙》就构建了一个类似“三界”的世界观,作品里有天界的神仙、人界的凡人以及地府的鬼魂等,其中有许多山川风物、仙界魔道、灵异鬼狐等,都能从古代神话和传说中找到文化渊源。王祥在《人类神话:网络文学神话学研究》一书中曾说:“中国的网络作家们从华夏远古神话、道教神话、佛教神话和《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清小说中,汲取世界设定、角色创造、故事情节的资源,创造了神幻小说创作的奇迹?!盵8]
二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影响。现代武侠小说,特别是港台武侠小说,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武功描写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网络玄幻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随处可见。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江湖恩怨、武林争霸、侠客行侠仗义等,为玄幻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可资参照的故事架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武功描写等方面,影响了许多网络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手法成为玄幻小说创作模仿的对象。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背景,围绕郭靖的成长,描绘了一个庞大的江湖世界,其中包含了各种门派纷争、民族矛盾等。网络玄幻小说《雪中悍刀行》采用了颇为相似的故事创意——以北凉王世子徐凤年的江湖游历与成长为主线,构建了一个有着南北割据、江湖门派林立、庙堂与江湖纷争不断的复杂世界,情节跌宕起伏,徐凤年多次陷入生死?;制窘枳陨砼突祷瘴?,这与《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在江湖中历经磨难的叙事方式十分相似。在猫腻的玄幻小说《将夜》里,主角宁缺从一个边城小军卒开始,凭借自身的努力、聪慧以及诸多机缘,一步步走上修行巅峰,成为世间强者,这与梁羽生《云海玉弓缘》中的金世遗,出身低微,性格亦正亦邪,在江湖中历经无数挫折,不断成长的经历也有着或隐或显地借鉴模仿关系。古龙在《多情??臀耷榻!分忻栊葱±罘傻叮骸肮诰煜拢鍪忠坏?,例无虚发?!倍潭碳妇浠?,便将小李飞刀的神奇和威力渲染得淋漓尽致,而网络玄幻小说《牧神记》(宅猪)中,对主角秦牧的武功“霸体三变”等招式的描写(如“天地变色,风云涌动”等)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武功的强大和神奇。许多网络玄幻作家都谈到武侠小说对他们创作的影响。猫腻说,金庸就是自己“看着的前方的那座山”,“连‘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挑灯夜读’这些成语都是在看金庸小说的过程里学到的”。我吃西红柿坦言:“金庸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武侠小说前辈”。风凌天下也说:“金庸先生是我们这一代网络作家的启蒙老师?!薄跋衷诘暮芏嗤缱骷?,都是看金庸的武侠作品长大的,可以说,我们只是在武侠文化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了一小段?!盵9]
三是电子游戏对网络玄幻小说的深度嵌入。网络作家大都比较年轻,他们是网络“原居民”,睁眼看世界时看到的就是网络世界,玩网络游戏成为他们中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和“娱乐图腾”,他们对游戏的故事架构、升级通关套路和种种玩法,不仅十分熟悉,还可能非常精到甚至痴迷,当他们开始创作网络玄幻小说时,“网游情结”就将影响他们的文学思维和艺术表达。许多电子游戏如《魔兽世界》《最终幻想》等,构建了庞大而奇幻的虚拟世界,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其独特的种族设定、魔法体系、科技元素等为网络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有的网络玄幻小说作家大胆借鉴游戏中的世界观设定,创作出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如《全职法师》(乱)就有着类似游戏的魔法体系设定,不同的魔法系别有不同的等级划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游戏世界中。小说《惊悚乐园》(三天两觉)采用类似游戏的多线叙事结构,主角在不同的副本任务中经历各种奇妙的故事,每个副本都有独立的情节和结局,却又与主线剧情紧密相连,这种架构方式直接借鉴了电子游戏中常见的多线叙事、深度嵌入分支剧情的套路,玩家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局。有研究者将这类创作命名为“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认为“电子游戏领域的诸概念、结构方式与叙事手段,直接或(经由日本动画、漫画等非游戏类文艺作品)间接地融入了网络文学的创作程式,改变了人们创作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10]。这种判断是符合网络小说尤其是网络玄幻小说创作实际的。
古代神话、现代武侠和电子游戏的传承和借鉴,已成为网络玄幻小说创作的内生动力,不仅使玄幻类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还实现了网络类型小说与文化源头的文学衔接,催生了网络小说的爆发式增长。浩瀚的网络类型小说就像一个巨大的“蓄金池”,期待市场的力量去开发和引流。
