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空军逐步从困境中走向了现代化,制空作战平台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单一的歼击机发展到多功能战斗机,制空作战装备的整体水平全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洞蠊仅馈肥亲髡卟角贡氏碌囊徊烤吕嗤缧∷?,该作品以2009-2019空军发展的关键十年为背景,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位拥有极其高超的飞行技术并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飞行员形象——李战。作者以这一精英飞行员的成长历程以小见大地浓缩反映了我国空军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个体心灵视角的切入、祛魅式的艺术手法以及符号象征隐喻等,共同成就了这一新时代军人形象的塑造。
一、 个体心灵视角:走出集体群像
传统军人形象塑造往往典型化,将个体熔铸没入到集体群像中,《大国战隼》则以细腻的个体视角切入,对个体人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进行深度挖掘和生动展现,从而将“李战”这一个体形象从传统的军人形象中凸现出来,体现出新时代军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新世纪军旅小说中当代军人形象的成功塑造,首先源于对当下军营现实生活与各种矛盾的倾力描绘和英雄叙事的坚守?!洞蠊仅馈返闹魈宀糠直闶墙钫街糜谡庵只肪持?,以第三人称为主要视角展开叙述,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对李战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描写。文中多次描写了李战应对空中险情的心理过程,大到每一个战术思维的运用,小到对操纵杆的每一次调整,都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空军战士不畏强敌、极致果断的刚健雄风。在战机之外,从刚开始初入军营的小战士,到后来“鹰隼大队”的大队长,再到让多位飞行健将心悦诚服的“好师父”,作者善于使用心理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空军战士逐渐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例如,初入军营的李战抱怨宿舍条件不好,抱怨自己的座驾还是“7爷”,但到后来被派往101团时,不管是更老旧的战机还是更低的“拉杆费”,李战都不以为意并迅速开始训练。作者正是运用这些“小心理”的描写,让我们从李战不同阶段的矛盾心理中看到了他内心的成长。
除此之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心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聂剑锋和陈飞是李战在军中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两位好战友,他们两个见证了李战从初露锋芒到后来独挡一面的整个过程。小说中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塑造,用心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主角的独特个性。聂剑锋是二师的一位经验丰富的中队长,他沉稳的飞行性格和李战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飞行性格在两人共同执行飞行任务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由于李战多次的大胆操作给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更让人们看到了他神乎其技的飞行技术和勇敢无畏的军人精神。陈飞不仅是李战初入兵营时的实弹打击教练,更是他的同乡好友。两人从刚开始亦师亦友,到后来因为李战“下聘礼”事件渐生隔阂,再到试飞歼16时的再度合作,两人在一起经历了军营内外的很多故事。在面对王刚给陈飞找女朋友时,两人不同的做法突出了李战的谨慎和为朋友甘冒风险的责任心。在之后摒弃前嫌再度合作试飞时,我们又能看出李战远胜常人的大局观和非同一般的气量。这些心理刻画,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人情味,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在人群中有着独特光辉的、饱满鲜活的空军英雄形象。
从结构主义视角考量,作者通过李战这一个体视角切入,使整部作品实现了整体叙事框架下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使得群像塑造和社会大环境描写都能更好的服务于突出主角这一形象。从李战刚开始的“老朋友”歼6、歼7和歼8战机,到后来费尽千辛万苦才“挖来”的苏27和苏30战机,再到后来的“梦中情人”歼10、歼11和歼16,最后李战等到了象征大国实力的“黑丝带”——歼20。除了战机方面的更新换代,我们也能看到战机外的空军训练战术和思路变革,这一点作者是通过多次的红、蓝军对抗演习来展现给读者的。作者通过对李战的塑造把这一空军现代化进程有序的展现给了读者。与此同时,李战的飞行生涯和军营外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广阔时代背景下的时代特色。作者便是如此用李战这一独特的视角实现了对这一历程的历时性建构和共时性的新释;同时也让这些元素反作用于李战这一形象的塑造,使其走出集体群像又融入集体群像,更加生动与完整。
二、 祛魅艺术手法:“熟悉的陌生人”
传统文学中塑造的中国军人形象往往扁平化,读来不免让人感觉僵硬,或是有意实现英雄人物的“净化”——只能写英雄人物光辉、革命的一面,不能写与革命无关的生活。甚至在写英雄人物的革命生活时,也只能写其斗争的勇敢、坚定、顽强,而不能表现与这些不一致的方面,如恐惧、动摇的情绪,更不能写爱情、享受等等。但在《大国战隼》这部作品中,作者对军人形象进行了“祛魅”化处理,突破了传统的军人形象塑造的扁平化,更多地赋予新时代军人形象的新面貌与多样化的个性,使得人物更加地真实与立体。 “李战”这一形象有别于传统英雄形象的脸谱化和同质化,作者以“附魅”化的手法描绘出一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熟悉的陌生人”,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
