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2月,河北迁安县抗日政府获得情报:
屯集在平津地区的10万日本关东军紧急出动,准备“围剿”冀东抗日队伍。日军把这次“围剿”称为“拉手扫荡”,进行严密合拢围歼。
3月初,正在河北迁西平台山地区的国民革命军东北游击队总司令唐聚伍同参议李廿一、副官长毓文山详细分析了冀东地区面临的敌情,决定把主力部队完全分散隐蔽在马蹄峪、孙家峪一带的山中,与敌人捉迷藏,打游击。
一个月的时间,日军曾经多次前来“围剿”东北游击队,经常是攀登到半山腰时,遭到东北游击队的一阵猛烈袭击。等敌人冀中兵力来围攻时,却见不到游击队一个人影。敌人经常吃一些哑巴亏,往往是半途而废。
4月初,在平野大佐的指挥下,日伪军又集中了冀东地区8个县的部队,共3000余人,携山炮18门,迫击炮近百门,还有若干伪军部队,从遵化、玉田、丰润、迁安、卢龙、滦县等地浩浩荡荡向马蹄峪进发。日军的计划在4月16日,完成“围剿”。
唐聚伍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抗日将领。
1932年4月21日,他在辽宁桓仁县率领东北边防军第1团武装起义,脱离“满洲国”建立东北抗日政府,被张学良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代主席,领导周边14个县打击日寇。当年10月,在日军大围剿下,他奉命带领主力部队转战热河,与东北军主力部队在长城古北口坚守阵地。田汉和聂耳采访了他和东北抗日义勇军之后,写出到了中华民族代代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1938年7月,他在武汉受任国民革命军东北游击队总司令之后,立即率队挺进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
得到日军“围剿”准确情报后,唐聚伍决定暂时避开敌人锋芒,跳出日伪军在冀东的包围圈,把游击队带出长城口,到东北热河地区去作战。
唐聚伍带领东北游击队渡滦河、过建昌营、出冷口关,跨越长城一线,进入热河地区青龙县地界。
一路上,东北游击队张贴布告及抗日标语,悬起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国旗。沿途的百姓们深受震撼。
一个百姓问道:“今年是民国多少年了?”
战士们回答:“民国28年。”
又有一个老百姓问道:“你们是什么队伍?”
唐聚伍说道:“我们是中央政府派来的东北游击队。”
一个老百姓愤怒地说道:“我们盼中央出兵,盼了七八年了。这七八年听不到民国的事情了,只知道‘康德’。这回看到中央派来的部队了,我日他妈的康德!”
唐聚伍率领东北游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冀东日军的包围圈,突然出现在热河地区,震惊了伪“满洲国”。
日伪政权调动了山海关、秦皇岛的日军机械化部队追踪过来,进行绞杀。
当天,东北游击队在和尚帽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留。
这里是燕山山脉东南麓,犹如一座摩天屏风,因为山林密布,沟壑纵横,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晚上,一位老乡跑来向唐聚伍报告说道:“日本人已经追过来了,人非常多,但是不会马上到这里来。日本人规定要是来了土匪必须立刻报告,但你们不是土匪,我们也不想立刻报告,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早上走。日本人的耳目很多,你们走了,我们再去报告。”
唐聚伍非常感谢这位老乡报告的信息。
当天晚上,东北游击队在小村子里吃过晚饭,休息了两个小时后,立刻顺着山路,开进和尚帽子山里。一路上,唐聚五布下了许多巡逻的岗哨。
第二天上午,巡逻岗哨发现敌人已经追踪到山脚下,并摆开了包围攻击的阵势。唐聚五把游击队按照编队分散,与敌人开展游击战斗,分分合合,打打走走,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始终没有找到重点攻击的目标。
时值初春季节,山上的树木刚刚泛绿,野果、野菜还没有成熟。战斗七八天之后,东北游击队的粮食补充不上,将士们经常饿着肚子与敌人周旋。这段时间,东北游击队与敌人有规模地作战5次,歼敌数十人,缴获部分武器弹药,游击队无一人伤亡。
5月初,山上东北游击队携带的弹药大部分消耗掉了,陷入了粮弹匮乏的困境。山下敌人重兵围堵,层层布防,使东北游击队没有立足之地。鉴于这种情况,唐聚伍与李廿一、毓文山等人研究决定:集中部队突围,把部队带回桃林口,重返河北迁安县平台山根据地。
东北游击队在重返桃林口的过程中,遭到敌人的多次围攻。在没有基本群众支援、掩护的艰难情况下,在长城口外连续同日伪军作战两昼夜。战斗中,部队的损失不断增加。