(三)市场动能催生了玄幻小说的“引力场”
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市场化的产物,是文化资本寻租网络媒体的文化附加值。这不是武断妄议,而有着来自网络文学发展史的佐证。诞生于海外的汉语网络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回归中国本土后,迅速蹿红网络。那时上网玩文学,不是作为事业,而是一种时尚,网站不为营利,写作也不为赚钱,类似于“文青”聚会“玩票”,是一帮“三无”(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人员的非功利、秀才情行为,多半是冲着对网络的好奇和对文学的热情临屏发帖、联网冲浪。1998年,美籍华人朱威廉投资创立的“榕树下”网站上线运营时,前两年火爆全网,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一度风头无两。但好景不长,由于缺少营利手段,很快就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此时,恰赶上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破灭,2002年榕树下不得不低价转让给贝塔斯曼传媒集团,2006年又被折价转手给了欢乐传媒公司,直到2009年被盛大网络收购才换来命运转机。
这个转机的“金手指”就是网站运营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不是针对榕树下的,而是用于整个网文行业的市场化经营范式和营利路径,即“VIP付费阅读模式”,业界称它为“起点模式”,因为它是由起点中文网于2003年秋实验成功的。其基本商业路径是:面对网文作品(主要是小说),读者试读一定字数后按章节付费,比如千字3分或5分钱,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爱的章节阅读;或者采用会员制,用户购买会员卡后,按月或按年计费,如每月30元或300元一年,用户可以享受无限量阅读,并拥有去除广告等特权。由此衍生出续更—追更、月票和盟主制度、打赏机制,以及作家签约、分级和培养制度等。付费阅读模式是中国化的商业原创,它让网络文学一举扭转行业疲态,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市场动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力,奠定了网络文学商业化的基础。这一商业模式能得到原创网站的普遍推广,是因为它缔造了一个三赢局面:创作者可以据此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消费者掏钱不多便可读到心仪的作品,而文学网站不仅通过与作者的收益分成而获利,还能以商业手段凝聚作者和读者,在市场经济规制下做好粉丝经济,将作品存量引入版权市场,延伸IP产业链,为后续影视、游戏、演艺、有声等泛娱乐产业开发提供“内容孵化池”,以扩大行业生产和再生产,把平台做大做强,直至剑指网文出海,做出世界大市场的“商业经”??梢运担谐《艽呱诵眯∷档摹耙Τ ?。现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平台已出现三家上市公司④,创造了世界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商业奇迹。
玄幻小说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同时玄幻类题材创作也成就了这一商业模式,二者的相须为用共同打造了中国玄幻小说帝国;并且,玄幻题材创作也很好地适应了网络作家的特点——生活阅历不深的年轻作者,对于靠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思想深度的现实题材,可能不具优势,而玄幻类创作是可以在虚拟的想象世界完成的。青年作家老慕就曾说,写别的题材自己的阅历不够,“还是写玄幻最适合自己,可以天马行空,只要热血沸腾”。在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下,无论是网站作品存量还是年度作品增量,网络文学中类型作品最多⑤、故事性最强的是玄幻题材小说,篇幅最长、阅读受众最多的也是玄幻类小说。故事性强就意味着可读性强、吸引力大,而篇幅长不仅有利于字数营利,也意味着作品黏度高,“滚雪球”般壮大的粉丝多。类型小说开启的“续更—追更”方式,无疑为“起点模式”的创立和应用奠定了稳固的作品和读者基础,营造了玄幻升级的“引力场”。
玄幻当道的类型小说为网文市场提供庞大的优质内容,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借鉴为玄幻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强劲的内在驱动力,而网络又为玄幻小说提供了理想的传播渠道,市场更是为玄幻小说提供了念兹在兹的“铁粉”拥趸,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不是某种单一要素,才成就了中国蔚为壮观的网络玄幻小说世界。恩格斯在《路德维?!し讯凸偷鹿诺湔苎У闹战帷芬晃闹刑岢觯贩⒄故呛狭?,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具有根源性和最终性,但不能否定其他因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恩格斯说:“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盵11]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此来理解媒介红利和市场动能之于玄幻小说兴盛之间的“历史合力”关系呢?