性格是人物塑造的灵魂和根基,抓住了性格的特质,人物就能活脱起来。作者在文中对李战大量的个性化描写,让我们“祛魅”地认识到战斗英雄 “普通人”的一面。在初入军营时和自己心仪的“歼10”失之交臂,而且自己住的宿舍条件也与自己的期望有不小差距,这时作者将飞行英雄的心理落差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军营中的李战是出了名的“财迷”,是人们眼中的“拉杆小王子”。就像自己的座驾“歼8”一样,李战也是人们口中的“空中渣男”,在其他战士的眼中他一直是备受女性青睐的大红人……当然我们逐渐从小说的细节中看出,作者此举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李战的“敢于战斗、热爱战斗”做铺垫。用李战自己话说,他也有意让自己“俗套”一些,这样才能让别人感觉他还是容易亲近的。在这些可被理解的表壳下蕴含着的是李战对于飞行事业的深刻热爱,以及真心想要“狠狠的为祖国空军献一份力”的殷切愿望。如此个性化的描写无疑让李战这一人物活脱了起来,把以往在神秘的英雄主义幕布之后的解放军战士全方位地展现给了世人。
军营生活往往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进而潜移默化地给军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作者颠覆了俗套的叙述模式,“祛魅”化地让读者在触手可及的军营外生活中去认识这样一个英雄形象。作者对于军营外社会环境的描写并非像一些作家那样,去写奶油小生式的军人恋情和军营官场的蝇营狗苟,而是将英雄主义渗透进社会环境描写的每一个细节,让它在不歪曲人物正面形象的前提下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在处理李战和应婉君的爱情故事时,作者把李战塑造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普通青年。起初是为了帮助应婉君完成学业,后来两人在军营内外的生活中产生了诸多共鸣,慢慢地培养出了爱情的火花。作者还重点突出了 “王刚事件”的处理,在这个情节中李战坚决地运用法律武器,机智的寻找有力证据将这个黑恶势力绳之以法,突出了李战在军营之外也能不畏强权,敢于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形象。在别人看来,源源不断的房贷、车贷就是李战“钻空心思”挣“拉杆费”的直接动力。而李战则用行动告诉领导和战友,是因为自己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为祖国空军力量建设的热情,让他不知疲倦,不惧危险地去应对紧急空情,去参加先进战机的试飞,去学习每一种机型的操作。……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形象往往与这些物质化、利益化的元素产生冲突,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需要他们去维护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作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飞行技术精湛、作战风格勇敢的飞行英雄,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孝顺父母的好儿子、珍爱战友的好战士和应对物质生活的普通人。军人既有自己的军营生活,也有自己社会关系和世俗生活。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社会环境描写,让李战这一形象从神秘的军营中走到了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人”。
三、 符号隐喻传达:大国鹰隼的复兴之路
从符号寓意上来看,我国空军的复兴历程集中体现于李战这位英雄飞行员的从军生涯,其不仅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技艺高超、爱家爱军爱祖国的“大国鹰隼”,更呈现出我国空军力量从逆境中强大起来的艰苦历程,弘扬了具有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的空军战士身上所蕴含着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明显的体会到,作者意图以李战这一角色符号为窗口,共情式地激发起读者的爱国热情。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每个读者都能以“亲历者”的身份站在李战的角度去应对每次紧急空情,参加每一次模拟对抗。我们可以体会到应对每次紧急空情时李战所承受的极大压力和在出每一个决定时的那种壮士断腕的豪情,也可以体会到在俄罗斯军事观察员看不起我军自主研发的战机时,李战心中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然后立志要在他们面前战胜他们的战机的那种英雄气魄。在故事中后期,李战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化的军事模拟对抗中,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叙述,把李战“我一脚油门就能到关岛你信不”这种豪情传染给了每一个读者,把故事情节推上了一个高潮。走出集体群像式的个体心灵视角塑造方式和“祛魅”化的艺术手法,无疑放大了这种体验,让我们更能从李战的故事中获得激励。即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为何不能像李战的“小女友”——应婉君那样用自己所学去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呢?只有从内在的精神世界将这种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内化进人们的心中,才能真正的激励起人们在日常生活做出行动?!