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我的祖父辈的抗战传奇
来源: | 作者:方雅江  时间: 2019-12-02
  我爷爷姓孙,我父亲姓方,我们都随父亲姓方,但父亲却不随爷爷姓孙。母亲本名毓馨——一个十足的女性名字——后来改成了明德,颇具阳刚之美。这一切缘起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华夏大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山东省烟台市有一个唯一的内陆县——栖霞县(现在是县级市),这个县因“晓辙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栖霞之名,极美的名字。国难时期,这个美丽的地方,也曾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蹂躏。八年里,日本军队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做,500多名妇女被蹂躏,6000多间房舍被烧毁,460人被抓了壮丁。然而英雄的栖霞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八年中,上千抗日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战斗争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救亡战歌。
   
父亲的两次被“死亡”
  
  栖霞县的西部官道镇有个许家村,这里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的祖父、父亲就是从这个小村子走向了抗日战场。
  抗战初期,栖霞县的县长叫蔡晋康,曾混迹于军政界,后借抗战之名拉起了队伍,号称“国民政府军委会别动队第四十四游记队”司令、胶东地区栖霞、招远、蓬莱、黄县四县的民团总指挥,还兼着九区专员、保安司令,像极了《沙家浜》里的胡传魁。正是他假抗日真反共,把栖霞县的抗战局面搅得十分复杂。我们党不仅要同日伪武装作战,还要同反共投降派作斗争。
  为了团结和发动更多的力量抗日,栖霞县党组织一方面宣传民众,发展组织,壮大抗日武装,一方面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宣传拉动工作。1939年春,父亲虽然只有17岁,但是已经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抗敌救国团”一年了,他那时的公开身份是村里的小学老师。这一段时间,他所的组织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国民党44团的工作,以争取这部分武装真正站到抗日立场上来。44团的团长叫冷鲜周,他还有个外号叫“杜油”(大概是油滑的意思)。通过党组织对他多次接触,冷鲜周答应与我地下党谈判。当时,组织上派了一个人去谈判,另外包括父亲在内的7个人在爷爷家等候消息。冷鲜周如同他的外号“杜油”一样,在合作抗日上耍尽两面三刀。他表面上同意与我们谈判,实际上是诱骗抓起了谈判代表,暗地里又派了一个排偷袭了许家村,抓捕了等候消息的7个人。这是父亲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被捕。
  父亲被抓,爷爷焦急万分,四处找人营救。因父亲是小学教员,爷爷先去找了校长。校长开始时同意出面作保,但等到爷爷再一次去见他写保状时,他却反悔了,说什么也不同意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校长是国民党三青团成员,怎么能搭救跟共产党有关系的老师呢。二天后,父亲他们已经被44团押送到了县城。爷爷想到了他的弟弟,我的二爷爷。二爷爷曾受党组织的安排,卧底到县城里的国民党驻军当马夫,结识了不少国民党的军官。听说侄儿被抓了,二爷爷马上进城去找关系。一个平时跟二爷爷关系很好的军官出面,最后同意作保,9天以后,父亲一行人被陆续放了出来。
  许家村地处莱阳、栖霞、招远三县交界,是日、国、伪“三角拉锯”的主要地带,这三种武装经常你走我来,骚扰祸害老百姓。
  1940年底,一股日军又来到许家村,包围了村子,抓了很多青壮年村民,父亲也被裹挟了进去。日本兵把抓的人赶到了村西头的天主教堂关了起来。谁也不知道鬼子为什么抓人,
  是抓劳工,还是抓抗日分子,大家都惶惶不安。教堂那时已经改作了学校,父亲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他趁鬼子不备,逃脱了出来。父亲明白,自己已经二次被抓了,虽然这回自己的地下党员身份还没有暴露,但在村里也无法再隐蔽下去了。这时候只有去找组织了。父亲在村东头一户村民家里,借了一把铁锹和一个粪筐,临走时托他们给自己家里捎话,请他们去告诉家人:就说我借了你们的东西已经离开许家村了,所借的铁锨和粪筐就让家里还给你们吧。就这样,父亲悄然离开家乡,一走三年音信皆无。爷爷到处去打听,却一直得不到任何消息,奶奶思念儿子,经常以泪洗面。这三年间,因为学校的老师突然失踪,又传言是共党“老八”的人,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经常到家里来找人逼问下落。爷爷一家实在是不堪其骚扰,就给父亲做了一个空坟,对外就说这人已经死了,不要再找他了。一座空坟,让父亲第一次在人间消失了。
  1941年,胶东的亲日投降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以赵保原为首的反共投降派纠结了五万人组成了“抗八联军”,公开叫嚣要“配合皇军打八路”。而盘踞栖霞城的蔡晋康趁机占领了牙山地区,切断了我党东西根据地的联系,并以牙山为依托,兵分三路在胶东发动全面进攻,妄图“把八路军消灭在东海地区”。亲日投降派的疯狂反共,使胶东的抗战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打通东西根据地通道,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痛歼投降派,解放牙山。许世友将军率清河独立团开赴胶东,成立了胶东反投降派指挥部。1941年3月15日夜,西路五旅、清河独立团,东路第五支队向牙山同时发起进攻。历时5个多月,歼灭了蔡晋康、陈煜、赵保原的部队,胶东形势发生了根本好转。牙山的解放,不仅扫除了栖霞抗日斗争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胶东东西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毛主席高度评价这次战役,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在主力部队围攻投降派的同时,栖霞县党政军民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援主力部队打牙山。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展开了游击战,他们钻山沟,宿丛林,与投降派武装日夜周旋。在一次战斗中,一颗炮弹飞过来,父亲被炮弹气浪掀下了山崖。掉下山崖的父亲被摔得昏死过去。当地群众在山崖下发现了昏迷不醒的父亲,便把他救起来,藏到了山洞里。当地有一种说法,把“恨乎”鸟烧成灰兑黄酒能救人命。这种鸟就是猫头鹰,因为它的叫声类似“恨乎”,老百姓就叫它恨乎鸟。老乡们就用这种方法,真的把父亲救活了 。在乡亲们的悉心照料下,十多天以后,父亲终于返回了战斗岗位。由于战斗结束后,父亲的战友以为他被炮弹崩下山崖肯定是牺牲了,便把他列入了阵亡名单。 在胶东抗日烈士纪念碑上,可以看到父亲的本名。在短短的半年里,父亲传奇似地经历了二次被“死亡”。
  
