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云蒙山的怀抱
来源: | 作者:高栋宾  时间: 2019-12-02

  在杏子黄熟时节踏入云蒙山门,确有与其它时令不同的特殊感受:阳春三月那漫山遍岭簇簇热烈怒放的杏花,已变成无数红黄色娇小的果实,当人举手去摘,那手指肚大小熟透的野果却悄然滑落到草丛间……寒冬腊月里,关东大汉似的猛烈山风,这会儿已变成窈窕淑女般的温柔湿润,它化作团团萦绕山头的层层白色云雾,拱卫着远处傲然挺立的将军山。残秋的满山红叶,在这个绿色季节还没有孕育成漫山的黄红云霓,到处是碧绿苍翠,草长莺飞的诱人景观。
  这儿雨霁初晴的情景真叫人向往:唐代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诗情画意在塞外丘陵山地却得以印证,还把近百年来辽西干旱的气候在这里化为乌有。在脚下和近处,那山间石缝里渗出的潺潺清泉,曲曲弯弯地沿着沟岔、土崖、草棵,在林木间自然形成的河沟缓缓向凹处流淌,清澈悦耳的响动,像一柄巨大的古琴在天地间弹奏动听的乐曲,这也是一幅绝妙的丹青山水画儿,铺展在天然的林木间,这种醉人情景经常在江南的名山大川得以徜徉、欣赏、玩味。令人难以想象,难道这就是辽西的云蒙山?在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里乡间?
  山路崎岖逶迤,泥泞的碎石小道好似被镀上了一层铁锈,略显褐黄色,展示出山体的自然与古朴。昨夜被好雨冲刷后,耸立在远处百丈高的大块赤色岩石错落参差,这就是当地有名的佛祖岩。站在小溪旁的甬道上仰望大自然的杰作,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百丈高的火烧岩都酷似弥勒佛祖。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天然佛祖造像下面的五指石,其中四指巨石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向上竖起,而极像左手的拇指则低于其余四指。这难道就是冥冥中的佛指朝天,庇护乡土?
  在登山的途中,游人在半山腰遇到一眼古井。四周为暗红色的火烧岩铺设的井台,虽经百余年风霜雪雨的侵袭,仍牢固如初。再看井壁,内为无数石条砌成,井底仍有水面映照地表景物。据《朝阳县志》记载:此云蒙山老井已有数百年历史,初为当地乡民为生存所掘。清代有山民为避兵灾匪患躲此山中??拐狡诩?,“王老凿”在此取水生存与日寇周旋数年。??!原来这竟是一眼名不虚传的抗日井。清风岭属云蒙山脉,当年,抗击日寇于山外的“王老凿”誓死不当亡国奴,曾率领家乡弟子奋起御敌,运用熟悉家乡地形的特点,十数年与日寇周旋。凶残的侵略者虽一时烧毁了他们的村庄,抢走了粮食和牛羊,但热东地区的山民不畏强暴,避实就虚,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法,能打就打,不能战则躲,避其锋芒,曾躲过日寇的大规模扫荡,“王老凿”率众多弟子藏身山林中,经??看斯啪娜厣砉琶?、山洞,度过困难期,艰难抗敌,令日本占领军始终无法统治热东的一些山区,此处成为东北有名的“中国地”。
  英雄们的家乡草木青青,险峰怪岭,岩溶石洞随处可见,攀上半山腰,既看到不远处的傲然挺立的“定海神针”,按照我们向导的说法,这是有名的“将军石”,高达十数丈,上部酷似赵尚志将军的头像。这是上苍的地造天开、天然造就,还是家乡人民对英雄的崇敬?我想这二者都存在其中吧。
  云蒙山方圆百十里,峰峦叠嶂,每个山头景区都有独特的景观。漫山遍野的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紫丁香、映山红和山杏树伴随着荆条蒿、野马莲高低错落,覆盖着无边的山体岩石。再往前走十余里,即可眺望到大自然的另一鬼斧神工——天然的中国地图。它在云蒙山主峰的半山腰,四周皆被绿色的植被所包围,中间裸露部分是几个篮球场大的灰色玄武岩石,分别为鸡头、尾部、胸脯和鸡身,最为形象的是鸡首下部探出的辽东半岛部位,与鸡身前部挺起的山东半岛地形遥相呼应,似乎拥抱着渤海湾,昂首挺起,面向东方。前不久互联网上有人说辽西云蒙山上“中国地图”图片是人工杜撰的,但只要你亲临其地,人们就会惊呼:这儿确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神似,绝非虚构。它是亿万年前地壳变迁造成的,绝非人力所为。地质学者曾在这儿勘探考察,得出结论是:这里有成片的火烧岩遗址,也曾是百万年火山爆发时留下的自然产物,也将建成一座火烧岩遗址地质公园。
  近百年来,云蒙山一带英雄人物不断涌现,除抗日英雄赵尚志、歼寇于山门之外的“王老凿”,还有在中国历史关键时期,曾协助张学良将军在西安华清池举行兵谏,实现“国共合作”的抗日英烈刘桂五。朝阳县六家子乡也属云蒙山麓,1902年出生的刘桂五将军也吸取了云蒙山的精髓,养成了果敢、勇猛、智慧、顽强的性格,做出了惊世人震撼的举动。最后他率领骑六师与日寇浴血奋战,1938年在绥远黄油杆子血染疆场,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徜徉在云蒙山深处,令人浮想联翩,这群山中确实没有东岳泰山那样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内涵,庙宇林立、古碑遍山,足令后人相继瞻仰;也无西岳华山那种佛教信仰的浓郁气氛,令信徒顶礼膜拜。但这儿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红山文化的历史传承,它早已与中原文化连成一体,造就出许多历代杰出人物,孕育出他们不畏强暴的性格。这些人大多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饱受磨难,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立大志于青壮年时期。谁能说他们在少年时没在云蒙山间砍柴、耕种、狩猎?谁能否定杰出人物没在山下的茅屋里读书练字,酝酿惊人举动???!是巍巍云蒙山粗狂的山体造就了他们不屈的性格,是独特的山风云雾孕育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云蒙山是英雄的山。

上一篇:故乡的山里红

下一篇:悠悠乌镇情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