洞蠊ヶ馈繁懵醭隽苏庋囊徊?,用李战的飞行故事激发出人们心中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也激发出了人们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大国鹰隼》形象地以“李战”这一视角客观呈现出了空军近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媒体中看到的往往是我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一面,而在这个大风险、大变革时期空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阵痛则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作者用李战这一个飞行员的视角,将我们理解中的军营生活解构并加以重塑。军中的训练生活是极具危险的,就像战友们戏谑说的:“别人开飞机费油,李战开飞机费发动机!”李战参与的训练中不但对自己的战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样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不管是空中发动机起火还是因为“撞鸟”导致的飞行失去动力,不管是极端天气下的带弹实飞还是用老飞机做“眼镜蛇机动”所要承受的10个G的压力,我们的空军飞行员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危险而放弃对信仰的追求。李战每一次经历这样的危险都要接受军中心理医生严密的监护来排除他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作者尽量用轻松的语言来写李战和他身边的战友对这些危险的态度,但我们可以认识到,小说毕竟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改写,如果在真实的军营训练中战士们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会有一些牺牲。另外,空军的现代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拔夜站氨父禄淮俣嚷?,我国第三代战机1993年才开始装备部队,与发达国家比较,第三代战机相对数量偏少?!?/span>[1]作者通过李战的自身经历将这个情况客观地、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在“南霸天”他第一架坐骑是他的老伙计歼7教练机,没想到日后他还能在101团还能遇到“6爷”。在鹰隼大队模拟蓝军当其他部队的“磨刀石”时,李战带领的飞行大队每次都要用相对落后的战机去模拟西方世界那些鼎鼎有名的先进战机,然后去对抗“红军”使用的较为先进的机型。我们可以想到如果在真实的战场中,这样的差距必定会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带来极大的牺牲。作者成功地将注意力从庙堂正史上移开,转而关注在过往岁月中那些为人们所忽视的细节。这些细节便是借李战的军中成长录这条线索来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如果像叙述一段历史那样去展示这一历程未免会让读者产生一定的距离感,通过小说我们便可以代入到其中,共情地去体验这个空军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者步枪有着极其丰富的军营题材小说写作经验,这篇空军题材小说更是以一位真实的空军战士为顾问来创作的。他使用走出集体群像式的个体心灵视角塑造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饱满的、立体的空军英雄的形象;并通过“附魅”化的艺术手法,让我们拨开军营这一神秘的面纱,看清楚了空军战士这一群“熟悉的陌生人”。当然,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传统的扁平塑造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去塑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解放军英雄;更是用不同于以往以表现宏大历史事件为主体的叙述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体化的、全新的视角,去让我们认识和理解我国近十年来的空军发展的光辉历程?!按蠊ヶ馈彼笳鞯氖侨缋钫揭谎目站绞浚蚕笳髯盼揖欢舷执目罩姓交?,更象征着我国蒸蒸日上的空军力量,必将像鹰隼一样搏击于世界这片蓝天之中。
参考文献
【1】 华强.人民空军的跨越式发展[J].探索与争鸣,2011(06):22-23.
【2】 李明德. 民间视角下的祛魅化写作--以贾平凹《老生》为例[J]. 兰州学刊,2015(9).
【3】 韩升,李筱. 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 ——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5).
【4】 郑丽娜,宋依洋. 英雄叙事的坚守与中国精神的高扬——试论新世纪军旅小说中的当代军人形象塑造[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7-53.
【5】 曾一果,赫金芳. 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军人形象的塑造和传播[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1(1):115-118.
【6】 陈媛媛.集体记忆、英雄祛魅与政治象征:军队宣传微视频中的军人形象与塑造机制[J].当代电视,2021(12):15-21.
【7】 赵琼,吴玉军.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基于美国国家认同教育中历史英雄人物符号的塑造问题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101-104.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的真情
下一篇:小议《秘野奇域》的审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