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碧血丹心赵尚志
来源: | 作者:周艳丽  时间: 2019-12-02
  提起赵尚志将军,每个朝阳人都会自豪地说,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是我们朝阳人,他就出生在现今的朝阳尚志村。是啊,将军从11岁离开故乡,到2008年其忠骨回归故里,虽然有89年的时间他都漂泊在外,但他的英灵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这片生养他的热土,因为他时刻都活在故乡人的心里,他的精魂就像尚志村里的那棵百年大树一样,始终枝繁叶茂,旺盛延年。
  赵尚志的出生地朝阳县尚志村是个很普通的小村庄,可在一百多年前,这个小村庄却显得那么的不平凡。赵尚志的父亲赵子馥老先生,作为满腹诗书的前清秀才在国家日渐走向腐朽落寞之时,自觉崛起,组织清乡自治会,带领乡亲开展抗捐反暴斗争,反抗官府和洋教堂的压迫,跟官兵展开真刀真枪的战斗,可谓是可歌可泣的壮举。虽然最后斗争失败了,他和家人被迫远走哈尔滨,但他富有正义感的反抗精神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却始终都在影响着他的子女们。赵尚志兄妹长大后相继投身革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赵家堪称书香之家,满门忠义,一腔碧血写丹心。
  赵尚志从十七岁起就参加革命,那时候,他还是哈尔滨许公中学的学生,在声援上海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卅”等运动中,他受到了革命的洗礼,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也正是因为他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宣传先进的思想,才遭到了学校的开除。离开许公中学后,在组织的帮助下,他去投考了广州黄埔军校,有幸成为该校第四批学员。赵尚志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不论是在许公中学,还是在黄埔军校,他都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军事理论和技能上他都有了很大提高,也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军校毕业后,他受党的委派回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从此也就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革命就意味着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也包括坐牢和流血牺牲。在赵尚志短短三十四岁的人生中,前后就曾经两次身陷囹圄。第一次坐牢是1927年他在长春担任青年部长的时候。年轻的他在反动当局的监狱里受尽了非人的折磨,鞭抽、棒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指甲插竹扦、披麻戴孝(就是用子弹壳在肋巴上刮肉,在血肉模糊的地方撒盐,用纱布缠上,过些日子再将结痂粘在肉上的纱布一条条地扯下来)等诸般酷刑都受尽,甚至还有陪土匪一道枪决的恐怖震慑,都没能叫他屈服。烈火炼真金,逆境试强者。敌人可谓是软硬兼施,刑法用尽,还征服不了他,就甜言蜜语、许以高官厚禄。但作为坚定的革命者,赵尚志始终都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而且,他在狱中一直同反动当局在做着顽强的斗争,鼓动狱友绝食罢免恶霸的典狱长,感化争取善良的“教诲师 ”等,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强、忠诚和智慧,在经受考验的同时也在自觉地完成着一个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这段非人的监狱生活长达两年零三个月,它在摧残赵尚志身体和精神的同时,也让他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使之更加成熟起来,极大地增长了革命的才干??墒浅鲇蟛痪?,就在1930年,赵尚志再次遭到逮捕。1931年在党的积极营救下,才得释放。这时候,日本的侵华战争已全面爆发,出狱后的赵尚志受党的委托,以省代表的身份到巴彦游击队担任参谋长、政委等职。就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一直到牺牲,他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上拼杀。
  在巴彦游击队里,他按照党的军事路线、方针、政策从严治军,使得这支良莠不齐的军队充满战无不胜的力量,深得百姓的欢迎和信赖。他们打了一次又一次胜仗,一时间威震四方,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日的热情。赵尚志身先士卒,在一次战斗中眼部受伤,也就是在他养伤期间,部队受到王明极左错误路线的影响,走向失败,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最令人遗憾的是,省委不但认识不到部队失败的原因,还错误地将赵尚志开除了党籍。部队没了,党籍也没了,和党的联系也被切断,将军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但失败和委屈不会摧毁他抗日救国的精神和意志!只要生命还在,打鬼子抗战的决心和行动就在!记得亚里士多德说“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在委屈得不到申诉的情况下,赵尚志没有痛苦地沉沦下去,而是选择了自我崛起。他一个人找到另一支抗日队伍“朝阳队”,从马夫做起。他谦卑涵容,以智慧、勤勉、顽强、乐观的精神,任劳任怨地在队伍中为大家服务,为首长出谋划策,处处令人刮目相看。他在队伍中的表现也正是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放到哪儿都发光”!在那次至关队伍命运存亡的突围战斗中,他也正是因为非凡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战果,被孙朝阳破格从马夫提升为参谋长。
  1933年10曰10日,赵尚志在珠河建立自己的抗日游击队伍,队员共13人,他们立志驱逐日寇,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这13名队员在日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除一人外,其他12人全部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保家卫国的恢弘夙愿,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抗日战歌。
