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一生的积累分为十个刻度的话,那么从一到五的刻度里一定是家风给予的。家风的内容多得数不清,渗透于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尤其对孩子的影响是容进骨髓般地深刻。然而家风于我们李家而言是什么,好像无法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仔细回忆往事,似乎也找不到父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家规家训,但我却又真真切切地感觉得到它无处不在,既有耳濡目染,亦有潜移默化。
我在家里虽为长女,但却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独宠,因为在我还没出生时我的姑姑已从农村来到我家。也许父亲与姑姑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相处的兄妹情,而与我这个刚出生的女儿还有些陌生吧。母亲说,那时父亲对姑姑比对我好。后来,三叔、老叔也来了。再后来我懂了,父亲是在尽哥哥的责任。
那时我们家住在后戈杨树林边上的一间平房里,实际面积我没量过,母亲形容它是巴掌大点的地方,最多时我们那间房子里住过八口人。记忆中,那巴掌大点的地方,北面是一铺炕,父母、我、二妹、姑姑,我们住炕上。炕下有一个地炉子,烧炕用的,有时也熬粥烧开水。南面紧靠窗处搭一张床,老叔住在那。外屋原本是厨房,说是厨房,实则也就一小条地方,印象中,父亲双臂伸开便能够到东西两面的墙壁。然而就是这么大点的地儿,父亲将原来盘着炉子的地方填平,在上面盘了一铺炕,又在炕沿儿处从上至下挂了一个幔布,算是新婚的三叔三婶的洞房。可想而知,那时的父亲该有多难,但我想最难的,是让他置弟弟妹妹们的难而不顾。
而我却能在这种窄小、拥挤的环境中跑来跑去地嬉戏玩耍,感觉空气中都迷漫着浓浓的爱意。在无数春风沉醉的夜晚,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美妙的亲情静静悄悄地敲打着我幼小的心扉,在纯静的心底,深深地埋下了“一奶同胞、血浓于水”的责任与担当。
等我慢慢长大了,分清楚母亲与姑姑、叔叔们的关系,便由衷地佩服母亲的善良与包容。也许住得拥挤还能忍下来,那么经济拮据是能让人忍无可忍的。姑姑和老叔都是在我们家念的高中,我那时太小了,不知家里的状况有多严俊。但后来听母亲说过,多少回都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尽管连饭都吃不上了,母亲没有怨天忧人,也没有抱怨父亲。二妹会走路了,没钱给她买鞋穿,母亲便把我穿得露了脚趾头的鞋拿来,又讨弄来几块碎布,剪裁一番,再熬两个晚上,硬是把碎布缝制成了两个栩栩如生的猫头,然后结结实实地缝在我穿露了脚的鞋上,于是二妹就有了一双独一无二的新鞋。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应对这种穷日子的办法有很多。上学了,我多想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呀!但我知道家里没有钱买,只好忍着不说。母亲也不说,她在默默地做,在我开学的前一天,竟然给我做了一个文具盒。她用做鞋的袼褙缝了个文具盒骨架,不知从哪里要来的一块与绿军装一样颜色的布,用她的巧手在绿布上绣了鲜花和蝴蝶,然后精心地缝在文具盒的里儿和面儿上。说心里话,当时我是喜欢的,但是又怕同学笑话,上课时不敢拿出来摆在课桌上。没想到有一天被老师发现了,她说我的文具盒因为独一无二是最漂亮的。有一年学??硕?,要求运动员入场时一定要穿白鞋。我没有,又没钱买,母亲仍然有办法。她把邻居大娘扔掉的粘了黑臭油(沥青)的一双白鞋捡回来,刷洗干净,用白线在鞋面的黑渍上绣一朵白牡丹,另一只也绣了一朵对称的,若不了解内情,还以为是鞋厂的原创呢。这还没算完,母亲又把鞋弄湿,在上面涂了一层白粉笔,等鞋干了之后一看,真的如新的一样。夏天,我家的小院里开满了母亲种的笤竹梅花(格?;ǎ?,秋天花落了,我感伤地说,假如这花永远不凋谢多好。母亲说我有办法。入冬了,母亲把向日葵杆里的瓤扒出来,把它剪成花瓣,一瓣一瓣地粘好,粘成一朵朵格桑花,涂上粉色的水彩,再把这些花用绿色的手工纸缠在干树枝上,然后配上叶子。好了,一束束格?;ㄗ龀闪耍盖姿邓梢钥矫髂暝鹤永锔裆;氖焙?。
母亲的巧思妙想,给我的童年送来了一个又一个柳暗花明,也使我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在童年之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学母亲的样,化解了曾经的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和女人总是少一件衣服的无奈。孩子小的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低,不过我儿子的衣服却显得很多。因为我会经常买一块布,在傍晚的灯光下,踩着缝纫机便给他做成了一件缀满母爱的衣服。直到现在我家里仍然有两台缝纫机,一台电动的、一台脚踏的,当我觉得柜子里又少了一件衣服的时候,便使用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心灵手巧,开始给柜子里的衣服动手术,改一下领子、镶一个花边、缝几颗亮钻,或者绣几朵小花。去年儿子从国外回来,他看见我又在缝,笑称我缝衣服已是老常态,不是新常态。还问我说:妈,你这是不是跟我姥学的,我姥也是,每次看到她好像都在做拖鞋。是的,好多年了,我家的旧衣服都被母亲改做拖鞋了。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父母亲是说过很多很多类似于家规家训的话。其中就有一奶同胞、血浓于水关于亲情的。更有一些看似没什么,实则却至关重要的规矩,尤其对长女的我经常说:小丫头吃饭不能吧唧嘴、小丫头说话不要那么大嗓门、小丫头要节俭、小丫头要勤奋善良、小丫头要心灵手巧……总之,父母亲说了许多小丫头要这样做和不要那样做的话,只是全部淹没在父母亲的行动之中。
许多年以后,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各自成家。忽然有一天,二妹因家庭变故暂时无处栖身,我想都没想别的,便将二妹接到家里一住三年。前些年小妹的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因我家离学校近,又让他们三口人搬来家中住下。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团结,感情特别好,隔几天若是不见,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每年除了大小节日的聚会,更有各种主题的家宴。重视亲情、姊妹情深,绝不是刻意追求,而是内在命令和意识自觉。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他们不富有,一辈子平平淡淡,然而却给了我们许多昂贵的财富和无私而广袤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