从桃林口越过长城冷口关后,东北游击队丧亡、失散过半,只剩下1000余人。唐聚伍与毓文山各带一路人马,分头向迁西孙家峪一带的曹帽子山挺进。两路人马在曹帽子山会合后,敌人又很快跟踪上来,包围了曹帽子山。
唐聚伍愤怒地骂道:“妈的,这个尾巴甩不掉了。”
毓文山说道:“总司令,这里也不能久留。否则,敌人会越聚越多。我们必须立刻突围。”
唐聚伍看到各队将士都在等待他的命令,把手中的枪一挥,说道:“突围,到平台山集合。”
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唐聚伍又率领东北游击队突出敌人的包围,退至迁安平台山一带,继续战斗。
5月上旬,日伪军调集两万余兵力,再次封锁了滦河以及喜峰口到古北口的长城各关口。并以遵化为中枢,向玉田、丰润、兴隆、迁安等城镇增兵,逐步向迁安平台山一带山区游击根据地推进,决心消灭唐聚伍的东北游击队。
16日晚上,东北游击队指挥部及各编队在董庄子村、西陆庄村和柳沟峪村安营。日伪军追踪而来,与唐聚伍的东北游击队在平台山作战七八天,游击队减员到不足1000人。
唐聚伍部队的炊事员兼理发员,经不住敌人的威逼诱惑,投降了驻杨甸子的日军本间大队,暴露出唐聚伍东北游击队和迁安抗日政府的全部情况。
18日晨8时,日军为消灭唐聚伍所率领的东北游击队,又从迁安县、扬店子镇、新集镇,秘密集中300余人的兵力加上大批伪军。趁着大雾弥漫的天气,从四面悄悄包围了迁安县平台山柳沟峪等村东北游击队的驻地,发动突然袭击。
唐聚伍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立即率军应战,顽强阻击进犯的日军。
在东北游击队撤退到平台山顶后,唐聚伍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他镇定地判断敌情,自知敌众我寡,不宜久持,当即决定把队伍拆成两部分,由毓文山、吴玉良率领主力部队向北面大峪村方向突围。他与李廿一、漆长州率领司令部和特务队向东北马蹄峪村方向突围。突围成功后,两支部队再到孙家峪村集合。
战斗命令下达后,唐聚伍又神色严肃地补充说道:“敌众我寡,万一发生不幸,东北游击队这支抗日队伍不能离散,要团结所有的抗日力量挺进东北……打回老家去!如果我牺牲了,东北游击队暂由吴玉良统率,立即派人回国府找莫德惠先生转达中央,说明不能抵达任务地的情况,并请派员整理队伍。”
在毓文山、吴玉良率领主力部队向北面大峪村突围时,唐聚伍亲率司令部向东北方向马蹄峪村移动,准备杀出敌人的包围圈。
不料,唐聚伍率部突破敌人第一层包围圈后,刚行至山腰上,突遇日军增援部队,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唐聚伍见形势危急,亲率部队杀向敌群,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继续向前。
唐聚伍冲到队伍的前面,率先杀入敌阵,英勇地拼杀,希望打开一条血路。战士们跟随着唐聚伍冲锋,他们早就置生死于不顾了。
唐聚伍与战士们边打,边走,来到平台山“白查”梁后,被占据制高点的日军重机枪封锁在梁南的一片开阔地内。
激战中,唐聚伍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不幸腰部中弹,血染征袍。他为了不影响士气,立即撕下衣襟,裹伤再战,亲自击毙日军多人,并指挥部队继续杀敌。
经过两小时激战,东北游击队消灭了数名日伪军,冲破日军封锁线继续向东北行进,就在最后突破日军外层封锁线的战斗中,又遇日军强大的火力阻击。日军密集的火力网封锁着的通道,唐聚伍不顾伤痛,指挥部队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突围部队已经冲到了马蹄峪山口,眼见着就要冲出去了。唐聚伍身边的李廿一和机枪手突然中弹倒下去,唐聚伍端起那挺机关枪,向冲过来的日军扫射……跑在前面几个日军当场毙命,其余的人,立刻匍匐在地。
这时,又一颗日军的子弹打中了唐聚伍的头部。唐聚伍倒在血泊中,特务队长漆长州跑过来背起唐聚伍突围。
唐聚伍说道:“放下我,背着我,你也突不出去……我们不能都牺牲,还要继续战斗。我恐怕不行了……放下我!”
漆长州感觉到唐聚伍的身体迅速向地面坠下去,他把唐聚伍放在一片密集的树丛中。唐聚伍瞪大眼睛,把一直带在身上“杀敌讨逆,救国爱民”的八字血书交给他,断断续续地说道:“向北突围,你们……一定要冲……出去……”
唐聚伍说完,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鲜血染红了他血书的白绸布,也染红了身边的土地……唐聚伍流尽了身上最后一滴热血,他用最后的牺牲践行着自己的血誓:“杀敌讨逆,救国爱民”。
那一刻,平台山上骤然停止了枪声和鸟鸣,云朵突然遮住了直射的阳光,山上的松柏肃然默立,林间的小溪低沉呜咽……一个宁死不屈的抗日雄魂,在平台山上冉冉升腾!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身躯,屹立于天地之间!