  赵尚志带领他的队伍在三股流、石头河子一带开辟革命的根据地,他首先铲除当地的反动势力,建立新型的军民关系,帮助老百姓建立起自己的新政府。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跟群众打成一片,主动帮老百姓干活,参加各种劳动,老百姓认定他们就是自己的队伍。很多人还送子女参军到队伍上,队伍迅速扩大到数百人。根据地也很快扩大到方圆数百里的地方。许多抗日的山林队和义勇军也纷纷来找赵尚志要求联合作战,或者收留改编。于是,1934年3月,在省委的支持下赵尚志联合各派抗日武装力量,召开抗日联合军会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那时,赵尚志只有26岁,也是他组建游击队不到半年的时候。他非凡的军事领导才能和群众工作智慧令人叹服和钦佩。
  赵尚志统帅他的抗日联合军多次讨伐征战,打了许多漂亮的战役,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同样也深遭日本人的忌恨和仇视,他成为日本人的心腹大患,日本人以悬赏万金,收买赵尚志的头颅。但通缉和悬赏对将军没有任何震慑的作用。只会激发他更加坚定的抗日斗志和勇气。他率领抗日联军不失时机地对敌人展开进攻,积极开辟、扩展游击队和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在取得五常、双城县八家子、康家炉、梨树沟、方城岗战斗的胜利后,他率领游击队从南到北,纵横驰骋,又打了许多胜仗,使得游击区遍及数县方圆几百里的地方,这些区域被称作是“红地盘”,赵尚志组织百姓在红地盘上,建立抗日救国会、建立农民委员会、妇女会、儿童团,还在珠河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建设中,制定土地、粮食、税收等多项经济政策??刮幕逃疃?,建立小学校,免费召农民子弟入学。建立专门为部队服务的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等等。这些都成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它不但使抗日队伍保存和发展了自己,也使人民群众有了一席安身立命之地。
  但日伪军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局面继续下去的,他们对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使大片根据地一时间成为一片焦土。后来,将军又中奸计,遭到苏联方面的无辜扣押,人生陷入极度的晦暗中。
  1939年6月,赵尚志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联总司令。并把被苏联扣押的一百多名抗联战士组成队伍,由赵尚志率领重返抗日战场。但不幸的是,原来的抗日联军部队受到王明、康生错误路线的干扰,军队人员所剩无几。而满洲省委又听信日本奸细的谣言,再一次对赵尚志做出错误的评判,在抗战最关键的时期永远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这期间,赵尚志忍辱负重,弃个人得失于不顾,一直坚持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从苏联回来后,日本人立即展开对其搜捕行动。在搜索追捕无果的情况下,就派奸细潜入到赵尚志的队伍中,伺机对赵尚志下手。1942年2月12日,奸细刘德山在梧桐河吕家园子小屋附近从背后朝将军开枪,将军扑倒在地,强忍剧痛,操起手枪向特务连开数枪,将其当场击毙。为了其他小分队成员的安全迅速撤离,负重伤的他没有随小分队一道撤走,而是留在了吕家小屋,被随后赶到的敌人捕获。8个小时后,将军壮烈牺牲。就这样,驰骋沙场的大英雄、大将军匆匆走完了他英勇悲壮的一生,那一年他只有三十四岁。他的牺牲该是东北抗战的巨大损失。
  随后,日军割下赵尚志将军的头颅送往长春,将他的遗体丢入了松花江。后来因为头颅腐坏,敌人正打算将其烧掉时,被般若寺的炎虚法师救下,悄悄掩埋到了寺院后院的北墙下,此后便无人知晓将军头骨的下落。这颗敌人曾以万金购买的头颅,在般若寺的后院里一睡就是半个多世纪。直到2004年,寺院修缮围墙时,才发现头骨,但僧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将军的忠骨,对其作了超度后,就埋到了长春远郊净月潭公园的山坡上。有关人士及其亲属找到头骨后进行了多方鉴定,最终确认为英雄的忠骨。头骨发现后,黑龙江哈尔滨市、尚志市,吉林长春市、通化市,辽宁朝阳市等地都希望将军的头骨安葬在当地。最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同意赵尚志将军的忠骨安葬在英雄的家乡——辽宁省朝阳市尚志村,并建设烈士陵园和纪念馆。2008年在赵尚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烈士忠骨在家乡隆重安葬,赵尚志纪念馆也正式向社会开放。
  作为朝阳人,每当站在赵尚志纪念馆前凝望英雄刚毅威武的雕像时,心下总是禁不住肃然起敬和感慨万端。
  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几、身材瘦小的东北男人竟以铮铮铁骨和碧血丹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巨人形象,这个形象像一盏灯,为阴霾的东北抗日战场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他一生命运多舛,不仅要面对枪林弹雨以及敌人的抓捕和围剿,要承受来自党内的压力和委屈。他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两次被捕入狱,受尽了委屈和折磨,但却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和信念,始终都以一个中产党员高度自觉的党性责任感,奋战在保家卫国的抗日第一线。他的军事才能似乎与生俱来,颠覆日军军列、建设巴彦游击队、救朝阳队突围、木炮打滨州、指挥冰趟子战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率领抗日联军东征西战,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办政治军事学校等等都做得异常出色。他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是军中的儒将,他聪敏干练又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和部下的拥护、爱戴。他牺牲后,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他的出生地,以及他所生活和战斗过的许多地方,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以示纪念。他是家乡的骄傲,是东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今,虽然将军已去,但他的忠魂不朽,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不挠、忠贞报国的英雄气概将永存。他用一身铁骨、一颗丹心和一腔碧血筑就了一座不朽秀的丰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