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婶婶,是我家现在硕果仅存的小脚女人,严格来说是半裹足的小脚女人。
当现如今的女孩子时而还会在母亲怀中撒娇的年龄,婶婶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婶婶十六岁时的一天,媒婆受男方家长的委托上门来提亲。凭着媒婆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定了下聘礼的日子。初次为“下小礼”。媒婆、准公婆、大伯子、姨娘婆婆等带着聘礼到女方家。聘礼为:一副镯子、二个镏子、一个长簪子。
又一日,大伯子赶车拉着公公婆婆来“下大礼”。七十多年过去了,婶婶对聘礼还是如数家珍:一板布、两颗银钿子、两朵绒花、一纶簪子、上车的裤子衫子、一条红裤带。女方回礼仅仅是由准媳妇亲手做的一条棉裤。也不能小看了这一条棉裤,它既可以使婆家借此检验一下媳妇的活计,也有“穿上媳妇做的棉裤,越过越富”的含义在里面。
下完大礼就定下了婚礼的日子。这期间,把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在贴子上,互相交换,称为“换婚贴”。在最近的农历初三日,将婚贴压在灶台板下,叫“压婚贴”,一般压三天或七天,在这期间如果没出什么差头,就一切妥当,但等大喜日子来临了。
听至此,我不禁想:存在就是真理,千百年来民间口口相传的习俗虽然不见得完美无缺,但却是后人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不是吗?“压婚贴”的作法和现在的“公示制度”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呢!
婶婶的娘家陪嫁也不少:一口柜、两横板屏、一对花瓷瓶、一座镜子、茶壶茶碗、四双被子褥子和枕头以及三十件自己穿自己用的衣衫等物品。这些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普通农家能陪嫁这些物品,用婶婶的话讲是“实属不易”了。
望着沉浸在回忆中的婶婶,我忍不住问:“听说过去的人洞房花烛夜之前,男女双方是没见过面的?你和叔叔拜堂成亲前见过面吗?”
“没正式的见面相亲,那时候你叔叔他在念私塾,因为两家住得不远,在他回家的路上,我让几个小姐妹陪着偷偷地看过他。”
良辰吉日终于到了,为了在日出前把新媳妇接进家门,满天星斗,月亮高悬的时候,娶亲的队伍就出发了。大伯哥赶着马车(绝对不能是骡子),与经查属相和八字相合的两个小男孩儿(称呼为“宝宝壶”)、两位娶亲老太太、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若干名一起来娶亲。新媳妇早已经在两位送亲老太太的帮助下,梳洗打扮完毕。娶亲队伍到了以后,娶亲的两位老太太在前,送亲的老太太在后,四人打开棉被,扶新媳妇做在被子中间。然后四个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抓住被子的四个角,由新媳妇的长辈叔伯在中间托抱着把新媳妇抬上马车。
到了婆家,早已经等候的人们点燃了鞭炮,“二踢脚”划过微微有些泛白的天际在空中炸响;成串的钢鞭在人们的脚下窜动;鞭炮声不仅喊来了看热闹的乡农,而且惊动了看家望门的狗,引得狗儿也加入进来吠叫,初时是一只两只,后来全屯子的狗都加入了黎明前的大合唱,顿时山村沸腾了。
在山村晨曲的伴奏下,有两个女孩子搀扶着新媳妇走下马车,为了不让新媳妇的脚粘着土,两个宝宝壶男孩儿倒退着将两块红毡布替换到新媳妇的脚下。走到院心,由两个宝宝壶男孩儿揭开新媳妇的盖头,两个女孩子扶着跨过一个马鞍子后进到屋里。上炕,盘腿面向南窗而坐大约一小时左右,称为“坐福”。期间,找几个胆大的小叔子来回拉拽着新媳妇,俗话说:小叔子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
这一切,“半匹人”(守寡之人)以及怀有身孕的(四眼)人是不让看的,特别是守寡之人在婚礼上是最大的忌讳。
拜天地也分单拜和双拜。“双拜”是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的形式;叔叔婶婶当年是采用的“单拜”:在八仙桌上两侧插上烛台,中间点上香,叔叔面向香斗磕了三个头就算拜堂成亲了。
婚礼的高潮当属摆酒席了。儿子娶媳妇,婆家根据自家的情况事先给亲戚朋友捎口信或发请贴,街坊邻居有来往的也会前来贺喜。在我们家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纯朴的小山村,一家办喜事,差不多就是全村人的盛大聚会了。先一天下午,姑娘媳妇、青年小伙平时关系不错的就会来帮忙“捞水桌”。正日子的早晨,街坊四邻的一般安排坐头席,上过礼,吃过酒席之后就各自忙碌去了。
第二席差不多在九、十点钟开席,是正席,大部分是远来的亲戚、本村德高望重的长辈和新亲。“新亲”是除了新媳妇父母之外的亲戚代表,他们代表娘家人前来送亲和祝贺,也称为来“管饭的”。给新亲的酒席要加厚,每桌都安排一两位与新亲身份对等的一两位婆家亲友坐陪???,婆家主事的老太爷粗门大嗓地挨桌敬酒:
“东家来拜席,大川勤走着,别喝凉酒!”,“老少爷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吃好喝好,别为我省着!”,“新亲瞧着没瞧着,瞧得起就多喝点!”
“ ……”
男方的母亲---婆婆,会和女方的长辈交换酒杯喝酒,称为”会亲家”,说些让娘家人放心之类的客气话。
酒席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完毕之后,婆家会把事先准备的“离娘肉”包好,让新亲捎给娘家父母。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辛苦养大的女儿,以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这一块“离娘肉”对于娘来说好吃不好咽哟!
新亲临走时还会问上一句:“四天亲戚来接,日不落送回来,中不中?”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又约定了七天回门时的一些事情,然后新亲们就打道回府了。
七天媳妇回娘家,如果住到第九天,讲究为:七天换九,越过越有;如果住到第十二天,讲究为:七天换十二,越过越有份。
婶婶是个守旧的人,不仅守着一双缠裹的小脚,还遵循着女人的三重四德,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婶婶是个豁达的人,她承载着女人的各种角色,妯娌和睦,邻里和谐。婶婶是个能事的人,不仅能掐会算,还是推拿正骨的好手,谁家大人、孩子手挫了,脚崴了,胳膊脱臼等等,婶婶是手到病除。年轻时婶婶还是南北二屯有名的巧手美人,扎花、剪纸、纺线织布样样精通。
利用假期,我邀请一位喜欢摄影的朋友回老家去拍风景,朋友不时将镜头对准婶婶,说:“小脚老太太就是最美的风景,况且这哪里是90多岁的农村小脚老太太,简直是大公司的董事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