为了抗日的纪念
  
  1940年底,父亲扛着铁锨,挑着一只粪筐离开了许家村,从此,人去音杳,家人再也不知道这个长子长孙的下落。
  三年后,许家村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这人在村里寻找姓方的人家,问到的人都说村里没有姓方的。正没着落的时候,父亲的一个堂兄上前搭话了。原来,他想到我奶奶姓方,寻思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瓜葛。一番询问之后,堂兄觉得来人寻访姓方人家的情况与爷爷家非常相似,就把他带到了爷爷家。那人细细地查问了情况后,才亮明了身份。原来他就是父亲的同志,受父亲的委托来探听家人的消息。他告诉爷爷,父亲还活着,现在在北海区救国会工作?;褂幸桓鱿⑹歉盖滓丫幕涣嗣?,不姓孙,姓方了,还说,这是工作的需要。三年了,听说父亲还活着,全家人禁不住喜极而泣,悬挂了三年的心才算落了地。都说烽火连天,家书万金,这个消息比什么都值钱哪。改名换姓不算什么,干革命嘛,这样的事有的是,只要人在比什么都强。至此,中断了三年音信的父亲终于和家人联系上了。
  为什么三年多没有跟家联系呢?原来,父亲离开家仅仅3、4个月,就参加了反投降战役,并被误认为阵亡牺牲。获救之后,父亲改名换姓,在战火纷飞的丛山峻岭中寻找组织,历尽艰辛才找到了县委机关,重新回到了战斗岗位。此后,又多次调动工作,辗转各地,直到工作相对稳定了,才有机会联系家人。经历了这次生死劫,父亲没有把名字改回来。就用了方滨这个名字,在抗日战场上迎来了中国人民的最后胜利,在解放战场上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母亲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这个家族三代没有姑娘,母亲的出生让家人十分欢欣。但是这个姑娘却没有按照毓馨这名字赋予的内涵长成大家闺秀,她勇敢、倔强、刚强,敢于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家里不许女孩子读书,母亲偏要去上学。她用绝食换来了不减少家务劳动才能上学的条件,为自己争得了学习文化的权力。王家的姑娘像小子一样,地里的农活样样都干,粉房里、豆腐房里的活计也都会。炕上的女红也拿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时,她才显露出女儿的本色。正是在学校里,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于是,母亲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她弃毓馨改明德,表明小女子也明大德,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在战场上巾帼当不让须眉。
  全国解放以后,很多为了党的工作改换姓名的同志纷纷改回原名或者让孩子改回原姓,父亲和母亲却没有随这个潮流,他们始终坚持使用浴火重生后的名字,父亲还把这个烙上抗日印记的姓氏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母亲的抗日
  
  母亲去世于1998年,在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家人怀念她的碑文,头二句是:
  “救民族危亡 献青春舍亲生 无怨无悔  
    求神州解放 洒热血别骨肉 无私无畏”

