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的步伐怎样加快,幸好我们总有愿意慢下来的人——这“慢”不是真的慢,而是生命传承和精神承继的自然速度,它让我们时常能够回首来处、汲取养分,怀抱初心、走向未来。徐光荣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发掘和守护文脉的人,他的新作《浴血淬火的灵魂——辽沈老作家心路追踪》一如既往地为辽沈老一代文化人物立传,追忆他们在云波诡谲的战争年代、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留下的不朽风采。
这是一部具有辽宁文学史意义的文集,但徐光荣先生把文学史的认知融化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主人公们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有些甚至已经作古,作者以平实而细腻的笔触回顾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内容全面而真实,却并没有作记录的痕迹,而是采取他擅长的方法:从一些最富于情感能量的事件或细节切入,以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即“心路”,来串联他们的文学生涯。作为传记文学家,徐光荣先生是踏实客观的,他把回忆录建立在孜孜不倦的调研采访、资料查阅基础上;但作为与被立传者有着知遇之恩、朋友之情、同道之谊的作家,徐光荣先生又是饱含深情的,他深深地理解那一代人。以学术的严谨入,以艺术的激情出,就成了徐光荣先生传记文学特有的叙事特征。
中国文学重“情”,天下之至文莫不出于“真性情”、莫不出于“赤子之心”,这样的声音在文学史上不绝如缕。徐光荣先生以“心路”为线索展开老作家们的故事,无论是炽热的家国情、温柔的儿女情,还是深刻的战友情、纯粹的文艺情,都是异质而同源、殊途而同归的——都来自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也都铸造了一个丰富的灵魂。
在徐光荣先生讲述的老作家们的心路中,最突出的就是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对民族、对人民、对辽沈这片黑土地,都怀着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感。20世纪辽沈地区的文学史,一个很大的特征便是与辽沈地域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关联,文脉中涌动着时代的风云。这是20世纪东北的苦难与辉煌造就的,以“浴血淬火”来形容这些老作家的经历十分恰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打响后,东北成为战况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东北作为距离战场最近的大后方,大批干部、群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援前线战斗;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期间,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诞生了一系列英模人物,红色的工业精神深深烙印在东北的文化基因里。传记以浓墨重彩书写了老作家们投身时代洪流的经历:“东北作家群”在日伪政权的压迫下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的顽强斗争,舒群参加义勇军情报站工作的惊险过程,白朗采访朝鲜战场时爬冰卧雪、亲眼目睹战士伤亡的悲壮场景,江帆骑白马飞驰鸭绿江畔、带领群众战斗的矫健身影,李克异遭受牢狱与监视,草明拖着病体在镜泊湖发电厂体验生活……把这些经历作为重点来讲述,并不是偏废了老作家们的文学经历,而是更深刻揭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书中经常不忘记强调他们的作品与这些人生经历的关系,如马加始终不能忘怀战争中浴血搏杀甚至牺牲在前线的战友,写下史诗般的巨著《北国风云录》;罗丹长期在鞍钢担任领导职务,心系工人、以党员的饱满精神投入工作,写出了文情并茂的《风雨的黎明》……这历史的浪潮、时代的召唤,浴血淬火的奋斗、跌宕起伏的人生,既为辽沈老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他们的创作催生了充沛的情感。
老作家们的心路中,也有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无论是随性所至的创作与挥洒、还是精益求精的磨练与推敲,不同风格的老作家,都把文艺当作一件高尚而纯粹的事情来对待。他们当中有的人,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无论是金剑啸抗战长诗的慷慨悲壮、正气凛凛,还是林声墨竹图的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或是李仲元辽?;彻攀实脑探迳詈?、笔势飞腾……这些都是他们真诚对待艺术、“我手写我心”的产物,文艺成为他们情怀外化与人格显化的方式。他们当中也有的人,将文艺作为毕生的热爱,无论是像马加、姚雪垠等那样突破环境的限制和自身的阻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还是像谢挺宇、阿红等那样对辽沈文脉的发掘与传承充满使命感,关心创作、扶持新人……都可以看出他们深刻地理解文艺的价值,文艺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
老作家们的心路中,还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温情角落: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老作家大多经历过动荡而残酷的年代,命运无常、生离死别,让亲密的陪伴弥足珍贵;也大多坚守着纯粹的理想,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使身边人的理解扶持更加难能可贵。传记中写到韶华与陶书琴、王占君与刘昆舫在漫长的人生中相互扶持的伉俪情,写到萧红与白朗、沈延毅与金静庵志同道合共度时艰的朋友情;写到采访时老作家们相见的由衷喜悦,也写到对已故友人的深情怀念,无不令人动容。
一颗真诚而纯粹的赤子之心,一个高贵而丰富的灵魂,辽沈老作家们的情感与胸怀,来自中国文化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文理想,又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生发出新的内涵;来自中国文艺重“情”的传统,又带上了东北这片黑土地培育出的独特气质。正如徐光荣先生为汤士安题写的那句诗:“往事非梦亦非烟,世纪沧桑溢毫端?!彼鞘且桓鍪贝?、一个地域的典范,值得我们书写与铭记。
下一篇:我们都是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