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品茶风楼阁全国入口,一品楼免费论坛,茶馆轻量版

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文畅:文学“边缘化”了吗?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10-18
  几年来一直到而今,在各种文学活动的公开场合,时常听到有人说:“现在文学已经边缘化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搞文学真没兴味。”话不完全相同,大抵都是这个意思。初听这话感到愕然,听得多了便陷入沉思。文学真的“边缘化”了吗?对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我持否定态度。我不赞成如是说。
  所谓当今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是对文学在如今市场经济现代化社会中所起作用和所处地位的一种估量,也是对文学社会价值的一种评论。对于这样一个关乎文学社会作用、地位、价值的根本性原则问题,从事文学工作和不从事文学工作的社会成员,都应该有个明确统一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文学作用的应有发挥,有利于文学的发展繁荣。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学在任何社会都属于意识形态,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服务于经济基础,它既有独立存在的自主性,同时它又依赖于所存在的经济基础,因经济基础而存在而发展而展示其具体形态,有依附经济基础的广泛性。有什么样式什么特征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式和特征的文学。文学虽然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但它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各行各业,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交通、司法等各行业,就必然创造出反映这些行业题材的文学作品。文学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种地方。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学创作则必然贴近这个中心,反映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文学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联,而经济建设也需要文学予以抒写反映。文学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密不可分,怎么能说文学在社会上边缘化了呢?文学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产物,又怎么能说文学在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呢?文学既独立存在又与社会各行各业广泛紧密联系,这就不存在文学在社会上”边缘化“了的问题。文学不是大树的年轮处于紧靠外边那圈,也不是城市某个地方是位于城乡结合部那块,更不像球场紧靠边线,国土紧靠边界。倘讲边缘,这些属于边缘。而文学是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各行各业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所谓”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是对文学这一社会意识形态缺乏本质性的深入理解,是对文学与各行业关系缺乏实质性理解的反映。
  文学“边缘化”说,是谁最先提出的,已经无从考查也无必要考查,反正我听到的都是在文学圈子里。搞文学的人对文学这种自轻自贱的说法,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对文学艺术的讲话和中央文件对文学艺术的表达,都是大相径庭的。党中央主要领导讲话和中央正式文件表述,都一再明确强调;文学艺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文学艺术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学艺术工作,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热情关心和精心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党中央精神的简要表达,其中的“重要战线”、“重要作用”、“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等等,都是原话,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之母,无论戏剧、电影、曲艺、歌舞,都以文学为基础,以文学脚本为基础,倘若没有了文学,其他的艺术形式也就必然随之枯萎了。在当今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中,亟需文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需要更加发展繁荣,亟需培养更多的文学杰出人才和创造出更多的文学精品。在今天如此自由和谐、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的文学大好态势下,在文学人才辈出、文学精品迭现的繁荣辉煌历史时期,文学“边缘化”的说法岂不太脱离实际?这种对文学不切合实际的估量,虽然是出自少数人之口,也必然为多数文学工作者所不能接受,无论所持这种说法者的动机如何,但这样看待当今文学,在客观上却贬低了文学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弱化了文学功能的积极作用,对多数文学工作者在心理上也是种消极刺激。所以我认为,文学“边缘化”说法是消极的,不可取的,也是无益的。
  说文学“边缘化”,也是对社会结构缺乏深刻理解的表现。当今的中国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人和物构成的具有密切联系且又错综复杂的有机整体。中共中央十八大政治报告,将中国社会高度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既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五种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机协调发展。它不像前面所说像树木年轮那样一圈一圈地摆放,也不像地图那样板块式构成,社会结构是个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不存在哪种行业在第一圈,哪种行业在靠边那一圈。社会结构不是这样,不是这样机械地摆放,所以就不存在哪种行业、哪种工作被“边缘化”了的问题。应从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上来理解是否“边缘化”的说法。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领导人对某项事业不够重视,那是认识和工作态度问题,应另当别论,与“边缘化”并无关系。
  至于而今阅读文学作品人数多少,这也应作具体分析。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改革开放前比较,已经是成几倍地增长,虽作品良莠不齐,但文学这种精神食粮已经充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褂吹剑执缁?,人们的工作更为繁忙了,节奏加快了,业余活动内容多元化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还是天天接触文学,看文学书,看文学报刊,看电影,看电视文艺节目,都是在阅读文学,欣赏文艺。文艺吸引人们,人们也离不开文艺。应当说,文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密切了,所以应从广义上、以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待而今人们与文学的关系,看待人们如何热心文学。
  说到创作兴味,对此,笔者却有理据可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笔者即是全国一座大城市的作家协会主席,当时全市有中国作协会员四、五人,省作协会员三十余人,市作协会员二百余人。到而今,全市中国作协会员已发展到二十余人,省作协会员百余人,市作协会员近五百人,虽然不是各级会员而爱好文学或搞业余文学创作的人还难以计数。上自耄耋老人,下至读书儿童,都试笔搞文学创作,足见人们对文学的兴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只有一种文学刊物,现在则发展为四种,且来稿者踊跃,稿源丰富。目前,全市每年都出版几十本各种体裁的文学著作,文学氛围相当浓郁。上述种种情况,很能说明当今文学对人们仍有相当的吸引力,文学的发展繁荣正在为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这完全不是文学处于“边缘化”的冷漠现象。
  文学“边缘化”的说法虽然不能成立,但文学本身确应进一步发奋自强,在多出人才,多出精品上多下功夫,在全面提高文学工作者素质,努力提高作品质量上多做工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文学应做出的更大贡献。目前,从中国作协到地方作协,都精心努力,敬业工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文化(当然包括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创造性地工作着,这就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也是广大文学工作者的衷心愿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