  参加革命后的母亲,努力实践着入党誓词“牺牲个人,永不叛党”,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战工作。
  在村里,她组织妇女们筹军粮,做军鞋,她也不怕得罪人,批评那些以次充好的人。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她把给家里帮工的张叔叔都动员出去参加了八路军,张叔叔在部队做到了师级干部,直到在沈阳离休。参加反投降派战斗、反围剿、破袭战,母亲置生死于度外,奋战在一个又一个战场上。有一次,她奉命去送文件,一条沙河拦住了去路。当地老乡借给她一匹马,都是母亲不会骑马,她就把文件包顶在头顶上,拽着马尾巴趟过了河。大沙河的水冰冷刺骨,母亲正在经期,河水拔得她停了经,患上了严重的妇女病。即使是这样,她也没有停止过工作。在一个村子里发动群众时,老百姓说,这个女同志的脸色黄成那样,蒙上张纸就该哭了,还在那讲话呢,真让人心疼。老乡知道了母亲的病因,用偏方治好了停经,母亲才逐渐好起来。人民群众像亲人一样无时不刻在呵护关怀着共产党八路军,父亲母亲永远也忘不了人民群众的救护之恩。他们常常说“相信和依靠群众”从来就不是虚的,而是在战火和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母亲从村妇救会会长,到区妇救会会长,一直做到县的妇救会长。母亲在抗日战场上奉献着青春,也收获了爱情。当时,父亲是县的青年救国会会长,母亲是妇女救国会的会长,虽然家庭门第不同,但是革命理想一致,两颗年轻火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爱情之花开放,爱情之果落地。然而,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多给孩子一点母爱,任务就来了,在党的需要面前,母亲没有二话。生产仅仅21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给了她的小姨,带着工作队下乡去搞减租减息去了。我的这个生在战争年代的姐姐,21天就离开了妈妈,在缺医少药的农村,有病得不到医治,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刚强的妈妈,从未沉溺在失子之痛中,她依旧风风火火地战斗着工作着,在她的心中,党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二亲家四参议员
  
  小时候,常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这段故事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
  1944年底,栖霞县城解放了,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迁驻进了县城,沦陷了五年的栖霞城得到光复。革命新秩序迅速建立起来,县参议会也正式成立了。县参议会有正式参议员45名,按三三制度原则,党员有18人,进步人士14人,中间人士13人。
  爷爷作为进步人士代表当上了参议员。他和大儿媳——我的妈妈、他的亲家我母亲的父亲,还有母亲的哥哥我舅舅都是县参议员。二亲家四参议员,不能不说是一段佳话。
  姥爷当时是赵各庄区的粮站主任,主要工作是为八路军筹粮。母亲说,大舅是个有弦会拉、有眼会吹、能说会唱的文艺人才,当时是县政府剧团的团长。而母亲则是县妇女救国会的会长。小舅舅那时也已经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救国,姥爷一家可谓是一门忠烈。父亲已经调到北海地委工作,调动前,他是县的青年救国会的会长,母亲说,如果他还在县里,也是参议员。
  我姥爷家人大小都带了个长,而爷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没有文化,他是怎么当上参议员的呢?我在年少时很疑惑地问过爷爷这个问题,“那是党组织的信任吧。”爷爷回答得质朴又低调。
  后来,陆续从长辈们的口中得知,爷爷其实很早就接触到了党组织,他的一个朋友就是地下党员,对党的主张,爷爷很是信服。爷爷不仅支持儿子们参加革命,他自己也亲身参加革命工作,跑交通、送情报、把门望风,都干过。他曾经两次参与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士,因为不肯说出八路军在哪里,还挨过鬼子的皮鞭。爷爷立场坚定,忠心向党,党组织几次找爷爷谈他的入党问题。爷爷说,我信服共产党,我们这样的穷人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现在为党做的这些事,都是我愿意做的,我能做的。我一个老农民,推车赶脚,到各处去送信,探听个消息什么的,不显山不露水,挺方便安全,没有人怀疑到我。我个人觉得,我不在党内,更有利于保守党的秘密,就是碰上了敌人也没有负担,请县委考虑考虑。党组织听了爷爷的想法,结合当时严峻的斗争现实,就同意了爷爷的意见。爷爷就成了不在党的党员。这就是我爷爷,朴实、善良、厚德、忠诚,默默地为抗战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被选上了县参议员。
  爷爷、姥爷、父亲、母亲、叔叔、舅舅,他们都是极普通的中国人,他们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民族大义、国恨家仇,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洪流中,用微薄之力铸造民族脊梁,血肉长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把膏药旗甩进了太平洋,保卫了家乡,保卫了国土,迎来了民族的解放!                          

上一篇:重现龙凤玉镯

下一篇:犁 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