三、如何“现实”:回归与超越的深层伦理
现实题材创作从倡导走向自觉践履,不仅有利于网络文学融入中国当代文学,也使它更贴近中国人的当下生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姑且将其称之为叫好不叫座的“落地尴尬”现象。比如,有些现实题材小说作为出版物面世时,得到传统媒体较高评价,但该作品在网络发布时,网友的关注度却不高,抑或反应平淡;有书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在重要网络文学奖项中榜上有名,但网络订阅数据却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应者寥寥,而网络文学如果不具备“网络”的人气,还能算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吗?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譬如,颇受关注的现实题材小说《明月度关山》,以对山区支教青年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深情关切而荣获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一等奖、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年度十大影响力IP等多项殊荣,还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佳数字阅读作品”,以及2020年度最具版权价值网络文学排行榜等,但查询该小说的网络反响数据和粉丝评价,除得到豆瓣评分6.3分和起点女生网总推荐4 501次外,没发现其他有效数据。对比同期网络热传的玄幻小说《圣墟》,网络全渠道订阅已经超过20万,创起点中文网月票第一纪录,收藏量为5 998 235次,书城收藏为394万,粉丝数量达1 084万人,总推荐达3184.94万次,被网友评为荣耀五星作品⑥。然而从纸媒评价和荣誉指数上看,该小说除上过2017年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外,并未获过其他奖项。类似这种现实题材小说现实“叫好”网络“不叫座”、玄幻小说网络“叫座”现实“不叫好”的现象,在题材“转场”的网络文坛并非个例,它说明了什么呢?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我们要讨论的“回归与超越”的深层艺术伦理。
首先,需要厘清“回归”的路标,认识到取材现实并非文学叙事的终极“靶的”。倡导网络文学创作现实题材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丰富创作题材领域,消除网络文学题材单一、玄幻作品一家独大的偏失,打破固化的类型结构和规则,引导这一文学走出“题材峡谷”,重塑网文创作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让现实生活的每一抹辉光都能在网文写作中得到映射,这一点的实际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作品价值趋主流化,期待网络文学在爽感娱乐之外,还能更多地关注现实、书写民生、回应时代,以便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同频共振,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生力军。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至少在一些网络作家的观念自觉和网站平台的社会责任意识上有了明显改观。2024年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作家卓牧闲说,他在《韩警官》《朝阳警事》《滨江警事》等小说中写过各种各样的警情故事,它们都是很有时代感的民生事件,如土地房产拆迁纠纷、外来人口清理、社区综合治理、城市暴雨水灾、买房、骗贷、制售假证、城管、广场舞老人、朝阳群众、网红民警……读者读到的也不只有家长里短,还有由主线人物体现出的如何将法治观念、政策规则、政府诉求落实于最基层的工作,卓牧闲总结说:“网络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也要有社会担当。”发表卓牧闲小说的起点中文网副总编辑李晓亮认为,网络作家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创作现实题材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今天我们看现实主义,无论是《韩警官》还是《大国重工》,文风都是很自信、乐观、明朗的,从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走向强势过程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网文风格的变化也代表了时代的变化,看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老百姓内心是充满自豪感的”[12]。这就是网络现实题材创作要追求的社会主流价值的最大化,也是现实题材“回归”要聚焦的路标。因为网络创作“转场”到现实生活领域的目标,不是“打卡”现实,也不在于简单地给生活画像,而在于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书写,把文学的关注重心放到人民利益、社会责任、时代精神和历史进步主潮这边,取材现实只是“写什么”的“引线”或“入口”,并非文学叙事的终极“靶的”。
其次,回归现实题材需要规避“观念空转”,走进艺术审美。现实题材之“现实”不是一种标签,一种符号,或一种“宏大叙事”的观念,而应该是一种创作立场,一种艺术信仰,一种审美追求,或一种艺术创新力的精致表达。就像有研究者所追问的:“把网络文学整体上看作一个镜像,那么它是否就是现实之‘我’‘我’之现实的全面映射与幻化?如何追认这种异次元化的巨型叙事的现实基因、现实作用、现实价值?……且我们究竟要网络文学成为怎样的现实性叙事,即构成怎样的时代文学‘现实’?”[13]任何现实题材创作的价值都必须通过艺术审美来实现,这是唯一途径,除此再无其他选择,离开艺术审美的途径,任何题材选择和创作动机,都将流于“观念空转”。譬如,由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有评论者指出,这部写现代都市职业女性生活的作品,本意是想通过几个女性的职场打拼和情感经历,反映一代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和励志情怀,但由于在人物塑造中缺乏对生活的深度发掘,让作品沦为“以少量的社会现实描写作为老故事的修饰”,“不过是诸多都市情感剧中尝试关注现实的‘肥皂泡’”。