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明)文徵明
俯仰之间,急景流年。雪又诗意地纷纷扬扬,腊八粥香又溢满了鼻腔,孩儿们的笑语又闹醒了街巷;车流涌涌,步履匆匆,裹挟着一年的奔劳苦甘、祈盼向往;零星响起的鞭炮声,怦然入心,周遭的温馨甜蜜正肆意流淌。中国最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马年“春节”正快马加鞭而来,瞧吧:
老人们忙碌并高兴着。置备年货,浆洗粉刷;蒸大馒头,炸喜饼,熬猪蹄冻,一天到晚忙得热气腾腾,喜气四溢。
中年人劳心并期盼着。人到中年,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离不了。逢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打点到,容不得半点马虎;感恩念德,领导朋友更要面面俱到,容不得丝毫闪失。过年如过关,常忙得焦头烂额。
孩子们疯玩并憧憬着。终于放假了,应试教育下被禁锢的天性,借着噼啪作响的鞭炮恣情释放,被锁定的想象力此时尽情绽放,不玩到大人喊声连连是绝不肯回家的。
漂泊的游子焦虑并兴奋着。把一年的辛酸和疲惫塞进行囊,紧攥着车票,就攥出了乡情的滚烫和家人的望眼欲穿!哪怕天南海北,哪怕天寒地冻,都激情澎湃地往家赶!
这些熟悉的画面,经年累月,似乎从未变过,变化的唯有我们日渐麻钝的心。春节可以大快朵颐的兴奋感,记不清何时消失了,继而是漠视传统,是怅然若失,是索然无味,乃至牢骚满腹。今年春节,做什么?
一如继往,晨起穿新衣,放花炮,贴春联;中午摆一桌珍馐美食,饕餮大餐;晚上围聚,抢吃包了“钱、枣、粟”等寓意吉祥的水饺,喜气洋洋看“春晚”,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那一刻,全城会颠在此起彼伏的花炮浪潮中,全球华人共祝福同守岁;似乎只有在那一刻,在沸腾和热烈中,在震响的涡旋和浓烈的烛香中,方能感知岁月的凝重和找回点“年”的味道。守岁过后,“年”算是平安过了。接下来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候。春节,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
想想人啊,活在世上,真是不易!平日忙忙碌碌,趁着难得的长假,好好善待自己吧。可以酣睡至自然醒,可以喝个酩酊醉,可以通宵玩牌,可以彻夜“网游”,还可以把电视累得眼冒金星、把手机刷得黑屏,更可以全家周游世界,吃个足,喝个够,玩个酣畅淋漓、乐滋滋;然后伴着身心再次的劳乏困顿,开始新年度的工作,展开新一轮的期待。不禁哑然失笑,就这样过吗?终是心有不甘,问寻无法止驻。
就在这时,幸遇网络红文——《令人忧虑 不阅读的中国人》,文章字字句句,刺痛了我,也让我的问寻有了答案。作者是居住在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风范,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乘机从法兰克福返沪,在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是中国人,而且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在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在法兰克?;?,“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而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他的一位首次来中国的法国朋友曾问他“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想想时下,安静读书成为奢侈,成为老土,成为另类;在飞机、地铁、火车上等公众场合读书,更会被认为是书呆子、有毛病。大声打电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诸如此类,我们是不是已熟视无睹了呢?
现在“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读书已变成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凡此种种,不足以令我们怵然警觉吗?
据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而日本是40本,俄罗斯是55本。全球最爱读书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和匈牙利。以色列人认为: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就连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这个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对刚刚懂事的孩子说“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都贵重得多,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而匈牙利,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让人折服的“大国”。
不禁想到一位学者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然而转念再想,我辈多为平凡人,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似乎有点高不可及,或许更惹人笑齿。但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说过:“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稍清,则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咏。又进之,则好读书??碛幸?,诸好之中,读书为胜矣!”
是啊,盛世浮生,难免令人生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阅读,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通过阅读,对话、清理、滋盈灵魂,以积极阳光、勤谨乐观之态处世。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所效”,就算我辈注定平庸,但我们身边有子女绕膝,有晚辈瞩目,他(她)们如初升之太阳,是未来国之栋梁,潜移默化的熏导教化不可或缺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和着马蹄的铿锵,伴着新春钟声的奏响,在守习传统之乐的同时,拥一汪心灵的幽宁,让我们以虔敬的心——捧书沐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