在北面突围的主力部队,在毓文山、吴玉良带领下,突破敌人的封锁,大多数将士安全撤退的孙家峪村。
漆长州遵照唐聚伍的命令,带着特务队和司令部的队伍向北突围。双方血战多时,由于敌我双方兵力、火力相差悬殊,多次冲锋均失利。
在这次惨烈血战中,唐聚伍、李廿一及其部下200余人壮烈殉国,东北游击队司令部的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当天傍晚,唐聚伍与东北游击队牺牲的将士们,被马蹄峪、柳沟峪当地的民众掩埋在平台山上。
漆长州带领的6名手枪队战士,从平台山北面的“老驴叫”悬崖边突围出去。他们经镐坎湖到达老虎洞沟,遇到一位正在刨地的农民,被领到附近的大峪村,在村长路成珍家中隐藏起来。
毓文山、吴玉良、漆长州突围成功后,遵照唐聚伍的嘱托请莫德惠先生向国府详尽报告了唐聚五将军不幸牺牲以及东北游击队平台山的作战情况。
6月16日,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与“东北救亡总会华北分会”联合致电“东北救亡总会”,报告了这一不幸消息,并请总会向国民党中央及有关当局“报告该部抗敌之情形及唐司令为国殉难之光荣事迹,并请中央表扬抚恤,以昭忠烈”。
18日,“东北救亡总会华北分会”在深县为唐聚伍、李廿一召开追悼大会,出席者除东北同乡和当地民众外,还有八路军冀中军政负责人,会后刊发了《追悼唐、李二烈士专集》油印本。
1940年2月18日下午,“东北救亡总会”和重庆东北同乡会在重庆半边街安定寺为唐聚伍举行了隆重追悼会。
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莫德惠、国民革命军第26军团长兼第53军军长、辽宁省政府主席万福麟、国军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著名爱国将领朱霁青、李杜、东北名流刘尚清、刘哲、陈兴亚、李梦庚、肖作瀛、邹作华等人是追悼会的发起人。
孔祥熙参加追悼会沉痛哀悼唐聚伍将军,他在讲话中称唐聚伍为“民族英雄,抗日先锋”,号召国人“学习唐将军抗战到底的精神”。国民革命军第3、第6战区司令官冯玉祥将军送来挽联:“气壮山河,忠光简册,早复东北,告慰英灵”。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送来挽联:“忠烈壮千秋,自有殊勋腾上国,乾坤存正气,那堪挥泪吊忠魂。”
同日,中共中央主办的《新民日报》在1版发表重要社论《追悼唐聚伍将军》,称唐聚伍为“民族英雄之一”。并在第2版、第4版发表了张庆泰、郭仁、石光等3篇署名撰写怀念唐聚伍与东北游击队的重要文章。“东北救亡总会”主办的《反攻》半月刊,1940年第8卷第1期发表了《唐聚伍传略》和士杰撰写的《挺进在长城口,唐聚伍游击队》的长文,详细介绍了东北游击队的战绩和唐聚伍牺牲的经过及其经验与教训。
唐聚伍的抗战活动和报道,在前线、敌后、大后方军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加强了军民团结,振奋了抗日的精神。
东北作家丘琴发表了一首充满崇敬、缅怀和思念的长诗《一颗亮星——唐聚伍将军的挽歌》,诗中写道:
将军,你去了……
背负着三千万人民的苦痛。
我们怎么忘记你?
你——你是我们东北天壁上一颗亮星!
你的光芒曾经照耀在东北大野,
你的光亮曾经明澈在辽东。
你曾经啊,策马驰骋在长白山上;
粘着贼兵的血,在史册上写下不朽的光荣。
但是,谁知道——
你竟在战斗中死去了,
不敢想啊,那平台山的血殷虹……
将军,你慢慢走,
听完我们这悲痛的歌声。
将军啊,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你;
你的名字是一块烧红的铁,
它永远烙烧在我们心中。
而你,为祖国而流淌的圣洁的血啊,
也将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亮红。
将军,你听啊,
我们的歌声已由幽咽转向激扬。
我们已经站起来,向前走了……
我们已经接过了你留下的战斗的引擎——
踏着你的足印,追奔向你那高大的身影。
将军,你去罢。(不要再多挂牵。)
当你走遍那辽阔的东北草原的时候,
你要停步等一等。
因为——我们就将去鸭绿江边,
用自由胜利的歌音招祭你的英灵,
招祭你的英灵!