文章在分析了安迪、曲筱绡、邱莹莹等人物塑造的缺憾后指出,“《欢乐颂》的确记录了个别的不幸事件和社会现象,但只是单纯把现象、情节等要素进行了机械合成,缺少独立、深刻的思考。用‘有钱人’的视角解读某些社会现象,否定‘普通人靠奋斗可以获得更好生活’”,因而“离‘用现实主义精神关照社会生活’的目标实在太远”[14]。类似的情形在网络创作中并不鲜见,这也是许多现实题材作品“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避免“观念空转”,只能走“莎士比亚化”路子,即如恩格斯说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家不必要把他所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15],而不能是“席勒式”,即马克思批评拉萨尔《济金根》时所说的“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16]。对于创作者来说,一方面要用正确立场和价值观去体察、反思和评判生活,以敏锐的眼光挖掘人与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要有独到的艺术创新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社会镜像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纳入艺术独创的故事创意、人物塑造和叙事风格之中。
最后,还需要廓清“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精神”的不同内涵,这种区分涉及网络文学的“价值植根”,即如何超越“题材秀”而回归“精神值”的问题。一般而言,现实题材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人物、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书写对象的一种题材选择,而现实主义精神则是指文学作品描绘生活的真实性、深刻性,蕴含有思想内涵和价值评判,能给人以感动与力量的意义形态。前者是“写什么”,属于前置对象,后者靠“怎么写”,属于效果评判;一个是创作基础,一个是为创作基础实现价值赋能。倡导网络文学回归现实题材,不仅要确立一种“写什么”的自觉意识,还要求通过“怎么写”让作品关注中国社会当下的境况,共情人民的苦乐,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以获得更强烈的“现实感”,从而能感应时代,干预生活,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有积极意义、有正面价值的艺术文化产品。评论家雷达说:“现实主义精神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对人民的生活命运和思想情感的深切关怀,二是富于人文深度的批判精神和批判品格,三是热烈的理想主义情怀。没有这些,现实主义精神将会变得空洞无物。”[17]题材是作家体验过(哪怕只是想象性体验)的生活,而生活有好坏、是非、善恶之分,因而题材是有差别的,有重大题材如历史风云、社会变迁,也有小微题材如男女爱情、个人喜怒哀乐等,作家王跃文说过,每个人的庸常人生都可为文学,我们每天琐琐碎碎的生活,无一人一事不可以进入小说。题材的大小与作品价值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网络创作可以写大题材,如《大国重工》《何日请长缨》写中国现代化工业变革,同时也不排除小题材,如《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表现缉毒警察的爱情生活和奉献精神,《上海凡人传》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和人物成长,从作品价值上看,它们都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都有着艺术的感染力量。因而,我们并不能以题材的大小来判定作品价值的高低,而判定价值的关键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一个网络文学作品如果不具备现实主义的精神品格,即使写的是现实题材,也不会是好作品;反之,如果一部小说并不是写的现实题材,比如写玄幻修仙或历史架空题材,只要作品能蕴含人文精神和情怀道义,并能以新颖的故事创意、生动的人物塑造、饱满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语言表达等,蕴含正确的价值观,富含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内涵,给读者提供丰沛的情绪价值和思想启迪,尽管是非现实题材,我们仍然可以称它为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时下网文创作流行的跨界融合新类型,如“现实+奇幻”(如《十日终焉》)、“现实+科幻”(如《我们生活在南京》)、“现实+修仙”(如《重生日常修仙》)、“现实+穿越”(如《阿婵》)等,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在网文创作中的新变和拓展??杉疤獠木龆邸笔钦静蛔〗诺?,仅靠题材的“光亮”照不亮作品的“暗角”,也立不起文学的精神“光标”,唯有现实主义精神才是倡导现实题材创作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因为它关涉作品的“价值植根”和“意义铸魂”。成功的现实题材创作终究需要超越“题材秀”而回归价值及物的“精神值”,这就是网络文学从玄幻到现实,并在回归中实现超越的要义所在。
四、结语
网络文学历经30余年发展,从“青春主打”到“玄幻当道”,再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观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创作题材的大幅“转场”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出于功能向度的时代选择。思想性是检验网络文学能否走进历史、切入现实的意义之“根”,也是判断网络文学是否可以作为人类文学一个历史节点的价值确证[18]。取材现实并非文学叙事的终极“靶的”,而在于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书写,把文学的关注重心放到人民利益、社会责任、时代精神和历史进步的主潮之中。网络文学创作者需以正确的价值观洞察现实,用艺术创新力将社会思考融入故事创意,进而超越“题材秀”,回归“精神值”,担负起历史使命,汇聚创新力量,在主旋律和精品化的文学赛道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